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魂草

返魂草

返魂草為多年生草本,株高60cm-150cm,根狀莖斜生,鬚根多數、莖直立、無毛,上部多分枝,單葉互生,葉柄短,頭狀花序多數、生莖頂或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總苞筒狀,背面有毛瘦果圓柱形,有縱溝,冠毛污黃白色。 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另外返魂草能治療痰多,氣喘,咯痰不爽,勞嗽咳血等多種疾病,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返魂草 返魂草

多年生草本,高達150厘米。根狀莖粗短,簇生多數細長根,外皮灰褐色。莖直立單生,表面 有淺溝,上部有分枝,疏生短毛,下部無毛。基生葉叢生,開花時漸枯落,葉片蓖狀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6~12厘米,基部漸窄,下延長成翼狀葉柄,邊緣有銳鋸齒,兩面疏生小剛毛;莖生葉互生,漸無柄,葉片披針形,長18~35厘米,寬5~10厘米。夏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多數,傘房狀排列,有長梗,密生短毛。總苞片3層,半球形,綠色微帶紫;邊緣舌狀花藍紫色,雌性;中央管狀花黃色,兩性。瘦果扁平,一側彎凸,一側平直,有短毛,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較瘦果長3-4倍。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返魂草 返魂草

生於陰坡、草地、河邊。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澇、怕乾旱,耐寒性較強,冬季氣溫-20℃時根可以安全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鹼地和沙土地外均可種植。尤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粗性土不宜栽培。忌連作。

返魂草生長於陰濕山坡林下、林緣邊、河套岸邊及路旁濕地處成片生長。海拔200米-550米之間。土壤為黑壤土或砂壤土及草甸土,PH值5-6.5微酸性土壤。

分布範圍

原產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主產河北、安徽、東北及內蒙古。

栽培技術

播種

種子採收最佳期為九月下旬,過晚種子自然脫落,很難採集到,種子收穫後涼乾備用。返魂草種子很小、細長、長度0.3厘米-0.5厘米,粗度0.1厘米,黃褐色。新種子發芽率能達80%左右,隔年種子發芽率極低,無生產能力。

播種育苗因返魂草種子細小,萌發時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和遮陰度,所有直播效果差, 必須採用育苗移栽的方法。種子催芽處理:播種前將備用的返魂草乾種子用清水浸洗後,用500PPm赤黴素溶液浸種6小時-8小時後,撈出拌細河沙,比例1:2,放在塑膠盆中,溫度保持15℃-22℃,濕度保持65%,催芽處理5天-7天,當種子有50%露白時即可播種,春季播種採用此法效果好。

返魂草播種,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以春播育苗為好。播種時間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季10月份為宜。播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開溝播種。方法是將床面按10cm的行距開成深1cm,寬5cm-6cm的條溝,將種子用點播器條播。然後用耙子摟平床面,覆土厚度0.3cm-0.5cm,用木磙壓實後,覆蓋2cm厚的稻草,澆一次透水。另一種方法是在床面直播種,散播或條播均可,然後用木磙子壓實後,覆蓋2cm厚的稻草,澆一次透水即可。

選地與整地

返魂草適宜選擇地勢低、水源近、噴灌方便的肥沃平地、草甸地、河套地、新開地、參後地及退耕還林地,土壤以黑壤土、砂壤土、草甸上,PH值5-6.5微酸性土壤為好。整地做床:將苗田深翻,耙碎整平,做成寬1.2米,長30米-50米,高20厘米的條床或做成寬的60厘米的壠。做床時每畝施用腐熟的農家肥2000公斤,床面耙細整平。

苗期管理

播種後能否取得育苗成功,關鍵在於苗期管理,主要是溫濕度和光照的控制,返魂草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適溫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超過30℃對幼苗生長不利,因此,通過蓋草帘子和床面噴水等措施來保證土壤水份,控制溫度和光照。返魂草種子在溫度5℃-15℃條件下約30天出苗;溫度在10℃-20℃的條件下20天即可出苗;

