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陣

迷魂陣

迷魂陣,位於陽穀縣城北6公里處。有大、小迷魂陣之分,相傳是孫臏智斗龐涓的古戰場。眾多學者專家與軍事研究者稱其為戰國故壘,是中國軍事文化的活化石,是當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軍事旅遊村。

基本信息

簡介

迷魂陣

拼音 mí hún zhèn

解釋意思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

當地方言mí hú zhèn

地名

迷魂陣村建築格局奇特,全村路徑斜曲,由東西並列的兩大塊分成前後兩街,中間折—個大彎,整個呈牛梭子形。房屋則隨街道走向而建,斜度不一,定向各異,一條街的兩旁都稱堂屋(北屋)的,卻正好差90度,猶如迷宮一般。外來人入村,不論空間感(方向感)還是時間感都會產生錯覺,正所謂“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

迷魂陣與孫臏閣在聊城陽穀,這兩處一般被稱為一處旅遊觀光地

基本內容

位於陽穀縣城北十二華里處,是戰國時期齊將孫臏大敗魏國大將龐涓的古戰場。孫臏戰國時齊國人(今陽穀縣阿城人),是我國和世界上著名的軍事家。相傳孫臏與龐涓同拜鬼谷子學習兵法,後龐涓為魏惠將軍,忌妒孫臏的才能,騙他到魏國,處以臏刑(去膝蓋骨),後孫臏秘密回到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在迷魂陣大敗龐涓,從此名揚天下。

現在的迷魂陣村仍保留著原貌,外人進去分不清東西南北,進村後在彎彎的胡同里行走,不久便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有的走來走去,又回到原路。當地留傳著一首民謠: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戰亂時期,兵匪聞其名不敢入村,後人感德建起了孫臏閣(文革時期被毀)和孫臏廟,現只剩下民國時期(1927年)一塊萬民感靈碑。陽穀縣旅遊局,把開發迷魂陣列為近期的目標之一,準備修建孫臏閣、八卦迷魂宮等景點。迷魂陣土特產有景陽岡系列酒、阿膠、景陽木雕。名吃有燒牛肉、武大郎燒餅、瓜達、大棗、燉魚等。

迷魂陣在民間的運用:中國北方民間捕魚時,漁民們先將二三百根細長的紅柳枝削尖,然後用迷魂陣的布局插於水下,只留一個直徑一二十公分的小出口,令魚兒進去後就找不到出路,再在布好的迷局內投放一些魚餌,魚兒見到魚餌紛紛游入陣中。收穫起魚時,漁民只需將出口堵住,然後拿根長棍兒在紅柳陣中來回攪動,將魚兒趕進事先準備好的網中。此種被漁民稱為“迷魂陣”的捕魚法,可以算得上既環保又原生態,但電子捕魚流行後,此法基本失傳。

題材作品

《小鎮奇遇》

作者:徐書信

迷魂陣迷魂陣

此文獻給我認識或我不認識,鍾情於一夜情的男人和女人……

去過景陽崗的朋友都知道,在陽穀縣城北有一個鎮叫小迷魂陣,數百戶人家,民風淳樸。鎮中房屋依地勢修建,高低不一,至今還保留著遠古的地邪地貌。這也正是小鎮的賣點,吸引遊人參觀的奇特之處。遊人走進小鎮,如果沒有導遊引導,很容易在小鎮迷失方向,流連其中,久久在小鎮徘徊。

幾年前,一個外鄉人走進小迷魂陣。他挑著豆腐挑子邊走邊吆喝,從清晨走到夜晚,直到月掛樹梢也沒有走出小鎮,始終在鎮裡徘徊,那情形就象是在月黑頭加陰天遇上了鬼打牆。外鄉人慌了,看見一個老漢坐在家門口吃飯,便上前施了一個禮。問道:“老先生,這個鎮叫什麼名字?我整整走了一整天,還沒走出這個鎮。”

老漢告訴他:“這個鎮叫小迷魂陣,是孫臏智斗龐涓時擺下的一字長蛇陣。長蛇陣分為十八陣,南北排列。小迷魂陣是其中之一。在小迷魂的北邊還有大迷魂陣,安樂陣……”

這個故事在方圓幾百里處流傳開來,知道的人多了。大家都感到很新奇,都想來試一試,體驗一下小迷魂陣的魅力。漸漸地到小迷魂陣里來旅遊的人多了,隨著旅遊人氣的增加,小迷魂陣也有了導遊和旅館。

