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

菊苣

菊苣,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短粗。莖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葉互生,長倒披針形,頭狀花序,花冠舌狀,花色青藍。該植物耐寒,耐旱,喜生於陽光充足的田邊、山坡等地。國內外均有分布。菊苣為藥食兩用植物,菊苣葉可調製生菜,在我國四川(成都)及廣東等有引種栽培。它的根含菊糖及芳香族物質,可提制代用咖啡,促進人體消化器官活動。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根可供藥用,中藥名分別為菊苣、菊苣根,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健胃等功效。此外,菊苣還可以成為粗飼料或牧草。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菊苣菊苣
菊苣,別名:苦苣、苦菜、卡斯尼、皺葉苦苣、明目菜、咖啡蘿蔔、咖啡草。菊苣為菊科植物菊苣的地上部分,菊苣別名苦菜、苦苣、卡斯尼、皺葉苦苣、明目菜、咖啡蘿蔔、咖啡草,菊苣的功效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菊苣的作用是治濕熱黃疸、腎炎水腫、胃脘脹痛、食欲不振。

簡介

菊苣起源於地中海地區,最初因其藥用功能被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使用。在歐洲,從14世紀以來菊苣就被當作一種蔬菜食用。

分類


苣分兩種,一種是皺葉菊苣:可以長至45厘米長,綠色的帶齒的葉子柔軟並且有尖,形成一個圓形花飾。皺葉菊苣味道相當苦,菜心和裡層的葉子呈黃或白色;寬
葉菊苣:葉子寬大,比起其他品種來說葉片不太卷,味道也不那么苦。寬葉菊苣葉子有些小齒,裡面的葉子泛白並帶黃邊。寬葉菊苣的葉子經常受外界影響而變成棕
色,尤其是菜心,所以這個菜心應該去掉。植物形態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菊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莖直立,單生,分枝開展或極開展,全部莖枝綠色,有條棱,被極稀疏的長而彎曲的糙毛或剛毛或幾無毛。基生葉蓮座狀,花期生存,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包括基部漸狹的葉柄,全長15-34厘米,寬2-4厘米,基部漸狹有翼柄,大頭狀倒向羽狀深裂或羽狀深裂或不分裂而邊
緣有稀疏的尖鋸齒,側裂片3-6對或更多,頂側裂片較大,向下側裂片漸小,全部側裂片鐮刀形或不規則鐮刀形或三角
形。莖生葉少數,較小,卵狀倒披針形至披針形,無柄,基部圓形或戟形擴大半抱莖。全部葉質地薄,兩面被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但葉脈及邊緣的毛較多。頭狀花
序多數,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頂或枝端,或2-8個為一組沿花枝排列成穗狀花序。總苞圓柱狀,長8-12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披針形,長8-13毫米,寬2-2.5毫米,上半部綠色,草質,邊緣有長緣毛,背面有極稀疏的頭狀具柄的長
菊苣菊苣
腺毛或單毛,下半部淡黃白色,質地堅硬,革質;內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達1.2厘米,寬約2毫米,下部稍堅硬,上部邊緣及背面通常有極稀疏的頭狀具柄的長腺毛並雜有長單毛。舌狀小花藍色,長約14毫米,有色斑。瘦果倒卵狀、橢圓狀或倒楔形,外層瘦果壓扁,緊貼內層總苞片,3-5棱,頂端截形,向下收窄,褐色,有棕黑色色斑。冠毛極短,2-3層,膜片狀,長0.2-0.3毫米。花果期5-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濱海荒地、河邊、水溝邊或山坡。

物種分布

分布於北京(百花山)、黑龍江(饒河)、遼寧(大連)、山西(汾陽)、陝西(西安、眉縣、周至)、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福海、塔城、托里、裕民、博樂、沙灣、瑪納斯、烏魯木齊、米泉、伊寧、察布察爾)、江西(遂川)。廣布於歐洲、亞洲、北非。
19世紀末引入美國,在荷蘭、比利時、法國、德國廣泛栽培,在北美也有栽培。在美國東部和加拿大,成為雜草,大量孳生於牧場及路邊。
在中國遼寧省岫巖滿族聚居地區據考證從數千年前就有野生菊苣的存在。在遼寧省岫巖當地的一些滿民,將當地產的野生菊苣稱為“碩參”。