如採用赤黴素處理後的種子可提前4天-6天出苗。而且出苗率可達80%左右。實驗證明採用床面播種無土覆蓋方法,出苗整齊。幼苗長出2片-3片葉時,要及時將床面覆蓋的稻草分二次撤掉,以利練苗和光照,促進幼苗快速生長,苗期要拔草3次-5次。

移 栽

返魂草移栽時間春、夏、秋三季均可移栽,為保證幼苗成活率,促進快速生長發育,減少勞動強度,最好採用夏季移栽,時間為6月-7月。當幼苗長出葉片4個-5個,苗高10cm左右時,選擇陰雨天進行大田移栽,為促進返魂草地下根莖分櫱萌發優勢,提高產量,增加密度,控制雜草,最好採用條床移栽,方法是將大田兩壠破茬合併成一個條床,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公斤,耙細摟平,做成長50cm-60cm,寬120cm,高20cm的條床。移栽時帶土移栽,每床栽4行,株行距10cm×30cm。移栽後澆一次透水,在床面上蓋一層枯草或樹葉,即有利於保濕,又能防止雜草萌生,樹葉腐爛後又是良好的肥料,一舉多得。2.分根繁殖:返魂草為多年草本,根莖芽多生,可以根莖分株栽植。春、秋兩季均可移栽。

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在條床移栽地用小鋤在行株間鬆土除草3次,每7天-10天一次即可,如壠栽的可進行三鏟三耥,從5月上中旬開始,清除田間雜草。

2.灌溉與排水:5月-6月份春旱時要及時澆灌,澆透為好。7月-8月雨季,如發生水澇時應及時排水。

3.施肥:生產期可噴葉面肥2次-3次,每次每畝施磷酸二氫鉀15公斤。追肥2次,每次每畝施過磷酸鈣20公斤,促進根系發育,提高產量。

採收加工

返魂草 返魂草

1.採收:返魂草種子採收期9月份為佳;商品採收期8月下旬至9月份,9月採收 的商品藥效最佳。採收地上莖葉陰乾入藥。返魂草當年種植即可採收,但為促進根系及芽苞發育,最好當年不採收或秋季結凍前採收。每二年秋開始採收為佳,其產量和質量均好。一年生株高50cm-65cm,二年生株高80cm-120cm,三年生以上株高100cm-150cm。一年生畝產乾品150公斤,二年生畝產乾400公斤,三年以上畝產乾品500公斤以上。經測試返魂草乾種子千粒重僅0.7克,採收0.5公斤乾品種子需採集鮮品花穗7.7公斤,莖葉折乾率為4:1。

2.加工:返魂草整株乾品收購後,用機械切成2cm-3cm的小段,進入烘乾室乾燥處理、包裝、貯藏在通風、乾燥、陰涼的庫房內,供入藥使用。

園林用途:紫菀開淺藍色小花,開花不斷,適用乾草坪邊緣作地被植物,可做夏秋花園中的點綴,也可切下花枝作瓶插配花用。

植物鑑別

外觀鑑定:乾燥的根莖呈圓形的疙瘩頭狀,長約2~6厘米,徑約 1.5~3厘米,頂端有莖基及葉柄的殘痕,底部常有一條未除淨的母根,直徑約3毫米,淡灰黃色,纖維性,質稍硬;疙瘩頭下簇生許多細根,很長約5~14厘米,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有紫邊。微有香氣,味甜微苦。以根長、色紫、質柔韌、去淨莖苗者為佳。

顯微鑑定

根橫切面:老根表皮常已脫落。皮層寬廣;下皮細胞1列,壁稍厚,有的內含紫紅色色素;厚壁細胞少數,散在,壁厚3-8μm;油管5個,分布於內皮層外方,常與韌皮部束同數並相對;內皮層細胞凱氏點可見。中柱較小,略呈五邊形;中柱鞘1-2列細胞;韌皮部細胞較小,排列緊密;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部導管束5個,內側可見五原型初生木質部。中央髓部細胞壁稍厚,微木化。該品薄壁細胞含菊糖。

粉末特徵:紅棕色。

①下皮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垂周壁細波狀彎曲,含紫紅色色素細胞與淡黃色細胞相間排列。

