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茶葉

三峽茶葉主要分布在半高山地帶,隨著長江、清江水電梯級開發,兩江流域形成“溫室效應”“千島湖”等現象,成為獨具特色的三峽茶葉優勢。

簡介

宜昌地處武夷山、大巴山和長江西陵峽兩岸,山巒疊嶂,群山起伏是茶葉發展的“最適宜區”。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著有“山南—峽州上、荊州、襄州下……”三峽茶區被稱為中國茶樹發源地之一。宜昌葉主要分布在半高山地帶,隨著長江、清江水電梯級開發,兩江流域形成“溫室效應”“千島湖”等現象,成為獨具特色的三峽茶葉優勢,“高山雲霧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既有春分“早春茶”,又有秋分“秋香茶”上市。宜昌茶葉生產發展大體經歷了生煮羹飲,曬乾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及至黃茶、紅茶等多種茶類生產的漫長發展過程。
近幾年來,宜昌茶葉穩步發展。現代茶聖吳覺農,著名茶葉專家教授陳椽、莊曉芳等都曾深入宜昌茶區實地考察,對宜昌茶獨特的外形,優良的內在品質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名優茶開發方興未艾,促進了茶葉品質的提高,湧現了“峽州碧峰”、“採花毛尖”、“長樂毛尖”等一批精品名牌,“宜紅茶”、“鹿苑茶”、“仙人掌茶”作為紅茶、黃茶、綠茶類名茶代表被寫進大專院校茶學專業的教科書。新創製的採花毛尖、峽州碧峰等近百隻名優茶多次在國際國內名優茶評比中獲獎,“採花毛尖”被評為湖北省“十大名茶”之首。宜昌名優茶以其先進的加工工藝,獨特的外形特徵,優良的內在品質、準確的市場定位,深受消費者的好評。 茶葉產業化經營初具雛形。茶葉主產已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通過調整到2005年茶葉面積達到35萬畝,產量1.2萬噸,名優茶產量8000噸,茶葉稅收達2000萬元,茶葉產值達到3億元。

宜昌市“十大名茶”

綠珠牌採花毛尖、高峰牌鄧村綠茶、平湖牌峽州碧峰、五峰牌水仙春、仁園牌五峰毛尖、千丈牌千丈白毫、運福牌東北翠芽、天然富鋅牌天然富鋅茶、佷山牌佷陽春、仙人掌牌仙人掌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