生物學特性

1、溫度:
菊苣屬半耐寒性植物,地上部能耐短期的-2--1℃的低溫,而直根具有很強的抗寒能力,在北京地區冬季用土埋住肉質根稍加覆蓋,只要不被霜雪直接接觸根皮,即能安全越冬。植株生長的溫度以17~20℃為最適,超過20℃時,同化機能減弱,超過30℃以上,則所累計的同化物質幾乎都為呼吸所消耗。但是,處於幼苗期的植株卻有較強的耐高溫能力,生長適溫為20~25℃,此階段如遇高溫0℃以上,會出現提早抽薹的現象。促成栽培軟化菊苣時期,適溫15~20℃,以18℃最佳。溫度過高芽球生長快,形成的芽球鬆散,不緊實,溫度過低則遲遲不能形成芽球,但不影響芽球的品質。
2、水分: 菊苣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都需要濕潤的環境。播種後如土壤水分不足,會延遲發芽出苗時間。但在苗期,為了促進根系的發育,需適當控制水分,做到田間見濕見乾,植株發棵後,直根開始膨大,應保證水分的供給。
3、光照:植株營養生長期需充足的光照,肉質根才能長得充實。促成(軟化)栽培時則需要黑暗的條件。
4、土壤:宜選擇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種植。菊苣對土壤的酸鹼性適應力較強,但過酸的土壤不利於其生長。

栽培技術

質根的培育

軟化用的肉質根因需要量很多,宜在大田栽培,一般1畝大田栽植成的肉質根,乳黃(白)色品種可供50~60平方米軟化床栽培,紅色芽球品種23~25平方米。
(1)土地選擇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疏鬆、土粒細碎、透氣性較好的砂壤土,且種植的地段要排灌方便。
(2)整地、施基肥、作畦播種前應儘早騰茬,清除前茬殘株雜草,每畝噴灑1.5~2.5公斤西維因殺
蟲劑,隨即用鏇耕機淺耕2遍,深度約15厘米,結合耕地,每畝鋪施優質腐熟有機肥3000~5000公斤,並摻入過磷酸鈣30公斤,或長效複合肥50公斤,均勻鋪施和鏇耕摻勻,整平地塊。作南北向小高畦,畦寬包括溝100厘米左右,畦的西邊開溝,使成畦面與溝底高約15厘米左右的龜背形畦壟。
(3)直接播種或育苗移栽
大田直接播種。菊苣適宜直播,直播獲得的肉質根直而較光滑,軟化栽培時占地少,可多栽增加單產。以秋播為主,北京地區用現代流行的品種,如“ZOOM”(沃姆系列品種)、“白河”、紅菊苣等,最適播期為6月至7月中下旬;如過早播,由於氣溫高,日照長,發生先期抽薹率甚高,過遲播則植株的肉質根不夠充實、小且較細,影響芽球的產量和質量。適期播種,苗期避過了高溫期,先期抽薹率大大下降,而且植株有充分的生長時間長成結實的直根。
A.播種量:200~250克。
B.播種方法:在小高畦的西側,按30厘米行距開淺溝,溝深3厘米,疏條播或點播,播後覆土,厚約1厘米左右,不宜太厚。播種期如遇上大雨天,應於大雨後播種,如季節已晚,需在雨天或雨前搶播,宜用點播或穴播,播種後要扣上地膜,待出苗後即劃開地膜。見去過密苗。3片~4片真葉時定苗,定苗株距15厘米。 育苗移栽。如果播種期遇到連天的大雨,露地直播常因種子或小苗剛出土即被雨水沖打,造成缺苗斷壟;或者在遇到種植地不能及時騰出時,就應當採取育苗移栽。一般的育苗方法,會因起苗時傷根,致使以後長成的肉直根變成歧根,或彎曲根、鬚根增多,軟化栽培時則占用地多,影響單產,所以育苗最好用小營養土方或穴盤育苗。最簡便有效的育苗方法是選用288孔苗盤育苗,小苗移植拔苗時不宜傷根,或者用舊報紙製紙筒裝營養土,移苗時不散坨、不傷根,成活率高。