②石細胞(根莖)類長方形、類圓形、類方形或圓三角形,直徑45-154 μm,壁厚6-25μm,層紋及孔溝明顯。

③厚壁細胞長圓形或類長形,直徑30-73μm,長約至 315μm,壁厚2-10μm,非木化,紋孔橫裂縫狀。

④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壁稍厚,大多有較明顯的斜向交錯的網狀紋理。

⑤菊糖團塊類圓形或扇形,微現放射狀紋理。此外,有木纖維、導管、內皮層細胞、油管碎片、草酸鈣簇晶。該品以根粗長、色紫紅、質柔韌者為佳。

化學鑑定:

返魂草 返魂草

1)鑑別取該品粉末2克,加水20毫升,置60℃水浴上加熱10分鐘,趁熱過濾,放冷。取濾液2毫升,置帶塞試管中,用力振搖1分鐘,產生持久性泡沫,10分鐘內不消失。

2)取該品2g,加乙醚10ml,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滴在濾紙上,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顯藍色螢光。

3)取該品2g,置50ml三角燒瓶中,加乙醚15ml,浸1小時,濾過。取濾液4ml,蒸去乙醚,殘渣溶於醋酐1ml中,滴加濃硫酸1滴,顯紫色,溶液上層漸變綠色(檢查甾體類)。

4)取⑶項下乙醚浸液4ml,蒸去乙醚,殘渣溶於甲醇1ml,加2,4-二硝基苯肼試液1ml,加熱後析出黃色沉澱(檢查紫菀酮)。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入藥部分】根及根莖入中藥。花入蒙藥。

【藥材採集】春、秋季採挖,除去殘莖及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夏、秋季花盛開時採摘花,陰乾備用。

【炮製方法】紫菀: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淨,稍悶潤,切成小段曬乾。

返魂草 返魂草

蜜紫菀:取紫菀段加煉蜜(和以適量開水)拌勻,稍悶,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紫菀100斤,用煉蜜25斤)

【化學成分】 該品含少量揮髮油,約為0.04%,揮髮油中含毛葉醇(Lachnoplyllol)乙酸毛葉酯,茴香醚,烴,脂肪酸,芳香酸等。根含皂甙及香豆素類化合物。皂甙主要為紫菀皂甙(Astersaponin),水解生成紫菀次皂甙(Asterprosapogenin),進一步水解可生成等分子的長春藤皂甙元和葡萄糖。此外,尚含多種游離的三萜類衍生物,如紫菀酮(Shionone),其水解後得表一二氫紫菀醇(Epi-dihydroshionol)。另外,還含木栓酮、表木栓醇、紫菀酮、槲皮素、橙皮油素和菊糖等。花中含多量黃酮類化合物及胡蘿蔔素。全草的新鮮汁中含有鉛和鋅等元素。

【性味歸經】:中藥味苦、辛,性溫。潤肺下氣,消痰止咳。蒙藥味微苦,性平、鈍、柔。殺“粘”,清熱,解毒,燥膿,消腫。

① 《本經》:"味苦,溫。"

② 《別錄》:"辛,無毒。"

③ 《藥性論》:" 味苦,平。"

④ 《本草通玄》:"辛甘,微溫。"

入肺經。

① 《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二經。"

② 《本草經疏》:"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

【主 治】:中藥治新久咳嗽,痰多,氣喘,咯痰不爽,勞嗽咳血。蒙藥治瘟疫,流感,頭痛,“發症”,療瘡,毒熱,猩紅熱,麻疹不透。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

祛痰作用

中醫認為紫菀具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實驗表明,水煎劑有祛痰作用而無鎮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抗菌作用

紫菀在體外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7種革蘭氏陰性腸內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並有對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水煎劑在雞胚尿囊中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抑制腫瘤的作用

據報導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報導從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離出的環肽類化合物對S180有抗腫瘤活性。【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中藥6—9克,水煎服。蒙藥多入丸散劑。

【用藥忌宜】:有實熱者忌服。

① 《本草經集注》:"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② 《唐本草》:"惡藁本。"

③《本草正》:"勞傷肺腎、水虧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宜。

【選方】

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

肺癌:紫菀、蚤休、芙蓉花、枇杷葉、百部、昆布、海藻、生牡蠣各15克,浙貝、橘核、橘紅各9克,生地、玄參各12克,白花蛇舌草、茅根、鋪地錦、薏苡仁、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能使咳嗽痰血等症狀緩解,繼續至X線複查陰影消失。

