里閭

里閭,漢語辭彙。 拼音:lǐ lǘ 注音:ㄌㄧˇ ㄌㄩˊ 釋義:1、里巷;鄉里。2、指鄉里友人。 3、泛指民間。

拼音

lǐ lǘ

引證詳解

里巷;鄉里。 ①《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②南朝 梁武帝《東飛伯勞歌》:“誰家女兒對門居,開顏發艷照里閭。” ③唐 錢起《東溪杜野人致酒》:萬重雲樹下,數畝子平居。野院羅泉石,荊扉背里閭。 ④唐 白居易《示爽》:時輩千百人,孰不謂汝妍。汝來江南近,里閭故依然。昔日同戲兒,看汝立路邊。人生但如此,其實亦可憐。 ⑤葉聖陶《窮愁·倚閭之思》:“厥後道出 齊 魯 ,瞻拜 泰岱 、 孔 林,迄於前日始返里閭。”

指鄉里友人。 ①唐 李紳《憶登棲霞寺峰》詩:“卻數共游者,凋落非里閭。” ②唐 白居易《阿崔》:蘭入前春夢,桑懸昨日弧。里閭多慶賀,親戚共歡娛。 ③《元典章新集·刑部·諸盜》:“里閭相勸,族黨相規。”

泛指民間。 ①唐 韓愈《錢重物輕狀》:“所貴緡貨通行,里閭寬息。” ②宋 蘇軾《謝賈朝奉啟》:“首隆學校之師儒,次訪里閭之耆舊。” ③清 龔自珍《語錄》:“小篆相傳,沿譌日久,大抵由 漢 時里閭書師所見隸書,傳授其徒。”

1.

里巷;鄉里。

2.

指鄉里友人。

3.

泛指民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