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宋璟碑

邢台宋璟碑

宋璟墓碑是中國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大書法家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寫,所以也稱“顏魯公碑”。該碑坐落在沙河市東戶村鄉中學院內,系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入中國一百通名碑。該碑不僅是研究宋璟的珍貴歷史文物,同時也是研究顏魯公書的稀有資料。

邢台宋璟碑邢台宋璟碑
宋璟墓碑是中國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大書法家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寫,所以也稱“顏魯公碑”。該碑坐落在沙河市東戶村鄉中學院內,系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入中國一百通名碑。該碑不僅是研究宋璟的珍貴歷史文物,同時也是研究顏魯公書的稀有資料。

簡介

宋璟是唐代四大名相之一,邢台南和縣人,其死後葬於邢台沙河市,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為其撰碑。顏真卿書寫宋璟碑文時,時年65歲,書法藝術爐火純青,成為他的成熟的傳世名作之一。宋璟墓碑,因其碑下長眠之人,是後人景仰的唐朝一代名相,墓上所立之碑的碑文,是中國傑出的大書法家顏真卿撰文並書寫,因而使得宋璟墓碑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之外,還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建築過程

邢台宋璟碑邢台宋璟碑
宋璟(公元663-737年),邢州南和人(今邢台市南和縣)。唐代政治家。武則天時,以剛正聞名。睿宗時,任吏部尚書。玄宗時,官至右丞相。主張寬賦役,省刑罰,選擇人才,使百官稱職,為“開元之治”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唐玄宗稱為“吏治之才”。封廣平郡公,卒諡號文貞。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於洛陽,次年遷葬沙河先塋。歷史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即宋璟去世33年之後,顏真卿應宋璟後裔之託,撰文並書寫了碑文。又歷時兩年多,於大曆七年(公元772年)墓碑鐫刻完成,立於宋璟墓地。
是碑初系宋璟之孫宋儼為“追念祖父德業”所建。宋儼是宋璟第七子宋華之子,建碑時正任蘇州刺史。據新、舊二唐書和碑文記載,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宋璟上疏告老,申請“致仕”,玄宗李隆基 “仍令全給祿奉”,退休回洛陽養病。而後於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一月十九日,“薨死東都明教里私第,年七十五”。次年五月二十九日,復“歸葬於沙河大尉鄉丞相原之先塋”。在唐代,立碑頌德之風極盛。唐玄宗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宋璟的第四子宋渾任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顏真卿是其部下。宋渾以頂頭上司的身份與顏真卿商量為父立碑,並準備上奏玄宗,要求“御製碑文”。可是就在這時,宋渾因貪贓枉法,被貶官流謫賀州,建碑之事“緣此中止”。事隔二十一年後,到了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十二月,宋儼重議為祖父立碑,在請顏真卿撰寫碑文,並由昭義軍節度觀察使薛嵩主持,命權知邢州刺史封演“購他山之石,曳以百牛,潺刻字之工”。經過“半歲”,碑始成,大曆七年(公元772年)九月二十五日,將是碑遂立於宋璟墓前。宋璟碑初立時,前後兩面及碑右側皆刻文,左側無字。在顏真卿蒞任湖州時,因“嘗思前文疏漏”,就又寫了一篇增補碑文,想請宋儼將其補刻於碑左。但宋璟的第八子宋衡,值此之時又因“居官坐贓”被貶謫沙州,後又在保衛敦煌的戰鬥中城陷被俘,此事就又被擱置。直到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十一月,唐蕃和好,宋衡被吐蕃宋璟碑局部碑文以“二百騎盡室護歸”長安。這時年已七十歲的顏真卿才又重新增寫碑文,於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春,補刻於碑之左側。宋璟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歷代倍受珍視。一九八二年國家文物出版社將該碑拓帖影印出版發行,被列入中國一百通名碑。引起了中國國內外研究中國唐史和書法的專家高度重視。

構造

邢台宋璟碑邢台宋璟碑碑文
該碑高4.08米,寬1.6米,厚0.47米,碑的正面、陰面和左側刻有顏真卿書寫的盈寸楷體,洋洋三千餘言,敘述了宋璟這位中唐政治家的政治經歷和他一生的偉績。半圓形碑首,浮雕纏尾四龍,矯健雄渾。方形碑額,正中篆書陰文“大唐故尚書右丞相贈太尉文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個大字。原有仰首贔屓碑座,上刻褡褳花紋,莊嚴穩重,今已逸失。碑四面皆刻,楷體盈寸,洋洋三千餘言,盡述宋璟“歷仕三朝,剛直不阿”的榮耀事跡。碑文題後結銜:“金紫光祿大夫行撫州刺史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撰並書”。碑的左側鐫刻的是此碑建立6年後(大曆十三年,即公元778年),又由顏真卿補記的宋璟的生平事跡。碑的右側鐫刻的是明朝人方思道記述宋璟碑倒伏後重新樹立起來的經過。宋璟碑文,字型端莊,氣勢開張,用蠶頭磔尾的隸法於捺筆首尾,結體字大充格,磅礴大氣。顏真卿書寫宋璟碑文時,時年65歲,書法藝術爐火純青,成為他的成熟的傳世名作之一。

歷史

邢台宋璟碑宋璟
宋璟(公元663-738),南和縣閻里鄉宋台人。其祖於北魏、北齊皆為名宦。景少年博學多才,擅長文學。弱冠中進士,官曆上黨尉、鳳閣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經武、中宗、睿宗、殤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為振興大唐勵精圖治,終於與姚崇同心協力,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改變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史稱“開元盛世”。使大唐從混亂衰敗中走向繁榮,出現了中興的局面,史稱“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其政績卓著為“唐朝四大名相”之一。此外,宋璟還工於翰墨,著作頗豐,其中《梅花賦》為發跡傳世名作。

宋璟於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歸休洛陽,幫後追贈“太尉”,謚日“文貞”。公元七三七壽終,墓葬於邢台沙河,享年七十五歲。玄宗追封他為太尉,諡文貞公。

價值

邢台宋璟碑邢台宋璟碑撰文
宋璟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歷代倍受珍視。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當他看到顏真卿撰寫的已有些殘缺的宋璟墓碑時這樣稱讚道:“如忠臣烈士,首先君子莊嚴尊重,使人畏而愛之,雖其殘不忍棄也。”南宋學者劉子翬作《臨池歌》,稱宋璟碑“斷碑雲落翠苔村,直氣英風猶可睹”。南宋學者趙明誠《金石錄》首載是碑,稱其為上品。明人方思道曾將宋璟碑比之於“多寶塔”碑,言其有“四勝”:“彼演釋因,此照儒躅,一也,彼代岑書,此為自撰,二也;彼尚為郎,早年之書,此已為公,晚年之作,三也;彼在名郡,拓之眾者,屢經翻刻,已失其真,此在陋邦,未經屢拓,點畫如初,四也”。明代學者都穆稱宋璟碑“人文字,真足三絕”。清朝王昶編撰的以著錄歷代石刻為主的《金石萃編》等書,也將宋璟碑收入並列為上品。一九八二年國家文物出版社將該碑拓帖影印出版發行,被列入中國一百通名碑。引起了中國內外研究中國唐史和書法的專家高度重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