返魂草 返魂草

支氣管腺癌:紫菀、石見穿、紫草各30克,蒲公英15克,炒山梔、王不留行各9克,沙參、麥冬、生地、百部、貝母、地榆各6克 水煎3次分服。迄喘鳴痰稠帶血緩解,氣管阻塞通暢,腫瘤塊影縮小,胸痛消失。

理肺化痰,用於肺嗽痰咳:紫菀、桔梗、白前、百部各9克,陳皮、荊芥各6克,甘草4.5克切碎,研勻為止嗽散。每服9克,日3次,溫開水送服。宜於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 如對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的咳嗽都有較好的療效。

治久嗽不瘥:紫菀(去蘆頭)、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三物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同煎湯調下,食後、欲臥各一服。(《本草圖經》)

治傷寒後肺痿勞嗽, 唾膿血腥臭,連連不止,漸將羸瘦:紫菀一兩,桔梗一兩半(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聖惠方》紫菀散)

治小兒咳逆上氣,喉中有聲,不通利:紫菀一兩,杏仁(去皮尖)、細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半錢匕,米飲調下,日三,更量大小加減。(《聖濟總錄》紫菀散)

返魂草 返魂草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紫菀一兩,桔梗半兩,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錢半,天門冬一兩。上細切,每服三錢。竹茹一塊,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溫服。(《傷寒保命集》紫菀湯)

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雞峰普濟方》紫菀丸)⑻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藥理作用

提取物及分離表無羈萜醇對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返魂草 返魂草

煎劑1克/公斤給麻醉兔灌服,有顯著的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測定法),作用可持續4小時以上。用粗提取物及紫菀甙素給大鼠口服,亦能使其氣管分泌物明顯增加。⑶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宗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及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水煎劑在雞胚尿囊中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煎劑口服能增加麻醉兔及大鼠呼吸道分泌物而具祛痰作用。其皂素及苯和甲醇提取物均有祛痰作用。其煎劑對貓氨水噴霧引咳有顯著鎮咳作用;其根醇提取液中分離出的一種無色針形結晶對小鼠咳嗽也有鎮咳作用。紫菀黃色素有利尿作用。其煎劑對雞胚尿囊中流感病毒明顯抑制,還有對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從中分離出的表一無羈萜醇對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該品含皂甙有強烈的溶血作用。

獸藥用途

返魂草 返魂草

【藥理作用】清熱祛痰,鎮咳平喘。用於肺內感染,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等。用藥後10小時可控制病情,若為混合感染應配合相應藥物進行治療。

【劑 型】提取物濃膏、可溶性粉二種

【用法用量】

1 、返魂草提取物濃膏:混飲。治療用量,禽每公斤體重24小時用藥量0.4ml,採用集中投藥,飲用前停水兩小時,投服時兩小時用完,一天兩次,連用3-5天,亦可根據病情酌情加減用量,預防時用量減半。

2 、返魂草提取物可溶性粉:飲水。治療用量,禽每公斤體重用藥0.1~0.2g,採用集中投藥,飲用前停水兩小時,投服時兩小時用完,一天兩次,連用3-5天,馬、牛等大畜每頭用藥1~3g(1kg可供300—1000頭用藥);羊、豬等中畜每頭用藥,亦可根據病情酌情加減用量。預防時用量減半。

3 、建議用法:

※ 本藥除按上述作治療用藥外,在防疫的當天或第二天使用,可有效減輕疫苗的應

激反應。有效控制呼吸道病的發生。

返魂草 返魂草

※ 治療腎傳支。腎腫康按0.1-0.2%用一天,第二天返魂草+感克連用3-5天。

※治療病毒性呼吸道病時,用返魂草+感克或黃芪多糖或金絲桃素。

※治療氣囊炎、呼吸道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用返魂草+支菌淨或桿菌先峰、桿菌佳、桿菌康等。

