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會戰

通渭會戰

通渭會戰是蔣介石“西北剿共”中的關鍵環節,目的是阻止紅軍三大主力會師,而且同時要“剿滅”紅軍,但最終被中國工農紅軍將計畫粉碎。

基本信息

簡介

1936年8、9月間,中國工農紅軍二、四方面軍從四川進入甘肅,後先後完成了“成(縣)徽(縣)兩(當)康(縣)戰役”和“(臨)洮岷(縣)西(固)戰役”計畫,為挺軍北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至此,紅軍三大主力集中於西北,遙相呼應,造成了橫跨黃河、打通蘇聯、雄峙西北的局面,三軍會師已指日可待。這時的蔣介石面對連遭失敗的尷尬境地,憂心如焚,坐臥不寧,特別是對東北軍西北軍與共產黨的秘密聯繫深感不安,生怕“三位一體”聯手抗日反蔣。於是在9月10日處理完“兩廣事件”後,立即回戈西北,緊急部署部隊,阻止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剿滅”紅軍。

剿共部署

這次蔣介石的“西北剿共”計畫分為三步:其中戰役的關鍵環節是鮮為人知的“通渭會戰”。

第一步:全力組織發動“通渭會戰”。由胡宗南第一軍、王均第三軍、關麟征兩個師、毛炳文第三十七軍、東北軍于學忠部、王以哲部、董英斌部,集中在西(安)蘭(州)通道地區,給二、四方面軍主力以致命打擊。
第二步:全力“剿滅”紅二、四方面軍。趁二、四方面軍主力遭受重創,立足未穩之際,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略方針,集中幾十萬部隊,配合一百多架新式戰機,把紅軍壓迫在黃河以東、西蘭公路以北地區,一舉消滅。
第三步:全力“剿滅”陝北紅軍。同時,藉此觀察東北軍、西北軍動靜,如不服軍令,便尋機撤職查辦將領,調動肢解部隊,從而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

戰前準備

國民黨軍

通渭西通蘭州,東連天水,北靠會寧,戰略大動脈——西(安)蘭(州)公路穿縣境北部華家嶺。曾在1935年,紅二十五軍、紅一方面軍途經通渭時,蔣介石也在西蘭公路沿途組織了圍追堵截,均以失敗而告終。這次紅二、四方面軍北上,途經此地,蔣介石將會戰地點選在這一地區,作戰部隊地形熟悉,調兵迅速,補給容易,對己非常有利。

當時,胡宗南第一師、第十八師、第四十三師、四十七師相繼集結於鹹陽等地,企圖搶占西蘭公路靜(寧)會(寧)通(渭)定(西)段,阻斷我三軍會師的道路;位於定西、隴西、武山地區之第三十七軍毛炳文向隴西地區集結;位於秦安、天水、西固、武都的王均第三軍向武山集結;川軍第四十一軍孫震部由綿陽、碧口等地向北推進至武都一帶,協同青海馬步芳部進攻紅四方面軍。第二十五、第四十九、第五十一、第一四○師及第三軍、東北軍、西北軍、川軍各一部,向陝甘邊境南部之成縣、鳳縣、略陽、康縣等地推進,圍堵二方面軍;寧夏馬鴻逵部和甘肅固原及其以北的何柱國馬鴻賓部南北推進,以夾擊清水河以西策應二、四方面軍北上的紅一方面軍主力。

紅軍

在這緊急關頭,西北“剿共”計畫被張學良通報給中國共產黨。黨中央於9月13日提出了以打擊蔣嫡系胡宗南部為主要目的的“靜(寧)會(寧)戰役計畫”。其要點是:紅一方面軍以打擊何柱國、馬鴻賓、馬鴻逵部為主,並確保定邊、鹽邊、豫旺縣等要地在我軍手中,為下一步進攻寧夏創造條件,另一部向西蘭大道靜(寧)會(寧)段挺進,配合紅四方面軍夾擊胡宗南部;紅四方面軍以全力搶占以界石鋪為中心的隆(德)靜(寧)會(寧)定(西)段公路及附近地區,在胡宗南部向紅軍進攻時,消滅其一部;紅二方面軍在占領成徽兩康地區後,以一部兵力直出寶雞以東地區,滯阻胡宗南部西進,為紅四方面軍搶占西蘭大道爭取時間,進而提前實現三軍會師,消滅胡敵。

