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爆雞丁

醬爆雞丁

醬爆雞丁,漢族小吃,京醬是北京的一個特色產品,由此衍生出很多以醬爆命名的菜,醬爆雞丁就是最典型的一個。早些年飯館裡很流行醬爆肉丁這道菜,是以豬肉為主料的做法,但豬肉的口感和雞肉相比顯得老,而且比較乾。於是,有的飯館便借著宮保雞丁的啟發,開始轉用雞肉為主料,這就衍生出了這道經典的北京菜,它的特點是:色澤紅潤,醬香味濃,鹹中帶甜,口感嫩滑。

基本信息

製作方法

做法一

醬爆雞丁醬爆雞丁

原料:

雞脯肉150克,黃醬25克,雞蛋清0.5個,白糖20克,濕澱粉7克,薑汁2克,紹酒7克,鹽2克,麻油15克,生油500克(約耗40克)。

製法:

1.將雞脯肉用涼水泡1小時後,去掉其脂皮和白筋,切成0.8厘米見方的丁,加入雞蛋清、鹽、濕澱粉和清水少許,拌勻漿好。

2.將生油倒入炒鍋內,用微火燒到四成熱時,放入漿好的雞丁,迅速用筷子撥散,滑到六成熟,倒入漏勺瀝去油。

3.將麻油和生油(15克)倒入炒鍋內,用旺火燒熱,隨即下入黃醬,炒乾醬里水分(醬一下鍋就發出嘩嘩的響聲,等響聲變得極其微小時,水分就基本上炒幹了)再加入白糖,待白糖融化後加入紹酒和薑汁,炒成糊狀時再倒入雞丁,繼續炒約5秒鐘即可裝盆上桌。

做法二

主料:
醬爆雞丁醬爆雞丁

雞脯肉150克、薑汁2.5克、雞蛋清0.5個、紹酒7.5克、黃醬25克、熟豬油500克、白糖20克(約耗40克)、濕澱粉7.5克、芝麻油15克
做法:

1、將雞脯肉用涼泡1小時後,去掉其脂皮和白筋,切成0.8厘米見方的丁,加入雞蛋清、濕澱粉和清水5克,拌勻漿好。
2、將熟豬油倒入炒鍋內,用微火燒到四成熱時,放入漿好的雞丁,迅速用筷子撥散,滑到六成熟,倒在漏勺里瀝去油。
3、將熟豬油15克和芝麻油倒入炒鍋內,用旺火燒熱,隨即下入黃醬,炒乾醬里水分(醬一下鍋就發出嘩嘩的響徹雲霄聲,等響聲變得極其微小時,水分就基本上炒幹了),再加入白糖。待糖溶化後,加入紹酒和薑汁,炒成糊狀時再倒入雞丁,繼續炒約5秒鐘即成。

工藝提示

1.此菜特別注重火候,火大了醬易糊、發苦,火小了醬又掛不到肉上。做到食後盤內只有油而無醬,是這一名菜的特色;
2.因有雞丁過油過程,需準備熟豬油500克;
3.炒醬時,醬一下鍋就發出嘩嘩的響聲,等響聲變得極其微小時,水分就基本上炒幹了;
4.醬的數量一般以相應於主料的1/5為宜,炒醬用油以相當於醬的1/2強為好,如果油多醬少,不易包住主料,油少醬多,則易巴鍋;
5.糖不要放得太早,一般是在醬炒出香味時放糖,這樣即可增加菜餚的香美味,又能增加菜餚的光澤;
6.因有過劃油過程,需準備熟豬油500克。

菜品口感

紅潤油亮,鹹中帶甜,肉嫩透鮮,醬香濃郁。

營養價值

雞胸脯肉:雞胸肉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入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所含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祖國醫學認為,雞胸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頭暈心悸、乏力疲勞、月經不調、產後乳少、貧血、中虛食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
雞蛋清:雞蛋清富含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和少量醋酸,可以增強皮膚的潤滑作用,保護皮膚的微酸性,以防細菌感染;此外,雞蛋清還具有清熱解毒作用;我國中醫還認為,雞蛋清性微寒而氣清,能易經補氣,潤肺利咽,清熱解毒,有助於延緩衰老。
澱粉(蠶豆):蠶豆中含有豐富的鈣、鋅、錳、磷脂等,是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並含有豐富的膽鹼,有增加記憶力和健腦作用。

食譜相剋

雞胸脯肉:雞胸肉忌與野雞、甲魚、芥末、鯉魚、鯽魚、兔肉、李子、蝦子、芝麻、菊花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與李子、兔肉同食,會導致腹瀉;
與芥末同食會上火。
雞蛋清:雞蛋清不能與白糖、豆漿、兔肉同食。
澱粉(蠶豆):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歷史文化

1.“醬爆雞丁”是北京地區傳統名菜。堪稱醬爆菜中的魁首。此菜用的是北京特產黃醬,這種醬是用黃豆、麵粉、精鹽製成的。顏色深黃,質地細膩,滋味鹹香,用來炒菜、拌餡和炸醬拌麵,均為相宜,與甜麵醬風格迥異;
2.醬爆是爆法的一種,醬爆就是用炒熟的黃醬或甜面醬爆炒主料的一種方法,醬爆雞丁是山東傳統風味菜餚,此菜顏色金紅,肉質鮮嫩,鹹中帶甜,食後盤中只有油而無醬;
3.中國是最早制醬的國家,制醬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孔子曰:“不得其醬不食”。醬的食用,在山東菜中有用於調味者,亦有當菜者,兩者皆有,就醬爆一法所有的主料而言,一般有生料與熟料兩種。生料,經常用的有豬肉、雞肉。熟料,把生的雞或肉先入開水鍋中煮熟,撈出後用涼水沖涼,切成絲、丁、片、條等形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