李宏就是這樣一個熟悉小鎮歷史的本地人。他的家就住在離小鎮不遠的徐良府村。

李宏熟悉小鎮,更熟悉小鎮旁邊的孤女墳。孤女墳很有名氣,有很多靈異傳說。小時候,李宏常常和幾個膽大的孩子到孤女墳上去玩,他們在墳上爬上爬下,打滑板,捉蟋蟀。在他們的眼裡孤女墳是一小土丘,和其他好玩的小土丘沒有什麼區別。

孤女墳座落在離鎮不遠的路邊,是徐良府村去小迷魂陣的必經之地。聽老人們說,幾十年前,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兒愛上了他們家的長工李鎖。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們偷偷地在鎮邊小樹林裡幽會,被女人家裡的人發現了。那個年代,男女通姦是一件傷風敗俗的大事。不用說,女人被關進了黑屋,李鎖也被打斷了腿,扔在了村西的亂葬崗。由於沒有錢治療,李鎖失血過多,很快就在亂葬崗上死去了。女人知道後不吃不喝,鬱鬱寡歡,七天后因絕食而死。那時侯是舊社會,封建,按照當時的風俗習慣沒有出嫁的姑娘是不能入祖墳的。因此,女人就埋在了路邊。

女人死後,有關她的傳說很多。有人說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也就是在女人和李鎖約會的那天夜晚。女人會從孤女墳里出來梳妝打扮,等待她心愛的人兒出現。也有人說,在風高月黑夜的晚上,女人也會出來。她在久久等不到心上人後會哭,會遷怒別人,會鬼打牆,會點起鬼火做土饅頭,會把土饅頭塞進過路人的嘴裡,把人噎死。

幾年前,孤女墳在村村通公路的德政工程中被平掉了。但是,為了旅遊的需要,人們在那裡種上了小白楊樹,並專門在孤女墳處立了一塊石碑,石碑上記載著有關孤女墳的悽慘的故事和修築公路的經過。現在,石碑依稀可見,小白楊樹也已經長大,變成了一片茂密的樹林。

這一天夜晚,月明星稀。

李宏從迷魂陣下車後徑直朝徐良府村走去。幾公里的路程對於體育學院大四班的李宏來說,根本就算不了什麼,他竄竄跳跳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孤女墳處。他想起了孤女墳的傳說,身上起了一絲涼意。他衝著石碑幽默地做了一個鬼臉。吟起了唐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明月,低……”

突然,一隻野兔從孤女墳石碑處的草叢中串出,在李宏腳下一閃,朝樹林跑去。李宏心中一驚忘記了下句,他定了一下神。“低……”

“低頭思故鄉。”

一個甜甜地,富含磁力的聲音從樹林中傳了出來。李宏順著聲音望去,一個美貌的女子從樹林深處緩緩走出。她身上穿著一身白色的連衣裙,長髮披肩,玉臂裸露,在月光的照射下很是迷人。她衝著李宏幽雅地一笑,伸出雙臂攔住了他的去路。

“是仙子下凡吧?”李宏調皮地說:“我可不是董永。”說著他向旁邊一閃,想從女人身邊繞過去。

“哎呀!”女人一聲輕叫,她好象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身子突然一歪,正好和李宏碰了個滿懷,李宏輕輕地扶住了她。女人就勢伸出雙臂緊緊地抱住了李宏。

李宏顫抖了一下,站了下來。他的心怦怦地跳著,他感到身上一陣陣燥熱。他想說,“別,別……”。但他沒有說出口。他下意識地看了一下四周。四周沒有一個人。他慢慢地回過神來,輕輕地摟住了女人的腰。

女人的身軀微微地顫抖著,象一個初戀的少女。她把臉緊緊地貼在李宏的胸前,輕輕地說:“你……不會把我當成小姐吧?”

李宏笑了起來。“怎么會哪?”

“我不是小姐。”女人望著李宏幽幽地說:“我是一個鬼,一個孤孤零零的野鬼。沒想到一出來就遇見了你。這也許是我們的緣份,命中注定的吧?