品種類型

在北京地區栽培表現適應性良好的葉用結球型菊苣主要有兩個類型,一是用於促成栽培的“軟化菊苣”,另一個是能自然形成葉球的結球菊苣。
1、用於軟化(促成)栽培的品種
菊苣菊苣

作軟化栽培用的品種,主根膨大成長圓錐性的肉質直根,全根都生長在土中,外皮灰白色,光滑,一般直根的兩側著生兩列
鬚根,主根受損傷後容易分叉產生歧根。地上部葉片叢生於短縮莖上,呈倒披針形,先端漸尖,葉緣有齒狀深缺刻的稱“花葉”,全緣的稱“板葉”。長乳白色的菊
苣芽的品種,地上部葉色綠至深綠色,有些品種基部合葉背的葉脈帶有紫紅色暈斑,葉面有稀疏的絨毛。長紅色菊苣芽的品種,地上部葉片褐紫色活紫紅色。葉簇開
展度很少成斜直立生長,或平展生長,都不形成葉球,僅利用其肉質直根進行促成栽培,採收芽球。芽球有乳黃色、紅紫色和紫紅邊芽球等品種。
(1)乳黃色品種菊苣
梅切麗斯:從荷蘭引進的品種。軟化後的菊苣芽球非常整齊、緊湊,用作中晚熟和晚熟水栽軟化。軟化栽培前需經低溫貯藏處理。
艾切利尼莎:從英國引進的品種。植株生長勢強,容易栽培,宜直播。軟化芽球整齊、肥厚,單芽重約100~150克,乳黃色。
巴西白菊苣:從巴西引進。株根休眠期不明顯,軟化後的芽球較白。
土不菊苣:從美國引進的新品種,是由巴西白菊苣的經過人工挑選在改變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出來的,顏色更接近于澄淨的黃色,株根休眠期比較明顯,軟化後的芽球成亮白色,目前國內引進的只是實驗株而並沒有推廣。
同類品種還有科拉德、特利勞夫、沃姆、白河等。
(2)紅色芽球品種
德國紅菊苣:從德國引進。肉質直根較細小,植株生長勢較弱,葉片綠中帶深紫紅色。促成栽培後芽球型較少,近橢圓形,葉肉紅紫色,主葉脈和葉鞘奶白色,質脆嫩,與乳黃色品種比較其苦味較淡,清甜味更濃,口感好,單芽球重30~80克,芽球見光後絨毛增多。
法國紅菊苣:從法國及義大利引進。芽球較小,葉肉較厚,邊緣微皺,葉緣紫紅色,葉脈及近葉脈處的葉肉奶白色,味甘甜,質脆,優質。
2、結球菊苣
此類菊苣與結球生菜相類似,主根較短,鬚根系發達,葉簇為根出葉,生長多片葉後即向內卷,而逐漸形成葉球,生長期較短,栽培容易,分紅色葉球和綠色葉球兩大類:
(1)紅葉球品種其葉球鮮紅色,葉鞘部及主葉脈奶白色。種植這種類型時不能太深,要經常灌溉,並且要求晝夜溫差在10℃才能保證獲得顏色艷麗、葉球緊實的產品。現用的品種有:
艾利奧斯: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品種,植株較大,外葉綠色,葉較多,葉球大,圓球形,紅色。耐熱性較差,適於秋植。種植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
西樂拉:從荷蘭引進的品種,早熟型。外葉少,綠色。葉球紅色,較小而緊湊。該品種耐熱性強,抽薹晚,適於露地及保護地栽培,也可以用塑膠箱或花缽種植。露地栽培可密植,種植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
吉尤利奧:從荷蘭引進的紅葉球品種。耐熱性較強,晚抽薹,產量較高。可於夏季栽培。種植株行距30×30厘米。
塞薩拉爾:從荷蘭引進的品種。晚熟型,耐寒力強。植株較大,較直立,外葉綠色,葉球為圓球形,紅色。種植的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從定植至採收75天。
法國紅菊苣:從法國引進的紅色葉球菊苣。較耐熱,晚抽薹,植株中型,外葉較多,綠色,葉鞘紫紅色,寬厚。葉球扁圓形,紫紅色。從定植至採收約70天。
同類還有“美杜莎”F1、古斯特、德國紅葉菊苣等。
(2)綠色葉球品種
皮羅托: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品種,中晚熟。葉球圓柱形,深綠色,外葉少,株高35~40厘米,種植株行距30厘米×35厘米。從定植至收穫70~80天。
斯卡皮亞:
從荷蘭引進的早熟品種。可用於軟化栽培。葉球圓柱形,淺綠色,外葉小,株高30~35厘米。可夏種。種植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從定植至收穫約60天。龐喬。從荷蘭引進的中晚熟品種。植株較直立。株高35~40厘米。種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從定植至收穫約70天。
柯士里塔斯。日本品種。植株較直立,株高35~40厘米。葉球紡錘形,黃綠色。從定植至收穫約需70天,不宜作軟化栽培。(類似的還有樂培特)

