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村茶產業科技園

鄧村茶產業科技園是宜昌蕭氏集團有限公司規劃5年,規劃占地1500餘畝,總投資3億元,準備建成集茶葉高效栽培技術、現代化茶葉加工技術、茶文化研究與推廣、茶葉科技開發與套用、茶葉生態和文化旅遊、三峽茶文化研究與茶業起源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與民俗村等一體的綜合性茶產業工業園。

規劃建設時間

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

一期:

新建年產量1500噸自動化、清潔化茶葉加工廠
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一期投資8000萬元,占地50畝,建成國內一流的茶葉自動化、清潔化加工廠(包括茶葉鮮葉攤青車間、鮮葉清洗車間、自動化生產車間、精製車間、無均包裝車間、潔淨倉儲車間、綜合大樓、科技大樓等),引進名優綠茶自動化連續加工生產線2條(條形、捲曲形,企業專用和自行研究的技術工藝),開發茶葉清洗工藝及其自動化生產線2條(國際首創,國家專利);引進日本精製綠茶生產線1條,日本炒青、蒸青綠茶生產線2條;引進茶葉潔淨化包裝生產線2條;新建茶葉保鮮倉庫200平方米。年生產能力110萬公斤(1100噸)。

二期:

建高效茶園示範基地1000畝
2008年1月至12月。二期投資2000萬元,建高效示範茶園1000畝,其中核心基地320畝,遮陽棚10畝。力爭通過示範建設,每畝乾茶產量達到150公斤,名優茶產量達到45%,核心示範基地每畝收入突破8000元,示範茶園平均每畝收入達到5500元。
本項目建設茶園噴灌設施、殺蟲設施、苗圃園、科技園等,新建茶園六要素氣象觀測站,配套建設茶園小路、觀景平台等基礎設施,實現茶園管理機械化、標準化,形成高效生態示範茶園。

三期:

建湖北茶產業技術中心
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三期投資5000萬元,占地150畝,建湖北茶產業技術中心,包括茶葉深加工技術研究室,茶葉檢驗檢測中心,茶樹花粉研究開發與套用,茶葉清潔化、自動化加工技術研究室,高效茶園建設研究中心,茶葉病蟲防治技術研究中心,茶食品和茶飲料研究中心,茶葉產品開發與保健茶研究中心,茶葉鮮葉清洗技術研究室,茶葉栽培、加工技術對人體保健功效影響研究等12個獨立的科研室,聘請國家級茶葉專家12人分擔不同的研究課題帶頭人,聘請茶葉專業研究人員80人,從事茶葉科技研究工作。力爭5年內建成全國茶葉技術中心和博士生流動站,研究開發專業課題20項,承擔國家級課題3項。
項目配套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實驗、檢測等設備,覆蓋茶葉水份、粉末、灰份、農殘、胺基酸含量、茶多酚、兒茶素、茶花粉、土壤,以及茶葉各項內含成分檢測,實現獨立的、全面的檢驗檢測機構。同時,配套建設科技大樓、標本室、試驗基地(與高效茶園配套)、苗圃園、良種園等基礎設施。

四期:

建三峽茶文化苑
2009年6月。四期投資15000萬元,占地300畝,結合當地民俗、環境等資源優勢,挖掘三峽是茶樹發源地和茶文化起源地之一文化內涵,以及項目前期建設成果,建成“三峽茶文化苑”,傳播三峽名山、名人、名水、名茶文化,傳播三峽民俗、民風、民情、民歌文化,新建象徵神農發現茶的神農廟、神農潭、神農泉、神農村,以及與三峽茶發展歷史關聯的文人雕像和文化紀念館,包括陸羽、歐陽修、陸游,充分介紹歷史文化名人對三峽茶葉發展的肯定與貢獻,介紹三峽茶葉的起源、發展、名茶記錄,以及三峽茶文化起源、發展與轉播,民間茶文化的發展等。
利用山區險峻的山地優勢,依據《茶經》記載的歷史茶文化背景,建設象征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的“華中第一壺”,巍然屹立於高山茶園之顛,壺體介紹三峽茶文化的歷史與背景。
同時,與生態茶園、三峽茶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相結合,建立“三峽茶葉博物館”,設立三峽茶文化研究中心,弘揚和傳播三峽茶文化。並充分結合當地生態、資源、人文、民情優勢,挖掘文化根源,融山、水、情、俗一起,建設土家民俗村、巴蜀文化村,形成國內外知名的茶葉文化、旅遊、民俗專業村。把茶文化交流、各地茶藝表演、傳統茶餐與制茶演示、專家說茶(民間說茶)等結合在一起,打造全國茶葉科技、旅遊、生態、民俗第一村和全國一流的茶葉科技工業園,實現產值5億元,利稅800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