李宏打了一個冷戰,他楞了一下,緊緊地抱住了那女人。他想,“一定是哪位有錢的大款包的二奶,寂寞了,晚上跑出來尋刺激。”但是他沒有說出口。

風輕輕地吹,白楊樹葉嘩啦啦的響。李宏和女人就這樣相互擁抱著,也不知道過去了多長時間。女人嘆了一口氣,在李宏耳邊輕輕地說:“今天晚上陪陪我好嗎?我就住在鎮邊的小旅館裡,很寂寞。”

李宏點了點頭,他們牽著手向鎮邊的小旅館走去。

……

李宏把女人輕輕地放在床上。他端起營業員送來的兩杯熱咖啡和女人慢慢地喝了起來。咖啡很提神,沒過多久,他們都有了性的衝動。

女人脫去了連衣裙,露出潔白的皮膚。她伸出修長的雙臂緊緊地抱住了李宏。她的胸部急促地起伏著,呼出的氣息輕輕地吹在李宏的臉上,痒痒的很舒服。她把嘴湊了上來,緊緊地貼在李宏的嘴上。

李宏迅速地脫去了內衣,他在女人的挑逗下感到精力空前旺盛,雄風四起。他一把撕掉女人的內褲,狼一樣撲了上去。

……

李宏醒來之後,天已經大亮了,他翻了一下身,不見了身邊的女人,他揉了一下眼。這……難道是做夢?他看了一下凌亂的床單,床單上還保留著女人身上的香氣。

李宏喊來了服務員,服務員告訴他,帳已經結過了,是一位先生結的。

“這是怎么回事?”李宏自言自語地說:“太荒誕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

一年之後,李宏大學畢業,由於沒有人脈關係,他沒有找到工作。只好在遊蕩了半年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李宏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小迷魂陣,來到去年他曾經住過的地方。他還記得小鎮那浪漫的一夜,還記得那美麗可愛的女人……

旅館沒有什麼變化,服務員還在,她還記得李宏。當李宏走近吧檯之後,服務員便拿出一封信遞給了他。

“是一位先生給的,他讓我親自交給你。”

李宏拆開信封,借著吧檯明亮的燈光慢慢地閱讀起來。

先生,你好!

請原諒我用這種方式冒昧地給你寫信,自從你和我太太發生一夜情之後,我的心從來就沒有安靜過,它時時刻刻在折磨著我,考問著我的良心。

我姑母是一位美籍華人,她在美國留下了萬貫家產。她沒有兒女,去世後她留下遺囑,要我——他的侄子接替遺產。她知道,我和妻子結婚後沒有要孩子。為此,她在遺囑里附加了一個條件,一個對於我來說近乎苛刻的條件,那就是,我必須有一個兒子之後才可以接替。

我和妻子曾經去醫院做過檢查,知道不能生育的原因在我。面隊這樣一種殘酷的事實,我絕望了,我想到了自殺。正當我端起混合著敵敵畏的酒杯,準備一口吞下時,被妻子發現了。她哭著喊著奪下了我手中的酒杯,我們傷心的抱頭大哭……

突然,一個奇怪的想法在我腦海里閃現。我想到了借種,想到了用一夜情的方式生下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孩子。這對妻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但是,她理解我們沒有孩子的痛苦,在我苦苦地哀求下,妻子答應了我的要求……

那天晚上,我們在白楊樹林等了很久,很久。直到遇見了你,才最後下定了決心。妻子猶豫了一下,走了出去。她把你帶到我們事先租好的小旅館裡。為了借種成功,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瞞著妻子在你們喝的咖啡中放進了偉哥。

那一夜,我就住在你們隔壁,我展轉反覆,徹夜難眠。聽到你們輕微的摩擦聲,聽到你們興奮的呻吟,我痛苦極了,用被子緊緊地堵住了耳朵。

……

妻子是善良的,她無法隱瞞自己的感情。自從和你發生一夜情之後,妻子一直在自責。她腦海里經常出現兩個男人在撕打。她愛我,但是,腦海里怎么也丟不掉另外一個人——那就是你。

孩子生下來之後,妻子得了抑鬱症,離家出走了。她是帶著遺憾離開的。她仍然愛著我……

我在世界各地尋找,最後來到了這個小鎮。如果你有幸遇到了她,請你告訴她,我仍然深深地愛著她,我向她懺悔,請求得到她的原諒。

先生,我們都是失敗者,你得到了一夜新歡,卻是失去了自己的兒子。我得到了別人的兒子卻失去了愛情。說白了我們什麼都沒有得到。因為,在我們得到的同時,都失去了人間最美好的東西——親情和愛情,這是任何金錢和地位都無法買到的。