相關的種

與菊苣(CichoriumintybusL.)相關的種有:
栽培菊苣(CichoriumendiviaL.)
腺毛菊苣(CichoriumglandulosumBoiss.etHuet.)

穴盤育苗

a.穴盤育苗的基質:可就地取材用菜園土做基質,有條件時,可用草炭2份、蛭石1份,或草炭、
廢菇料蛭石各1份混合。若用288孔苗盤,種1畝地菊苣需用苗盤9000個,每1000盤需用基質2.8立方米(即育一畝地的苗,需備基質25.2立方米)。在配製基質時,每立方米的基質加入複合肥0.7公斤,或用0.5公斤尿素和0.5公斤磷酸二氫鉀,與基質拌勻後填入穴盤備用。
b.播種量:穴盤育苗採用精量播種,菊苣的種子發芽率一般都能達到95%以上,種子千粒重約為1.5克,育苗移栽畝用種量18~20克即足夠,比直播大大節省用種量。
c.種子的處理:為保證全苗,播種前宜測定種子發芽率再行播種。一般進口的菊苣種都用殺菌劑處理過,可以乾播(有紅顏色或綠顏色的種子是用農藥處理的,用手接觸後用肥皂洗手)。如是自採種子或國內繁育的種子,可用涼水浸種,除去浮面的種,下沉的飽滿處子出水後,晾去余水後即可播種。
d.播種方法:每穴放籽1粒,深度不超過1厘米,播後上面蓋上一薄層蛭石,澆水後不露種子便可。播種後要噴透水,以有水從穴盤底孔滴出為度,澆噴水後穴盤各格應清晰可見。溫度在20℃左右時,3~4天出齊苗,查苗補缺。
e.苗期管理:北京育苗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苗地要防雨防高溫。如在溫室育苗,每天都要噴水,高溫期要早、晚各噴一次。小苗三葉一心時,可結合噴水進行1~2次葉面噴肥,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液噴灑。約20天左右,小苗3-4片真葉時可移植大田。
f.定植:移苗的當天上午要把苗盤噴透水,小心起苗,帶基質移植。定植的株行距與直播定苗時的距離相同,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用小鏟挖孔把苗坨種下。苗坨平與畦土而平,不要用手壓苗坨,澆定根水則苗坨與土緊貼。
(4)田間管理
①灌溉:
直播田出苗後要及早查看苗情,勻苗補苗。若出苗後遇到乾旱天,應在齊苗後和定苗前連續澆水幾次,溝灌,水灌至畦面即停水,不要淹過小苗,隔幾天見畦面乾後再灌。定苗後澆水不要過多,保持土壤見乾見濕,土乾的淺鬆土,使根群向下生長。移植苗的管理也一樣。至9月份,菊苣生長旺盛期,肉質根迅速膨大,增加澆水次數和灌水量。至10月上旬,肉質根已基本形成,要控制澆水。如無雨天,上旬澆1~2次水,到中、下旬不再澆水。
②追肥:
直播田出苗後約20天,移植苗緩苗後,看苗情追施氮肥1~2次,並行中耕鬆土除草。植株封壠前追施複合肥1次,每畝用複合肥20~30公斤。在肉質根形成後(一般在播種後約90天)挖土期間,進行葉面噴肥,用0.3%磷酸二氫鉀噴施1~2次,促使養分由葉部向根部運轉,使肉質根的乾物質含量增加,水分減少,以利於下階段的貯藏和軟化栽培。
(5)肉質根採收
