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馬

鄂倫春馬

鄂倫春馬原產於大小興安嶺山區,主要產於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塔河、呼瑪、愛輝縣和遜克縣鄂倫春族分布的地區。分布於產區附近的加格達奇地區、莫力達瓦達斡族自治旗、布特哈旗、訥河縣、嫩江縣等地。

基本信息

產地分布

鄂倫春馬 鄂倫春馬

鄂倫春馬原產於大小興安嶺山區,主要產於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以及黑龍江省塔河、呼瑪、愛輝縣和遜克縣鄂倫春族分布的地區。分布於產區附近的加格達奇地區、莫力達瓦達斡族自治旗、布特哈旗、訥河縣、嫩江縣等地。現有鄂倫春馬僅數千匹。

產區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日夜溫差15~20℃,冬夏氣溫相差懸殊,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50℃。年平均氣溫0.2-3℃。冬季嚴寒乾燥,寒潮頻繁,大地凍結期長達3個月,凍土層深達2.5-3.5m,山區有終年凍土層;春季多晴天,風多雨少;夏季多雨,日照時間長;秋季多陣雨,易形成霜凍。無霜期80~138d,年降水量480—500mm。產區山巒起伏,地形地勢複雜,河流較多,土質肥沃,深山多喬木林,素有林海之稱,崗地多灌木叢和雜草,河谷地帶多沼澤植物,以沙草和苔草為主。

簡介

中文名:鄂倫春馬

原產地:大小興安嶺山區

繁殖方式:胎生。鄂倫春馬繁殖性能好,在小群自由交配的情況下,有些母馬一年產一駒。生長緩慢,6~7歲時才能結束生長發育期。一般在3~4歲是開始使役,先用於馱載,至6~7歲時用於騎乘。最有效的經濟利用期為7~15歲。

習 性:鄂倫春馬性情溫順,步伐穩健,行動敏捷,在山地乘馱能力較好,持久力強。鄂倫春馬由於長期生活在嚴寒的山區,對當地自然條件適應性很強。冬季-40~-50℃,可以在露天過夜。登山能力很強,能迅速攀登陡坡,穿林越溝,橫跨倒木,均很靈敏。特別是冬季在深雪陡坡下山時,背負騎手,採取犬坐姿勢,可一滑而下。夏季遇沼澤地,可跳踏塔頭(在沼澤地生長的草墩子)而過,並能走獨木橋。常能忍飢耐渴,有的狩獵一天,無飼料時,夜間拴在樹下,次日可照常狩獵。冬季在深雪山放養,能趴雪采草,吃雪解渴。其合群性好,公馬護群、母馬護駒能力很強,能與野獸搏鬥。

體形特徵:鄂倫春馬屬乘馱兼用型。體質粗糙。體格不大,頭長中等,呈直頭,眼較大,鼻翼開張。頸長中等,頸礎較低,呈水平頸。鬐甲不明顯。胸廓深寬,假肋較長,背腰平直,腰部堅實。四肢較短,多呈曲飛,蹄質堅硬。毛色以青毛最多,騮毛次之,其他毛色較少。鄂倫春馬成年公馬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和管圍分別為:129.6±1.41厘米,133.0±3.8厘米,159.8±10.9厘米,18.2±1.4厘米,成年母馬分別為:129.8±5.2厘米,137.8±4.7厘米,159.3±7.3厘米,17.7±0.7厘米。

食 性 :草食性

國家標準

標準號Standard No. :GB/T 24878-2010

中文標準名稱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 鄂倫春馬

英文標準名稱Standard Title in English :Erlunchun horse

發布日期Issuance Date :2010-06-30

實施日期Execute Date: 2011-01-01

首次發布日期First Issuance Date :2010-06-30

標準狀態Standard State :現行

計畫編號Plan No. :20079754-T-326

採用國際標準Adopt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無

國際標準分類號(ICS) :65.020.30

中國標準分類號(CCS): B43

標準類別Standard Sort: 產品

主管部門Governor: 農業部

歸口單位Technical Committees :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起草單位Drafting Committee :中國農業大學馬研究中心、鄂倫春自治旗農牧業局、中國馬業協會

鄂倫春馬的現狀

鄂倫春馬 鄂倫春馬

黑河市位於祖國北方邊陲,屬於邊境地區開放城市。鄂倫春人世代沿襲著祖先遺留下來的狩獵習俗,馬自然也成為鄂倫春人必不可少的狩獵工具。據調查,全市現存欄鄂倫春純種馬不足400 匹,基礎母馬不足200 匹,鄂倫春馬的總體數量逐年呈下降趨勢,馬的種群質量也逐年降低,如何把這一優良品種馬加以保護,是鄂倫春民族人民關心的問題,也是各級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門的責任。鄂倫春馬屬於我國小型馬類,因具有其他品種 馬所不具備的靈活敏捷、耐寒、抗逆性強,冬季可在零下40 ℃~50 ℃露天過夜產駒,母性強;善穿越深山密林,能陡坡馱運,橫過倒木,跋涉沼澤,走塔頭而不陷;蹄質堅硬,具有常年不掛掌、行走靈活、持久力強和不擇食、耐饑渴的特點。鄂倫春馬是小型高山狩獵護林的優良品種。

飼養管理方式

解放前,冬季、春季因出圍遠,時間長,好草少,獵物較多,又不能曬肉干,此時多用野獸生肉餵馬。平時不出獵,將多數馬散放野外,無專人看管,每過3 至5 天,主人到山下看看,給馬餵些鹽,因為馬多吃鹽、能多喝水,不易患病。民國年間,開始習農的鄂倫春人,對常使役的馬,或用木桿、或用柳條圍起來,棚頂用草為蓋,搭成簡易馬圈,以防雨雪。出獵時,常用的獵馬不散放,多集中餵養,不用的馱運馬可散放在草甸子上。鄂倫春人冬天騎的都是好騸馬,這種馬夏天不騎,在草甸子野放一夏天。秋天將馬吊起來,每天餵少量精料和優質飼草,給點水,待馬大便有油時,才算吊好了。據說吊起來是讓它肚子小,跑的快,有長勁,跑起來不喘。解放後,多數鄂倫春人仍保留先人飼養馬的方法,也有部分人家搭建簡易馬棚,但能進馬棚的馬只限主人喜愛或常用馬,其他馬匹仍野放山中。定居以後,馬用上了土木結構的畜舍,除常年使役馬採取圈養外,其他馬仍是散放山里,保留著原始的飼養方式。

保護措施

211  鄂倫春馬是我國地方優良品種,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應當引起國家、當地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儘快建設鄂倫春馬自然保護區,對現有的鄂倫春純種馬進行保護。

212  建設鄂倫春馬繁殖場,組建合心群,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科技手段,進行選種、選育,加快鄂倫春馬的繁殖和發展。

213  加大對鄂倫春馬的宣傳力度,使這一優良良種馬早日走向國內、國際市場,成為畜牧業生產中的又一優勢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