……

李宏哭了。他沒有想到一夜深情,竟然會引出這么多的憾事。他的腦海里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一個奇怪的想法。他想到了李鎖,想到了孤女墳的傳說。他走出小旅館,大踏步朝白楊樹林走去。

他知道,那女人一定在孤女墳石碑處等他……

選自《彭城奔牛短篇小說選》

創建者介紹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

孫臏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 孫臏畫像(今山東省的陽穀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傳為著名軍事理論家孫武后人,著述有《孫臏兵法》,指揮著名戰役有“馬陵之戰”等。其故居已經修繕一新。

孫臏畫像孫臏畫像

孫臏是孫武後代,曾與龐涓為同窗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 。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因嫉賢妒能,恐孫臏取代他的位置,騙孫臏到魏使用奸計,孫臏被處以髕刑。齊欣賞其兵法韜略後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被田忌善而客待。後通過田忌賽馬被引薦與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打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部分失傳。

縱觀《孫臏兵法》十六篇,在繼承孫、吳軍事思想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首先,孫臏在《威王問》中闡述了戰爭是政治鬥爭工具的戰爭觀。

他明確地說,戰爭不是什麼別的,而是先王傳布道,即政治的工具。先王不是不想要責仁義,式禮樂,垂衣裳,以禁爭奪,為社會創造和平的生活環境,但是,依靠空口說教辦不到,所以才舉兵繩之,用戰爭的手段禁止爭奪。然而,戰爭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並不是可以經常使用的。戰勝固然可以存亡國,繼絕世,而一旦戰敗,則會削地而危社稷。所以,對待戰爭不可不察,要慎之又慎。喜好戰爭的國家一定滅亡,貪圖勝利的人一定受辱。孫臏的這種戰爭觀顯然比《司馬法》所說的"以戰止戰"的思想更加深刻。

戰爭作為布道的手段,進行戰爭一定要合於義,戰而無義,天下無能固且強者。經濟是戰爭的基礎,只要有充足的物質準備,小城照樣能鞏固堅守。在《強兵》篇,孫臏又進一步提出,要想強兵,當務之急在於富國,明確揭示了戰爭對於經濟的依賴關係,在理論上發展了孫武所提出的因糧於敵,取用於國的論題。

其次,發展了孫武"任勢"的軍事理論,明確提出了因勢而利導之的作戰原則。《呂氏春秋·不二篇》說:孫臏貴勢,這指明了孫臏兵法的特點。勢是戰爭態勢,是敵我雙方軍事實力(包括兵力、武器裝備、軍事物資等)的布局。孫武早在十三篇中就提出了"任勢",即駕馭戰爭態勢的思想。孫臏則在"任勢"的基礎上,提出創造和爭取有利作戰態勢的各種原則。他在《威王問》中說:"勢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而士的斗都應當在創造優勢的條件下進行。如齊威王問:敵我兩軍實力相當,兩軍將領相望,陣勢都很堅固,誰也不敢先動,應該怎么辦?孫臏回答:先派少量部隊,由賤而勇敢的將吏率領去試探攻擊,接戰後只許敗,不許勝,把主力部隊隱蔽地布好陣勢,待敵軍分兵追擊我小部隊時,我軍從側翼攻擊敵軍主力,就可獲得大勝。在應付"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戰爭態勢時,孫臏提出要"讓威"。即避開敵人鋒芒,隱蔽好後續部隊,以便使我軍能隨時轉移。主力部隊將持長兵器的戰士排在前面,持短兵器的戰士排在後面,選派弩機手援救危急。等待敵人攻擊能力下降,再行反擊。這也是充分利用敵我雙方的條件,造成有利於我的態勢,以扭轉敵眾我寡的不利形勢。

戰爭是瞬息萬變的,所以要及時抓住有利戰機。孫臏把弓弩比喻為勢,也正在於說明戰爭就是要爭取發射弩矢的那一最有利的瞬間。

孫臏還注意利用各種地形創造有利的態勢。他在《官一》篇說:在山險中作戰,要放開谷口,把敵人引出山谷來交戰。在雜草叢生的地方作戰,要虛設旌旗,誘敵深入,進行消滅。易(地形平坦)則多其車,險(地勢險阻)則多其騎,厄(山陵狹谷地帶)則多其弩。"自己要搶占有利地勢,攻擊處於不利地勢上的敵人,這叫做居生擊死總之,孫臏主張把握有利戰機,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創造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態勢,以爭取戰爭的勝利。