北京地區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菊苣的植株生長有100~120天,便形成充實的肉質根,即可採收。收穫肉質根的工作務必在霜凍前完成。採收時用鐵鍬將整個肉質根挖起,不要挖傷根,不要有斷根留在土中。整株挖起的菊苣連秧帶根整齊地碼放成於畦地。挖收工作要在無雨天進行,在天氣晴朗時晾曬2~3天,然菊苣後進行修整,去除黃老葉片,葉基部留3~5厘米的葉柄,切去其餘部分,切時注意不要傷及根冠的生長點。開始抽薹的根株要挑出去,整修時順手把大小根分別堆放,然後運至冷凍處,如白菜窖或蘿蔔窖貯存備用。整修和運貯工作應在嚴寒前完成,切勿使肉質根受霜雪凍害,否則在促成(軟化)栽培時會因凍傷部位腐爛而造成失敗。
(6)貯藏管理
貯藏肉質根的原因。菊苣的品種中有一些品種,如“ZOOM”(沃姆系列)沒有明顯的休眠期,收穫後即可直接用它進行軟化栽培。為了延長菊苣芽的生產供應期,需要貯藏,抑制其發芽,分批進行軟化栽培。而另外大多數品種,必須經受一定的低溫天數才能通過休眠期,長出芽球,也需要在適當的低溫下貯藏,使在貯藏期,既不能讓頂芽生長,又要保證它們不受到低溫的傷害。
貯藏期間的管理貯藏時,肉質茛最好用0.1毫米的乙烯薄膜包裝,如用矽像膠氣調包裝袋包裝效果更好。庫溫或菜窖內溫度控制在0~2℃之間,相對濕度大於95%。在0℃窖內,肉質根可保鮮達6個月,在2℃時約4個月。軟化栽培(或稱囤栽,以下簡稱囤栽)
(1)囤栽的地點
可設在陽畦、大棚、地窖、溫室甚至露地挖床都可,也可用高塑膠桶、木箱等容器盛裝置於空閒房舍下,基本上分為土培法和水培法兩種。
(2)土培法
囤栽床的準備。選擇溫度能穩定地保持8~20℃的塑膠大棚、日光溫室或空閒房舍,用潔淨的沙質大田土或粗河沙作栽培基質,鋪成30厘米厚的囤栽床,整平後待用,如在陽畦可直接於地面上挖槽,寬約100~150厘米,以站在槽邊伸手能夠到槽中心為宜。深20~30厘米,長度依場地而定。需要控溫且有條件的,可在槽底鋪上地熱線,再覆土3厘米備用。菊苣直根的處理。將菊苣的肉質根按不同長度分為大、中、小3級,掰掉爛葉,長於20厘米的根可把尾端切去。
囤栽方法。分別把不同大小的根栽植於囤栽床內,把同一級別的肉質根一個挨一個地碼好。粗於6厘米以上的根可以緊挨碼放,橫徑小於6厘米的根宜相距2~3厘米,碼滿一槽後,撒上沙或土填滿間隙,澆足水,待水分滲透後,再覆土10~15厘米厚,槽上面留約20厘米的空間,設架,蓋上黑色膜或其他遮光物遮光。若溫度控制在18~20℃時,20天左右揭膜檢查,見有黃白色芽捎尖剛露出覆蓋的土或沙,即可扒開泥沙,收穫芽球。每平方米約收芽球25公斤。使用過的槽床
和沙土不能再囤栽,需另地再做。
為延長收穫期,華北地區囤栽的最經濟的方法還可在室外露地,於冬季封凍前挖槽溝(方法與保護地相同)把菊苣的根株栽植於槽溝內,覆蓋細砂土或河沙約20厘米,上加蓋草簾或露天在自然氣溫下越冬,但早春需經常檢查,冬季不蓋草簾的可延至4月上旬收穫。
(3)水培法原
理與土培基本相同,可進行立體生產、機械操作,生產效率更高。採用水培法根株一定要洗乾淨,並除去一小部分肉質根的根尖,有促進芽球的生長、芽球更緊實粗大的作用,商品性更好;水質要清潔,防止水培過程中發生根部軟腐病,最好用流動水,或勤換水,水位以在肉質根的1/2以下、1/3以上較恰當,溫度、濕度和遮光等的控制要嚴格,特別是溫度不能高於20℃,若高於20℃,隨著溫度和升高,芽球的重量下降,開散率急劇增加。培養床內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95%以上,低濕度條件下形成的芽球鬆散,重量輕纖維多,食用時口感差。同時,因肉質根上部無覆蓋,微弱的自然光和弱燈光下1~2小時就會發生芽球綠化現象,超過5小時後,芽球的外葉及內葉頂端都會明顯地轉綠,品質下降,因此操作時動作要快,以儘可能減少囤栽室內見光的時間。