※ 在種雞上使用,不影響種雞的產蛋率、授精率、孵化率。

各家論述

返魂草 返魂草

⒈ 《本草經疏》:紫菀,觀其能開喉痹,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證也,不宜專用及多用,即用亦須與天門冬、百部、麥冬、桑白皮苦寒之藥參用,則無害。2. 《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然非獨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兩立效。

⒊《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氣,故治咳嗽上氣、痰喘,惟肺實氣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膿血者,乃可用之。觀陶氏《別錄》謂其補不足,治五勞體虛,其亦言之過也。

⒋ 《藥品化義》:紫菀,味甘而帶苦,性涼而體潤,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葉舉,久嗽痰中帶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竅有清涼沛澤之功。用入肝經,凡勞熱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熱結氣,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無不奏效。因其體潤,善能滋腎,蓋腎主二便,以此潤大便燥結,利小便短赤,開發陰陽,宣通壅滯,大有神功。同生地、麥冬入心,寧神養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熱涼血。其桑皮為肺中氣藥,紫菀為肺中血藥,宜分別用。

返魂草 返魂草

⒌ 《本經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藥,《本經》止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取性疏利肺經血氣也。去蠱毒痿者,以其辛苦微溫,能散結降氣,蠱毒自不能留,痿由肺熱葉焦,紫菀專通肺氣,使熱從溲便去耳。《別錄》療嘛咳唾膿血,大明消痰止渴, 皆滋肺經血氣之效。《金匱》澤漆湯用以治咳血而脈沉者,咳屬肺,脈沉則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病,與紫參同功。6. 《本草正義》:紫菀,柔潤有餘,雖曰苦宰而溫,非燥烈可比,專能開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滯,兼疏肺家氣血。凡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不爽,喘促哮吼,及氣火燔灼,郁為肺癰,咳吐膿血,痰臭腥穢諸證,無不治之。而寒飲蟠踞,濁涎膠固,喉中如水雞聲者,尤為相宜。惟其溫而不熱,潤而不燥,所以寒熱皆宜,無所避忌。景岳謂水虧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頑謂陰虛肺熱乾咳者忌之;蓋恐開泄太過,重傷肺金,又恐辛溫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虛勞作嗽,亦必有濁痰阻塞肺竅,故頻頻作咳,以求其通,不為開之,咳亦不止,以此溫潤之品,泄化垢膩,順調氣機,而不傷於正,不偏於燥,又不犯寒涼遏抑、滋膩戀邪等弊,豈非正治且柔潤之質,必不偏熱,較之二冬、二母,名為滋陰,而群陰膩滯,阻塞隧道者,相去猶遠。惟實火作咳,及肺癰成膿者,則紫菀雖能泄降,微嫌其近於辛溫,不可重任,然借為嚮導,以搗穴犁庭,亦無不可。總之,肺金窒塞,無論為寒為火,皆有非此不開之勢。

⒎《本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安五藏。

紫菀

⒏ 《別錄》: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

⒐《藥性論》:補虛下氣。治腦脅逆氣,勞氣虛熱。

返魂草 返魂草

⒑《唐本草》:治氣喘,陰痿。11. 《日華子本草》:調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⒓ 《本草衍義》:益肺氣。

⒔ 王好古:主息賁。

⒕ 寧原《食鑒本草》:主肺經虛熱,開喉痹,取惡涎。

⒖ 《本草從新》: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又能通利小腸。

⒗ 《本草再新》:潤肺下氣、寒痰及虛喘者宜之。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陶弘景:"紫菀,近道處處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細。"

②《日華子本草》:"紫菀,形似重台,根作節,紫色潤軟者佳。"

返魂草 返魂草

③ 《本草圖組》:"紫菀,三月內布地生苗葉,其葉三四相連,五月六月內開黃紫白花,結黑子,本有白毛,根基柔細,二月三月內取根陰乾用。"④ 《本草衍義》:"紫菀用根,其根柔細,紫色,益肺氣,《經》具言之。《唐本注》言無紫菀時,亦用白菀,白菀即女菀也。今本草無白菀之名,蓋唐修《本草》時已刪去。"

⑤ 《綱目》:"按陳自陰雲,紫菀以牢山所出,根如北細辛者為良。沂、兗以東皆有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