其三,孫臏指出了人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他在《月戰》篇中說:間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這是人文思想的重要表現。中國的人文思想導源於春秋,戰國時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思潮,在人不被當作人看待的專制時代,孫臏能指出人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無疑是進步的。從人文主義的論題出發,孫臏與孟子一樣,也提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三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他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所謂"人和",就是得眾、得人心。得眾者,勝,不得眾者,不勝。孫臏的這種以人為貴的軍事思想,顯然也是由繼承《司馬法》的"仁本"思想而來的,但提法又超越了《司馬法》,是戰國時代人文思想在軍事學理論方面的重要表現。

其四,孫臏在軍事學上的另一重要貢獻,是豐富和發展了春秋以來的陣法。春秋時,由於盛行以車兵為主的方陣作戰,陣法大多以"三陣"、"五陣"為主。戰國時,由於形成以步兵為主,車、騎兵為羽翼的多兵種協同作戰,又出現了大規模的野戰和圍城戰,所以軍陣的陣法更加複雜化了。孫臏在《官一》篇中,指出了十幾種陣法,如:索陣,用來進剿敵人;囚逆陣,用來疲憊敵人;危□陣,嚴兵以臨敵;雲陣,以弓弩與敵對射;羸陣,圍困敵人;闔燧陣,用來消滅敵軍前鋒;皮傅陣,用來強攻救援;錯行陣,聲張軍威;刲陣,攻擊高陵之敵;雁行陣,適合擺在蜿蜒曲折而多荊棘的路上;錐行之陣,適於火燒敵人的輜重糧草及接應的戰車,等。這就大大豐富和發展了春秋以來的軍陣陣法。

孫臏還概括出一套使用八陣作戰的理論,"用陣三分,每陣有鋒,每鋒有後,皆待令而動。斗一守二,以一侵敵,以二收"。這就是說,用八陣作戰,可以把兵力分為主力、先鋒、後續部隊三支。作戰時只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接敵,而以其它三分之二作為機動兵力蓄勁待敵。如果敵人弱而亂,就用精銳的部隊擊潰它;如果敵人強而嚴整,就用老弱士卒去引誘它,待它兵力分散以後,再行進攻。孫臏對於運用八陣作戰的說明,是經典式的說明,這可以使我們從中了解古代軍陣作戰的奧秘。

這是他多年統兵作戰的實踐經驗的總結。

其五,孫臏在一系列戰略戰術上也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指導原則。

如:他提倡堅持積極進攻的戰略原則,在《威王問》中說: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主張打擊敵人沒有設防或防守薄弱的要害之處。

這個說法顯然繼承了孫武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的思想。但孫臏並沒有簡單地吸收,而是把它從一般策略原則升華為戰略原則,使它變成整軍經武的急務。

孫臏還發揮了孫武攻其所必救的軍事原則,把這一原則與批亢虛、示之疑、示之不知事等巧妙結合起來,取得了桂陵之戰的勝利。

對於孫武我專而敵分、以寡敵眾的戰術原則,孫臏也有創造性的發展。他提出對強敵要避開鋒芒,而引誘迷惑敵人,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後我卒並而擊之。

孫臏在軍隊建設上提出選拔將帥的原則是知道者,即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在國內得民之心,在國外知敵之情,上陣知八陣之經;見勝利敢於戰爭,不見勝利敢於進諫。他還提出了一套軍事教育法則,即五教法:處國之教,行行之教,處軍之教,處陣之教,利戰之教。並主張在軍中選拔一批勇武的戰士做選卒,以他們為衝鋒陷陣的主力。他認為,具有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國家才會戰勝而強兵,故天下服矣。(《見威王》)

當然,《孫臏兵法》作為二千多年前的歷史文化遺產,自然會有局限和不足。例如:它雜有陰陽五行的神秘成分,認為日月星辰可以影響戰爭的勝負。有時對於戰爭中的地形等物質條件看得過於片面和絕對。

但這些缺點和不足並不影響它的價值。它是戰國時期戰爭實踐的理論總結,繼承了前輩軍事家的優秀成果,又對這些成果進行了發揮創造,在我國的軍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