採收採種

(1)採收時間
芽球的採收決定於囤栽床內的溫度,18~20℃時20天左可就可以採收;若溫度在10~12℃時,則需30~40天才能採收。若溫度偏高,雖然形成芽球的時間縮短,但芽球鬆散,商品質量下降菊苣(Cichoriumintybus)。
(2)採收標準合乎商品規格的綠色葉品種的芽球呈乳黃白色,芽葉肉質厚且抱合緊實,長約12厘米,最粗處橫徑約6厘米,單個重80~100克。紅色種芽球個型及重量均較小。
(3)採收方法
採收時用從芽球基部切割採收,剝去有斑痕、破折、損爛的外葉,進行小包裝,隨即上市。如不上市要及時遮光保藏於0℃,相對溫度95%以上的庫內。菊苣的毛芽球收穫後,還能在肉質根切口的四周形成側芽,只是需要時間較長,側芽的數量也多,細長,一般每個10~20克,這種二次收穫的側芽也有其特色,在法國市場上稱“僧須”,銷路也很好。
(4)採種
至2013年,我國栽培用的菊苣種籽主要從國外購進,價格昂貴。留種株的選擇是從軟化栽培中選出芽球外觀好、合乎商品標準的根株拔起,集中種植於採種圃,與其它菊苣品種和菊苣隔離,夏季拔除過早抽薹開花植株。大批種植盛花期後去項。植株中部種子轉黃色即割下,晾曬乾後脫粒,風淨保存備用。少量採種時應分批採摘成熟的種子。

病蟲害防治

危害菊苣的病蟲很少,但在連年旱作,地下害蟲如蠐螬等較多的地塊,應在翻耕土地時消滅。

園林用途

可作野趣園材料或疏林雜植

藥用價值

中藥名稱

藥名:菊苣
別名:藍菊《新疆中草藥手冊》

藥材基原

為菊科植物菊苣的(CichoriumintybusL.)地上部分。
菊苣菊苣

註:《中國藥典》:為菊科植物毛菊苣(CichoriumglandulosumBoiss.etHout)及菊苣(CichoriumintybusL.)的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

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治濕熱黃疸;腎炎水腫;胃脘脹痛;食欲不振。
性味:微苦、鹹,涼。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濕熱黃疸;腎炎水腫;胃脘脹痛;食欲不振。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洗。 來源:為菊科植物菊苣的地上部分。
中藥名分別為菊苣、菊苣根,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健胃等功效。此外,菊苣葉片柔嫩多汁,營養豐富,
葉叢期粗蛋白含量22.87%,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4.73%,平均17%,還含有粗脂肪2.l%,粗纖維30.6%
。野生菊苣花的浸劑對動物注射,可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並增強心臟活動(振幅加大而頻率減慢)調煎劑有抗菌、收斂作用。根可提高食慾,改善消化功能;高濃度的浸劑可增進胃分泌,但不增進平滑肌張力。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種倍半萜。根還有輕瀉作用。種子有非特異住植物血球凝集素。還有人報告菊苣中含致癌烴。其含量高於其他咖啡類飲料。

