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鹼店

道生鹼店不僅是宿遷工商業發展的見證,更是宿遷標誌性的歷史建築。1897年由宿遷人張道生建造,為當時宿遷最高的一棟商業建築。

基本信息

道生鹼店道生鹼店

宿遷市宿城區幸福路上有一棟獨特的建築,這就是道生鹼店,道生鹼店不僅是宿遷工商業發展的見證,更是宿遷標誌性的歷史建築。1897年由宿遷人張道生建造,為當時宿遷最高的一棟商業建築。道生鹼店位於宿遷市區幸福中路東側,東大街以西。該建築長25米,寬8米,高15米,共三層,局部四層,另有半地下室。2001年,鹼店被宿遷市政府定為市級文保單位。2009年,經修繕後,宿遷市政府將其改建為“宿遷文化名人館”。

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鴉片戰爭後,美國傳教士於1882年到宿遷傳教,在傳教過程中得到了宿遷人張道生的幫助。1902年,洋鹼和洋油(進口煤油)湧入宿遷,張道生在教會的幫助下得到了獨家銷售洋鹼、洋油的機會,藉此機會逐漸發達。張道生於1897年在宿遷建造了當時最高的一棟商業建築:道生鹼店。
1938年5月19日,日軍18架飛機轟炸宿遷縣城,毀民房千餘間,東大街的房屋也大多遭到毀壞。鹼店由於較好的建築質量保留了下來。當年11月22日日軍占領宿遷,把當時宿遷的制高點道生鹼店作為日本憲兵隊部和偽情報所,並將地下儲藏室改為水牢,殘害宿遷人民。
1949年6月,宿遷人民醫院遷進宿城,設在道生鹼店小樓內。1950年,醫院遷入原仁濟醫院舊址。政府收回道生鹼店作為招待所。
1952年,縣人民政府拆城牆築環城馬路。路長950米,寬20米,碎石路面。1958年改名為幸福路(後改名幸福中路)。1974年,開始從幸福中路鋪設水泥路面。幸福路的路面標高隨著路面的改造比清代時有所升高,現在已經高出道生鹼店入口台階近1米。

改名宿遷文化名人館改名宿遷文化名人館

2001年,道生鹼店被宿遷市政府定為市級文保單位。2009年,經修繕後,宿遷市政府將其改建為“宿遷文化名人館”。

孤獨的歷史建築

雖然歷經了百年滄桑,道生鹼店看起來仍然巍然挺拔,整體建築質量保護得較好,建築的細部也基本存在。但隨著城市的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道生鹼店所處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歷史上的道生鹼店臨近老縣城城牆,屬東大街範圍內,周邊為明清或民國時期的一、二層商鋪及居住建築。而現在,城牆已拆除,周邊道路格局也發生了變化,道生鹼店被近些年新建的現代建築群所包圍,道生鹼店成為此處僅存的歷史建築,其原生環境已不存在,這就極大地削弱了其作為文物環境的價值。從實際環境看,歷年的城市建設使得鹼店地面標高低於城市道路標高近1米,西側山牆下部已埋在道路下面。建築主要入口前形成了下沉空間,地下室部分高窗隱藏在連線幸福路的台階下。原地下室牆體沒有做防水處理,外圍排水處理方式簡陋,如此低洼的地勢,使周邊土裡的水氣長期浸泡地下室外牆,很不利於文物建築的保護,在防濕、防潮方面存在嚴重隱患。
日據時期,道生鹼店地下儲藏室被改為水牢,使其地下部分在長時期內遭受水泡,嚴重受損。2006年修復時,地下室外牆內側在清水磚牆上塗刷了防水砂漿,使得外牆內的濕氣無法通過牆體向室內透出,加劇了對外牆的腐蝕破壞。
道生鹼店西側的幸福路是市區“兩橫兩縱”路網中的重要南北向幹道,也是我市目前最繁華的商業街。上下班尖峰時段經常發生交通擁堵的情況。鹼店西側目前突出其南北建築6米,突出規劃建築紅線20米(鹼店本身長25米),截斷了人行道,破壞了商業街的連續性和城市景觀的完整性;鹼店的西山牆緊鄰車道,易造成交通意外和事故損傷,既不利於建築的保護,也不利於幸福路市政管線設施鋪設和道路工程建設。道生鹼店的所處位置使其成為城市發展的障礙。

東移28米,融入東大街

如何保護好道生鹼店的完整,又能使其融入東大街歷史街區建設?為此,宿遷市規劃局先後聘請了上海同濟

東移之後的效果圖東移之後的效果圖
規劃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和北京清華安地建築事務所的專家們就道生鹼店的現狀、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規劃設計。
在實地考察後,結合整個東大街歷史街區的規劃定位,專家們提出了道生鹼店整體平移的方案。道生鹼店整體向東平移28米,在平移過程中對鹼店進行整體抬升0.8米,使鹼店地面標高與幸福路人行道一致,在其南北形成城市廣場,將鹼店融入東大街街區傳統建築群,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鹼店原有的外部環境,突顯其應有的建築價值。道生鹼店在平移過程中將對建築結構本身進行加固,特別是針對其地下室防水的改造,將採用不改變建築原貌,又具有保護性的防水措施。
對鹼店採取平移措施,既保護了鹼店,解決了鹼店與道路及其周邊環境的矛盾,又保持了幸福路現代商業建築風貌的完整性。結合兩側建築在道生鹼店周圍設定喇叭形的開敞城市廣場,作為現代城市商業街與歷史商業街區的過渡空間,將人流引入東大街,更有利於東大街的復興繁榮,加強幸福路與東大街的聯繫。
詳細閱讀了平移方案後,宿豫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宿遷市文管辦副主任張萍萍認為東大街區域是宿遷老城僅存的歷史街區,為了保存東大街完整的歷史信息,構成與鹼店歷史相符的文物環境,可以考慮採取平移的方式靠近東大街,但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需報經省政府批准方可實施。平移過後,鹼店東山牆將成為東大街街巷景觀的組成部分,保證了東大街街巷空間的延續性,與東大街一起形成具有宿遷歷史文化特色的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