3通渭會戰

按照中央這個戰役計畫,紅一方面軍兩個特別支隊迅速向南推進策應,紅二方面軍準備以第六軍向寶雞方向前進,威逼西安,拑制敵人。為了督促紅四方面軍北上,毛澤東於9月14日致電中共西北局,指示“四方面軍主力立即攻占隆德、靜寧、會寧、通渭地區,控制西蘭大道,與一方面軍在固原硝石河地區之部相機靠近,阻擊胡宗南西進並相機打擊之。”但這個計畫遭到張國燾的公然反對。中共西北局的“岷州會議”否決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並根據靜會戰役計畫,制定了《通(渭)莊(浪)靜(寧)會(寧)戰役計畫》,決定紅四方面軍在胡宗南軍尚未集中靜、會之前,先機占領靜會及通(渭)定(西)大道,聯合一方面軍在運動中夾擊該大道之胡軍與靜寧國民黨軍騎七師,相機占領靜寧,爭取與一方面軍會合。19日,紅四方面軍總部下達了向靜寧、會寧進軍的命令。

內部鬥爭

此時,張國燾又要求部隊西進,黨中央、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對張國燾的錯誤主張進行了勸阻和堅決鬥爭,終於迫使其放棄西進計畫同意北上。9月28日,紅四方面軍總部發布了《通莊靜會戰役計畫》,提出紅四方面軍迅速進出通渭、莊浪、靜寧、會寧、界石鋪地區,爭取與紅一方面軍會合,消滅胡宗南部隊,鞏固、擴大陝甘寧抗日根據地,爭取抗日友軍,接通蘇聯的行動綱領。次日,紅四方面軍重新下達了北上的命令。
由於張國燾的蓄意破壞,延緩了紅四方面軍北上的時間,致使原定的靜會戰役未能實現,結果不但未能消滅胡宗南部的有生力量,而且使敵人乘機從西安進至清水、秦安、莊浪地區,同毛炳文部靠攏起來;王均第三軍一部占領成縣;川軍孫震部進至康縣,紅二方面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

10月2日黨中央致電紅二方面軍,同意二方面軍撤離兩康地區,迅速從天水以西渡渭河向北轉移。3日,二方面軍總部下達了《第二方面軍基本命令》,命令第六軍為右縱隊,第二軍和第三十二軍為左縱隊,迅速撤離成徽兩康地區,向通渭方向前進。

加速北進

從9月30日起,紅四方面軍由臨潭、岷縣、武山、漳縣等地,分作六路縱隊,向通渭、莊浪、會寧、靜寧前進:第四軍為第一縱隊,經通安驛、馬營、華家嶺、新添鋪之線,進占青家驛(今清江驛)、翟家所地區;第三十一軍為第二縱隊,經鴛鴦鋪榆盤鎮榜羅鎮,攻占通渭,第九軍為第三縱隊,取道楊花橋、中堡里、山溝里、新寺、鴛鴦鋪之線,向通渭前進;第三十軍為第四縱隊,在三十一軍後跟進,向通渭、馬營發展;第五軍為第五縱隊,在第九軍全部通過岷縣後,於10月4日撤岷城之圍,取道理川鎮、樂善鎮向莊浪、威戎鎮方向前進,軍委縱隊和四方面軍直屬隊為第六縱隊,向臨潭新城、岷縣中堡里、山溝里一帶出發,隨九軍後跟進,向通渭集中。

4通渭會戰

紅一方面軍為策應二、四方面軍北進,以紅一軍團第二師附騎兵第二團為左縱隊,南下同特別支隊靠攏;以十五軍團第七十三師為右縱隊,主力出郭城驛,搶在國民黨鄧寶珊和王均部之前攻占會寧城,作好迎接二、四方面軍的準備。 10月3日,紅一方面軍十五軍團奇襲會寧城,為三軍會師打下了基地。10月4日,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先頭團重占通渭城。10月7日,紅四方面軍第一縱隊第四軍一部到達會寧,同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會合,揭開了三軍大會師的序幕。10月18日紅二方面軍左縱隊第六軍到達會寧老君鋪,同一方面軍第二師五團勝利會師。會師後紅一方面軍向同心城、豫旺堡附近集結;紅二方面軍轉至黃河以東的靜寧、隆德以北地區休整;紅四方面軍南向西蘭通道地區,形成扇形運動防禦,拒阻南敵進攻;四軍、五軍、三十一軍,沿會寧、界石鋪、華家嶺、馬營、通渭、寧遠、葛家岔、靜寧等地,梯次配置,抗擊敵軍進攻;以九軍置於會寧至靖遠之間,作預備隊。