各家論述

1.《新疆中草藥》:“清熱,利尿,利膽,消炎。主治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氣管炎。”
2.《中國民族藥志》:“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胃。用於肝火食少,腎炎水腫,胃脘濕熱脹痛,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洗。

化學成分

全草含有馬栗樹皮素(escultin),馬栗樹皮甙(esculin),野萵苣甙(cichoriin),山萵苣素(lectucin)和山萵苣苦素(lacturopicrin)。
葉含咖啡醯酒石酸(monocaffeoyltartaricacid),二咖啡醯酒石酸(dicaffeoyltartaricacid)又名菊苣酸(chicoricacid)

藥理方向


生菊苣花的浸劑對動物注射,可興奮中樞神經系統並增強心臟活動(振幅加大而頻率減慢);煎劑有抗菌、收斂作用。根可提高食慾,改善消化功能,高濃度的浸劑可增進胃分泌,但不增進平滑肌張力。根的乙醇或乙醚提取物有抗菌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一種倍半萜。根還有輕瀉作用。種子有非特異性植物血球凝集素。還有人報告菊苣中含致癌烴,其含量高於其他咖啡類飲料材

鑑別


狀:毛菊苣
全體被硬毛。莖呈圓柱形,稍彎曲,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具縱棱;斷面黃白色,中空。葉多破碎,灰綠色,莖中部的完整葉片呈大頭羽裂。頭狀花序5~13個成短總狀排列。總苞圓筒狀,直徑5~6mm;苞片2層,外層稍短或近等長,有腺毛;舌狀花藍色。瘦果倒卵形,有棱,頂端截形,被鱗片狀冠毛,長1~2mm,黃褐色或棕褐色。氣微,味鹹、微苦。
菊苣莖近光滑。莖生葉少或退化,長圓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少數,簇生;苞片2層,外短內長,無毛。

藥材炮製

除去雜質,切段。

食用價值

營養成分

菊苣葉片柔嫩多汁,營養豐富,葉叢期粗蛋白含量22.87%,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4.73%,平均17%,粗蛋白質產量達250kg/畝。初花期含粗脂肪2.l%,粗纖維30.6%。菊苣胺基酸含量豐富,葉叢期9種必需胺基酸含量高於苜蓿草粉,維生素、胡蘿蔔素、鈣含量豐富。菊苣適口性好,利用率高,牛、羊、豬、雞、兔均喜食。

食用方法

根經烘烤磨碎後加入咖啡作增香添加劑或作咖啡的代用品;根煮熟後可塗上奶油食用,葉可做沙拉。有時用於咖啡的著色、增濃和增加苦味(紐奧良市人常常這樣做)。
菊苣的嫩葉可以採收食用,但是軟化栽培的菊苣芽球主要用於生食。大型的芽球洗淨後把葉瓣剝下,整片葉沾醬,做成鮮美開胃的涼拌菜。小個芽球可整個食用。清洗時不能用熱沸水沖洗(經加溫後即變褐色變軟而苦),可炒、煮。外層有破損的外葉,洗淨後可用猛火爆炒,炒熟即食,不宜久放。
菜餚:
燻肉菊苣沙拉(四人份)
材料:1棵菊苣,15克奶油,1個小洋蔥,1匙芹菜葉,2匙紅酒醋,1匙碎蔥,1匙芥末,125克燻肉,80毫升橄欖油.
做法:1.從菊苣的根部開始將破損的最外層的葉子摘掉並洗淨瀝乾,撕成片,放在碗裡.
2.洋蔥去皮並切碎,芹菜切碎.將洋蔥,芹菜和蔥,菊苣放碗中.
3.將燻肉除去外皮,切成小塊,放在平底鍋里煎成棕色.
4.準備酸辣沙司,將鹽,姜和醋放在小碗晨,放入芥末和橄欖油,攪拌均勻,澆到沙拉上,再攪拌.
5.上面放上熱燻肉,注意不要倒入烹製時產生的油脂,再攪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