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陵及奉陵邑

遼陵及奉陵邑

遼陵及奉陵邑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西25公里的山谷內,包括祖陵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陵寢及守衛陵寢的奉陵邑祖州城遺址。懷陵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大板鎮東北56公里床金溝,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陵寢,其奉陵邑懷州位於附近的崗崗廟村。奉陵邑,奉是伺候,侍奉,陵是陵墓,邑是城池,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唐代最盛行,在皇帝陵寢的前方興築一座城郭,作為守衛和奉祀陵寢作用,這座城就叫奉陵邑。

基本信息

簡介

遼陵及奉陵邑遼陵及奉陵邑
奉陵邑,奉是伺候,侍奉,陵是陵墓,邑是城池,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唐代最盛行,在皇帝陵寢的前方興築一座城郭,作為守衛和奉祀陵寢作用,這座城就叫奉陵邑。遼祖州為遼太祖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陵寢的奉陵邑。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哈達英格山谷中。奉陵邑是遼代特有的一種城郭,是專為守衛和奉祀帝王陵寢而築的城。建城前這裡史稱西樓,是遼朝皇室居住之地,耶律阿保機的四輩先人都出生在這裡,因此將城命名祖州。全城周長3華里半,平面為不規則五角形,面向東南。1988年,遼陵奉陵邑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懷陵及奉陵邑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遼陵及奉陵邑。

史書記載

遼陵及奉陵邑遼陵及奉陵邑
漢代為守護帝王陵園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文選·班固》記載:“與乎州郡之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 李善 註:“ 元帝 詔曰:‘往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人以奉園陵。自今所為陵者,勿置縣邑。’然則元帝始不遷人陪陵。自元以上,正有七帝也。”《文選·顏延之詩》:“衣冠終冥漠,陵邑轉蔥青。” 李善注引張晏曰:“ 景帝作壽陵 ,起邑。” 明唐順之《送柯僉事之楚序》:“其友人武進唐某送而謂之曰:‘ 柯君知斯職之不易乎!蓋在漢時諸陵邑,習俗龐雜,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為選用強察能治劇吏以附循而芟薙之。’”

建築構造

耶律德光畫像耶律德光畫像
遼陵及奉陵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代祖陵及三帝陵古墓葬。包括祖陵及祖州城慶陵慶州城,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為遼代帝陵。奉陵邑祖州城分內外兩城,周圍約2公里,殘垣高約6米。外城的四個城門遺址尚存,東門和北門可以見到瓮城的遺蹟。內城有幾處高大的台基,西北角現存有一座石房子。內城的南門有直通外城南門的大街,寬40多米,兩旁尚保存有明顯的建築遺蹟。

祖陵及其奉陵邑。建成於遼代天贊四年(公元925年),所在的山谷呈袋狀,谷口山峰陡立,四周山峰豁口處皆築有土牆和守衛建築,現保存有敵樓遺址。谷內林木參天,環境清靜幽雅。谷口東側的小山頂有一個石雕的大龜趺,在附近的殘碑石上,刻有工整秀麗的契丹大字,山谷後部另外有一個小山溝,被稱為“石人溝”,山溝東側就是祖陵所在。祖陵有前室和後室兩部分,前室平面為長方形,券頂,後室東西長6.85、南北寬6.9米,殘高約5.5米,中後部築有磚築棺床。另外在山溝南側還有斷臂石人一座,可能是陵寢的翁仲之類。

奉陵邑祖州城位於祖陵東側的石房子林場,分內外兩城,周圍1785米,殘垣高約3米,為夯土建築。外城的四個城門遺址尚存,東門和北門可以見到瓮城的遺蹟,另外北牆東西兩端有角樓遺址。內城的南門有直通外城南門的大街,寬40多米,兩旁尚保存有明顯的建築遺蹟。內城有幾處高大的台基,應該與文獻記載的二儀殿黑龍殿有關。西北角現存有一座石房子,為七塊巨大的花崗石板岩構成。

懷陵及其奉陵邑。懷州建成於遼代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是一座包括陵門、石砌圍牆、祭殿和陵墓組成的大型建築群體。陵區東、北、南三面環山,僅西面為谷口,隔床金河以河西鳳凰山為屏障。寢宮位於內陵區,早年曾遭盜掘。懷陵的奉陵邑懷州城位於兩座山谷之間,大致呈長方形,周長2000米。城牆為夯土構成,殘高1-4米,西側城牆被水沖毀,其餘三牆尚存。北牆與南牆各開一門,四角存有角樓基址。城內西側有兩組建築基址,清代的崗崗廟即建在其中一處基址之上。

慶陵及其奉陵邑。中的三陵分別稱為“東陵”、“中陵”和“西陵”,是遼代極盛階段建造的三座帝陵。三陵東西排列,間隔約2公里。陵墓曾被盜掘,隨葬的文物多已散失。三陵都有陵門、享殿和羨道,而且均為東南向。墓室都有前、中、後室及四個側室,墓內都有壁畫,內容有裝飾圖案。慶陵奉陵邑慶州城遺址位於遼慶陵南約10公里,是遼代最大的州城,建成於遼代景福元年(1031年),東側的罕山就是遼代著名的“黑山”。慶州城呈“回字形”,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南北長1150米,東西寬950米。城牆為夯土構成,高約4-5米,四面設有城門、瓮城以及馬面等。城內建築遺址十分明顯,有的殘高可達2.5米,分為宮殿區、衙署區、居民區和作坊區。城內的西北部有一座遼代的釋迦如來舍利磚塔,俗稱白塔子,建於遼代重熙十八年(1049年),為八角七檐空心閣樓式仿木建築,塔內曾發現過遼代佛教遺物。

修繕保護

遼陵及奉陵邑遼陵及奉陵邑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陵是大遼開國皇帝扛太祖耶律阿保機、貞烈皇太后齊天太后陵寢,位於內蒙古巴林左旗遼祖州城址西北2公里的山谷中。太祖陵陵前有享殿遺址及經幢、石翁仲等遺物,陵東南2公里處的奉陵邑祖州城分兩重,城門建築基址尚存,西北隅有石屋一座;聖宗、興宗、道宗三帝王后妃墓園。慶陵是遼聖宗耶律隆緒、興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三帝及其后妃陵的總稱,慶陵在右旗,存享堂、廡殿等遺蹟,墓內壁畫豐富,出土石刻契丹小字哀冊。陵南10公里的奉陵邑慶州城為遼帝遊獵地,城內保存有建築遺址,還有遼代磚塔一座。200l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V一併6懷陵及奉陵邑歸入本保護單位。

“十一五”期間主要保護內容用鋼板網對慶陵及奉陵邑進行圍封;對慶州城城牆內的部分居民進行搬遷,防止人為因素給城牆造成破壞;加強管理力度,增加交通工具;對比圖河渠實施改造;改道橫穿城內的公路由城外繞行。增加專門的保護機構;加強懷州城西側的床金河水的治理,防止河水對城址的沖刷;缺少封護設施;加強對人為破壞因素的管理;對保護區內和懷州城的居民進行搬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