激戰華家嶺

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陰謀,為三軍會師和休整提供時間保證,紅軍在通渭馬營、華家嶺、會寧大墩梁一帶組織了艱苦激烈的華家嶺阻擊戰
蔣介石眼看著紅軍已過通渭,堵截無效,追剿部隊遠遠落後,惱怒異常,於10月16日,調集十幾個師的兵力由南向北大舉進攻。21日,敵軍總攻開始。22日,蔣介石飛抵西安,親自坐鎮指揮,並逼令東北軍、西北軍參戰。國民黨軍分三路追擊,第一路為胡宗南第一軍,第二路為王均第三軍、關麟征第二十五師,第三路為毛炳文第三十七軍。紅四方面軍執行掩護主力會師任務的紅五軍,在通渭、會寧一帶阻擊敵人。

4通渭會戰

21日拂曉,戰鬥打響了。趕到華家嶺下馬營鎮的敵三十七軍九個團自恃人多勢重,裝備精良,氣焰十分囂張,排著四路縱隊沿公路向華家嶺撲來。敵人猛攻我三十七團馬營一線的防禦陣地,一場空前激烈的阻擊戰就在從馬營到華家嶺二十多公里的山樑和溝壑間打響了。當敵人進入伏擊圈後,前沿陣地的紅三十七團立即發起攻擊,子彈、手榴彈雨點般地射向敵群,敵人驚慌失措,倉促應戰,有的就地臥倒還擊,有的抱頭鼠竄。一聲衝鋒號響,該團一營、二營、三營的指戰員衝出戰壕撲向敵陣,殺聲震天,血染戰刀,敵屍遍野,來不及逃命的三十多人被俘。短短三十多分鐘,一場伏擊戰於淨利落的結束了。

22日,晨曦初露。敵人用重炮猛轟四十五團前沿陣地,霎時間陣地上火光沖天,硝煙瀰漫。全團指戰員毫不畏懼,沉著應戰,在整整一天的戰鬥中,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猛烈的進攻,斃傷敵數百人,俘敵30餘人。緊接著,毛炳文的部隊從東側登上華家嶺梁頂,四十三團與其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四十三團兩面受敵,戰鬥打得很殘酷。眼看就要頂不住了,羅南輝急忙將三十九團拉了上去。在三個團的協力作戰下,首先是王均的部隊被擊潰,退下了山谷。毛炳文部也在強大的火力壓迫下,停止了衝擊,在山頭上與四十三、三十九團對峙著。
中午,敵人發起了更加猛烈的進攻,首先是飛機、大炮的輪番攻擊。由於地形狹小,紅五軍的兵力部署不開,敵人的狂轟濫炸使部隊傷亡很大,彈藥也不多了。紅五軍採取短兵相接的戰術,組織了幾次反衝鋒,從敵人手裡奪回了部分槍枝彈藥,但仍未打退敵人的進攻。
羅南輝正在土圍子牆頭拿著望遠鏡觀察敵情,一顆炮彈在牆下爆炸,飛起的彈片擊傷了他的胸部右側和頭部。作戰參謀在電話里給各部隊傳達了作戰命令,並向軍長匯報了羅副軍長受傷的情況。董振堂在電話中指示,用擔架將羅副軍長抬回後方,他馬上趕到前沿陣地。羅南輝躺在擔架上,帶著重傷仍然指揮部隊作戰。

3通渭會戰

23日,敵第三軍、第三十七軍在猛烈炮火的配合下,合力向大墩梁紅五軍的陣地發起了總攻。敵人的七架飛機盤旋在大墩樑上空,向著紅五軍的陣地發起輪番掃射轟炸,敵人的地面部隊分三路向大墩梁突進。取多路、多梯隊的戰術向紅五軍的陣地輪番攻擊。紅軍的作戰工事都在光山禿嶺上,沒有樹木遮擋,敵機的輪番轟炸和俯衝掃射使紅軍戰士傷亡劇增。爭奪戰從下午1時持續到3時,仗打得十分殘酷。一顆炮彈掉在指揮所里爆炸了,副軍長羅南輝也不幸被炸彈擊中壯烈犧牲。下午3時,部隊接到撤退命令之後,董振堂向部隊下達作戰命令,要求各部隊發起反衝鋒,一邊掩護,一邊從毛牛川向會寧方向撤退。

計畫破滅

國民黨軍先後進占通渭、靖遠、會寧,在會寧、靖遠等地,紅軍後衛部隊與追擊敵軍展開了多次激戰,掩護了三軍主力會師和休整。至此,中國工農紅軍徹底粉碎了“通渭會戰”計畫,打破了蔣介石殲滅紅軍主力部隊的美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