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珍(1806~1864)

鄭珍(1806~1864)

鄭珍(1806~1864),字子尹,晚號柴翁。貴州遵義人。近代經學家、古文家、詩人。

鄭珍(1806~1864)

正文

近代經學家、古文家、詩人。字子尹,晚號柴翁。貴州遵義人。清道光五年(1825)拔貢,十七年舉人,官荔波縣訓鄭珍(1806~1864)導。曾游湖南、雲南,但一生主要活動於貴州省境。鹹豐年間,苗民起義軍攻荔波,曾率兵守拒,苗軍退後告歸。
清詩從道光以後,程恩澤為首,開始提倡學習韓愈黃庭堅的詩風。程氏以漢學家而能詩,是近代“同光體”詩人所稱“學人之言與詩人之言合”(陳衍《近代詩鈔》)的旗幟。鄭珍是程恩澤為貴州學政時提拔的貢生,治學和作詩都深受程的影響。治學上,他研精三《禮》,通聲韻訓詁。詩的成就,則遵循程氏門徑而青勝於藍。同時莫友芝何紹基也出程門,都是學人工詩,於是使清後期詩壇出現了一大變局。
鄭珍詩宗奉杜甫韓愈孟郊黃庭堅,而能“歷前人所未歷之境。狀人所難狀之狀,學杜、韓而非摹仿杜、韓”(陳衍《近代詩鈔》)。他的詩歌內容廣泛,社會現實、生活雜事、個人抒情、刻畫風景、詠物詠古、題詠金石、談論藝術等,無不涉及,而藝術風格,則有奇奧和平易兩種。其奇奧之作,如陳衍所謂“效昌黎《南山》而變化之”的《正月陪黎雪樓舅游碧霄洞作》,以及《五蓋山硯石歌》、《留別程春海侍郎》、《癭木詩》、《臘月廿二日遣子俞季弟之綦江吹角壩取漢盧豐碑石歌以送之》、《安貴榮鐵鐘行》等。這一類詩,陳衍認為其特點是“語必驚人,字忌習見”,為道光以來“生澀奧衍”一派之冠。而其實在鄭詩中並不占多數,也不代表其特色和成就。
鄭詩中占絕大比重的,是平易近人的一種,它是用韓愈、孟郊雕刻洗鍊的手段,而以白居易的面目出之,形成了鄭詩獨特的藝術風格。這類作品中,描寫生活瑣俗之事的,如《播州秧馬歌》、《溪上水碓成》、《屋漏詩》、《網籬行》、《自霑益入宣威入東川》、《完末場卷矮屋無聊成詩數十韻揭曉後因續成之》、《題新昌俞秋農先生書聲刀尺圖》、《濕薪行》,能化臭腐為神奇;寫旅途行役的,如《望鄉吟》、《自毛口宿花堌》、《下灘》、《武陵值盛漲》、《候漲退》、《南河渡》、《自大容塘越嶺快至茅洞》,頗見新鮮感受;寫個人及骨肉之情的,如《出門十五日初作詩黔陽郭外》、《度歲澧州寄山中》、《系哀四首》、《重經永安莊至石堠》、《三女於以端午翼日夭越六日葬先妣兆下哭之五首》、《臘月十七日馮氏姊還瓮海》,語語沁人肝脾;寫景名篇如《白水瀑布》、《懷陽洞》、《飛雲岩》、《游南泉山》、《春盡日》、《雲門墱》、《與兒子登雲中山》、《白厓洞》時見精采描述;詠物如《歸化寺看山茶》、《山中梅花盛開》、《追和程春海先生橡繭十詠》,弔古如《神魚井》,論藝如《與趙仲漁婿論書》,反映經濟思想如《吳公嶺》,都有獨見;特別是反映人民遭受官府剝削之苦的作品,如《江邊老叟詩》、《僧尼哀》、《抽厘哀》、《南鄉哀》、《經死哀》等,能繼承杜甫張籍白居易新樂府的傳統。

鄭珍(1806~1864)鄭珍(1806~1864)
鄭珍(1806~1864)鄭珍(1806~1864)
鄭珍的詩,為後來“同光體”作者所宗尚,陳衍《石遺室詩話》說:“近日沈乙庵(曾植)、陳散原(三立),實其流派。”梁啓超《巢經巢詩鈔跋》說:“范伯子(當世)、陳散原皆其傳衣。”所以“同光體”派的胡先驌推崇他為清代詩人第一(《讀鄭珍巢經巢詩鈔》)。梁啓超則認為:“時流鹹稱子尹詩為能自辟門戶,有清作者舉莫及。以余觀之,吾鄉黎二樵(簡)之儔匹耳。立格選辭,有獨到處,惜意境狹。”《巢經巢詩鈔跋》鄭珍也擅長古文,翁同書為其文集作序,說它“古澀奧衍,大率如先秦以上諸子、汲冢墜簡、兩漢碑版文字及馬第伯《封禪記》之屬”,抒情之作,則“又悱惻沈摯似震川(歸有光)”。黎庶昌選其佳篇入《續古文辭類纂》,說明他在後期桐城派古文家心目中的地位。
鄭珍著作,全部收入1940年趙愷所編《巢經巢全集》中,其中詩文著作,為《巢經巢文集》4卷、《巢經巢詩鈔前集》9卷、《巢經巢詩鈔後集》6卷、《巢經巢詩鈔外集》1卷,又《遺詩》6首。此前詩文有家刻本、高培谷資州刻本、莫棠刻遺詩本、盧前刻逸詩本、《四部備要》排印本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