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烏里芯芭

達烏里芯芭

達烏里芯芭,多年生草本。根莖被鱗片。花果期 6-10 月。分布於中國黑龍江(龍江、安達),內蒙古(滿洲里、海拉爾、官村、九峰山、東科後旗、 包頭),河北(小五台山、北京)等省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20cm,密被白色絹毛而呈銀灰白色.莖自基部分枝,葉對生,披針形、條狀披針形或條形,長lO--25mm,寬2--3mm,全緣。總狀花序生於莖上部苞腋,每莖具1--4花,花大,花萼有1l條脈,具5齒,花冠黃色,長30-45mm,下唇3裂,上唇2裂,雄蕊二強。蒴長卵狀,種子卵形,周圍有-環狹翅(圖148)。

地理分布

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內蒙古、河北,蘇聯(西伯利亞)、蒙古也有。

生態特徵

達烏里芯芭為軸根型植物。主根粗壯,入土不深,側根不發達,特別是在輕度鹽化栗鈣土中,側根少而短,並且細弱,但在砂質土壤中側根發育良好,常可見到2-3級側根。地上枝條一般在6月上、中旬從根頸上萌櫱而出,夏季雨水稀少年份,所萌發出的枝條常枯萎死亡,在水分正常年份里, 7月中旬至8月上旬開出大而鮮黃色的花,每朵花開放的時間長達7-10天,8月中旬多數植株即進入結果期。達烏里芯芭屬於旱生植物,是乾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常見伴生成分,多生於疏鬆的礫質一碎石質土壤上,也見於山地草原和草甸草原,沙質草原.不耐過分的潮濕和鹽漬化較重的土壤.根據內蒙古錫林勒草地資源調查資料,在乾草原帶的典型樣地中,每lm的描述樣方中,有3--6株達烏里芯芭,其頻度常在20%上下。

飼用價值

達烏里芯芭為中等放牧型牧草,從春至秋羊、駱駝喜食,乾燥後也樂食;馬稍食,牛不吃或很少吃。在鮮草產量構成中.因其植株矮小,故僅占總重量的3--4%,每lOOkg鮮草風乾後可得43-50kg乾草。此外,全草可入藥,能祛風濕、利尿,止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