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丘陵

遼東丘陵

位於遼寧的東部和南部地區,為長白山地的延續部分,構造上屬華北地台遼東隆起帶。古老的基底變質岩系在鐵嶺、營口、丹東等地廣泛出露,含有豐富的鐵礦和菱鎂礦。千山為遼東丘陵的主幹,海拔500~1000米,少數山峰超過1000米。山地兩側為400米以下的丘陵地,面積廣闊。因受海洋季風影響,年降水量可達650~1000毫米地帶性植被為赤松和櫟林為主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隨著地勢增高,分布有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和岳樺矮林,是中國柞蠶和暖溫帶水果基地。

概述

遼東丘陵遼東丘陵

位於遼寧省的東南部,西臨渤海,東靠黃海,南面隔渤海海峽與山東半島遙遙相望,僅西北和北部以營口、鞍山、撫順、寬甸至鴨綠江江邊一線與遼河平原和長白山地相連,成一半島,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

遼東丘陵是長白山地的延續部分,呈華夏向,構造上屬華北地台遼東隆起帶。古老的基底變質岩系在鐵嶺、營口、丹東等地廣泛出露,含有豐富的鐵礦和菱鎂礦。中生代以來發生強烈構造運動,以北東向的褶皺和斷裂為主,並有花崗岩侵入。第三紀初侵蝕夷平,喜馬拉雅運動有廣泛的拗曲、斷層和岩漿噴發。

第四紀以來多次世界性的海面波動以及冰後期海浸高海面以後的間歇隆起和多種營力的剝蝕夷平,使沿海發育了層狀地貌和複雜的海岸類型。遼東丘陵地區經過海退、海侵和地殼升降,形成崎嶇的地表和臨海峭崖台地的地貌特色。千山為遼東丘陵的主幹,海拔500~1000米,少數山峰超過1000米,如步雲山、黑山、綿羊頂子山。山地兩側為400米以下的丘陵地,面積廣闊。因受海洋季風影響,年降水量可達650~1000毫米,偶有颱風過境,形成局部洪澇災害。地帶性植被為赤松和櫟林為主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隨著地勢增高,分布有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和岳樺矮林,是中國柞蠶和暖溫帶水果基地。

區別

遼西丘陵遼西丘陵

遼東丘陵和遼西丘陵

遼東丘陵在遼寧省東南部。由長白…脈延續部分及其支脈千山山脈組成,呈東北一西南走向,東北部與長白山脈毗連,南、兩南、東南三面環海。海拔多存500米以下,個別山峰海拔在千米以上。千山為遼東丘陵的主幹,海拔500~1000米,少數山峰超過1000米,如步雲山、黑山、綿羊頂子山。遼河口至鴨綠江口一線以南,稱遼東半島,其中金縣以南的部分又稱旅大半島遼東丘陵是我國著名的柞蠶和暖溫帶水果基地。遼西丘陵是位於遼寧省兩部低山丘陵的總稱,主要由努魯兒虎山、松嶺、醫巫閭山等幾條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脈組成,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的渤海和遼河平原逐級降低。大凌河、小凌河切割其間,地形較為破碎。遼西丘陵地區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錳、鉬是這裡著名的金屬礦藏。

地理

遼東半島遼東半島

地形地貌

遼東半島北部寬約150公里,向南逐漸變窄,南端寬不過10公里,金縣地峽最窄處不過5公里。千山山脈縱貫南北。長約340公里,構成半島的主幹,海拔平均在500米左右,地勢北高南低,北部黑山主峰海拔1181米,中部步雲山主峰海拔1131米,聳立在沿海平原之上,顯得挺拔高峻,氣勢雄偉。

氣候概況

海洋影響顯著,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溫8—10℃,1月平均氣溫6—-12℃,7月平均氣溫24℃左右,但最熱月往往出現於8月。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東北部山地(寬甸)高達1124毫米。降水分配也以夏季為多,7—8月份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但春秋降水仍占一定比例,半島雲霧多,相對濕度大,與山東半島比較,氣溫略低,降水偏高,乾燥度0.5—1.0,無霜期150—200天,作物一年一熟到兩年三熟,極端最低氣溫-11—-30℃,冬小麥和果樹一般都可安全越冬。農作物有玉米、冬小麥、大豆、高粱等,因耕地少,農業在當地經濟中所占比例不大。

水文

河流流量的季節變化較大,全年徑流的90%集中在夏、秋兩季,最大水月出現在8月,冬、春枯水期徑流量只占全年的5%。冬季各河封凍不超過三個月。由於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力資源甚豐富,尤以鴨綠江為重要。

土壤

山地海拔較低,植被垂直帶譜比較簡單,千山頂部主要為油松—杜鵑林,草本植物主要為柞台草。稍低則廣泛分布油松、赤公—落葉闊葉混交林,以櫟林為主,其中夾有糠椴、花曲柳等。土壤的成土過程以粘化作用為主,地帶性土壤是棕壤,較高山地為暗棕壤,平地分布有草甸土等。

經濟林之鄉

本小區素有“蘋果之鄉”之稱,大部分地區部可以滿足蘋果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最低條件,以蘋果的質量(著色、風味、含糖量)及蘋果的耐貯性馳名全國。

將本小區劃分為三個蘋果發展經濟區:①適宜發展蘋果生產經濟區,包括金縣、新金縣、復縣和蓋縣,年平均氣溫在8℃以上,1月平均氣溫高於-12℃,1月最低氣溫高於-32℃,日照率55—60%,結果樹株產在12.5公斤以上,凍害較輕,今後可把部分低產坡耕地改為果園,發展蘋果生產;

②較適宜發展蘋果生產經濟區,包括營口、莊河、海城和岫巖縣部分社隊,自然條件接近蘋果生長的生態條件指標,結果樹株產10—12.5公斤。質量中等,且凍害較明顯,今後應在鞏固和完善現有果園的基礎上,適當發展蘋果生產;

③不適合發展蘋果生產經濟區,自然條件往往達不到蘋果生長所需的生態指標,結果樹株產在10公斤以下,質量中或中下,凍害較重,不宜再發展蘋果生產。總之,當前首要任務是加強現有果園的科學化管理,注意品種更新,以提高蘋果質量和單位面積產量,並調整蘋果生產布局,集中力量搞好蘋果商品基地的建設,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蘋果的產量和質量都有明顯的提高。

柞林也是本小區優勢生物資源,柞蠶主要依靠天然柞木林建設人工蠶場進行野外飼養繁育。本小區柞蠶場分布廣泛、面積超過10萬畝的縣有岫巖、風城、莊河、寬甸、蓋縣、新金、復縣和東溝縣等,其中丹東市所屬縣(區)的柞蠶場面積最大,共有590萬畝,約占遼寧省柞蠶場總面積(1118萬畝)的53%,蠶繭產量約占遼寧省總產量的72%。根據自然條件的差異,本小區可劃分為東北部和西南部兩個蠶區。東北部蠶區,主要指丹東、本溪、遼陽和鞍山市所屬養蠶縣。氣候條件比較適宜。柞蠶單產較高,一年放兩季柞蠶,但北部高寒山區無霜期較短,每年放養一季柞蠶比較穩妥。該區柞林資源豐富,柞樹以蒙古櫟為主,檞櫟也有一定數量,麻櫟較少;西南部蠶區,主要指大連和營口市所屬養蠶縣。無霜期較長,柞林資源也較豐富。遼東櫟、蒙古櫟,懈櫟皆有,人工栽培的麻櫟較多,柞蠶繭的繭質較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