輩分群婚

輩分群婚是古代群婚現象。起源於原始社會中期。它避開了縱向直系血緣的婚嫁形式。排除了縱向的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等直系血親間的兩性行為。在同一原始群體內,同一行輩或同一年齡階段的男女即是兄弟姐妹又互為夫妻。輩分群婚制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況為:在同一原始群體內部,根據人們出生先後的輩分或年齡劃分允許通婚的集團,縱向的不同輩分的集團之間不允許存在兩性關係,橫向的相同輩分的同一集團內部則即是兄弟姐妹,又是夫妻。

概述

輩分群婚輩分群婚

在最早期的原始社會,人類受著低下的社會生產力的限制,是以原始群為單位生活的,幾十個男女要居在一個洞窟之中,以集體的力量尋獵食物,並抵禦野獸的襲擊,因此與此相對應的兩性關係必然是群婚。這種情況延續了二三百萬年,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近親相交,其生不繁”的道理,於是逐漸限制了性交範圍,同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為原始群的分裂、兩性群體一步步地宿小創造了條件。於是,人類群婚的範圍一步步地縮小了,婚姻家庭制度產生了,從血婚制、伙婚制、偶婚制一直發展到專偶制。輩分群婚就是古代群婚現象中的一種形式。它起源於原始社會,是群婚當中比較進步的一種婚姻方式(相對於亂婚而言)。漸漸從混亂群婚中分離出來,避開了縱向直系血緣不同輩分的婚嫁形式。因為它排除了縱向的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等直系血親間的兩性行為;兩性行為只能在同一行輩的男女之間進行。但是在同一原始群體內,同一行輩或同一年齡階段的男女是兄弟姐妹又是互為夫妻的。是人類兩性關係史上產生的第一個禁忌原則。輩分群婚制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況為:在同一原始群體內部,根據人們出生先後的輩分或年齡劃分允許通婚的集團,縱向的不同輩分的集團之間不允許存在兩性關係,橫向的相同輩分的同一集團內部則即是兄弟姐妹,又是夫妻。
與血緣群婚相適應的血緣大家庭,其實是一概低級的有縱向兩性禁忌的群婚原始群體;一個群體,即是一個血緣大家庭。

兄妹婚

輩分群婚輩分群婚

在人類歷史上,群婚延續了上百萬年。對人類性交關係加以最低程度的限制,是禁止父母輩和子女輩性交,而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中,還保留著兄妹通婚。由於輩分群婚在原始社會中期限階段從亂婚中走出來後,並沒有對同輩分的兄妹兩性關係作出禁忌,
德國作曲家、文學家華格納的歌劇《尼貝龍根》中有一句歌詞是:“誰曾聽說哥哥抱著妹妹做新娘?”馬克思在1882年春季所寫的一封信中,以十分嚴厲的語調批評了這句話,說這完全是用一種色情的語言來聳人聽聞,而且是對原始時代人類兩性關係的完全曲解。馬克思說:“在原始時代,姊妹曾經是妻子,而這是合乎道德的。”

古代日本兄妹婚

日本古代兄妹婚這一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在皇室、貴族之間更是常見。

1。同父異母兄妹婚

日本古代史中,可以看到許多同父異母兄妹結為夫婦,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表:
  仁德天皇(大雀命)—— 八田皇女(八田若郎女)
  仁德天皇 —— 菟道稚郎姬皇女(宇遲能若郎女)
隼總別皇子(速總別皇子)—— 女鳥皇女(女鳥王)
  履中天皇(伊邪本和氣命) —— 幡梭皇女
  敏達天皇(沼名倉太玉敷命) —— 推古天皇(額田部皇女、豐御食炊屋比賣命)
用明天皇(橘豐日命)—— 穴穗部間人皇女(間人穴太部王)
  押坂彥人大兄皇子(麻呂子皇子) —— 田村皇女(糠手姬皇女)
  押坂彥人大兄皇子 —— 小墾田皇女(小治田王)
  押坂彥人大兄皇子 —— 櫻井弓張皇女(櫻井玄王)
  藤原不比等(藤原史) —— 五百重娘
  藤原房前 —— 片野
  物部石上贄古連 —— 御井夫人(布都姬)
這所羅列的只是有名的人物,象敏達天皇之子日子人太子娶庶妹田村王(糠代比賣命)等都沒有列出。為什麼同父異母兄妹婚的情況如此普遍呢?這是因為母系社會的殘餘影響力,以及當時是招養婚和服役婚的緣故,孩子們在各自的母親家中出生並長大,母親不同而父親相同的兄弟姐妹之間並不比陌生人親密多少。
魏晉時代日本是一夫多妻制——《魏志 倭人傳》記載:“其俗國大人皆四五婦,下戶或二三婦。到唐代日本還是招養婚,即女方將男方招到自己家裡做上門女婿。平安時代開始流行服役婚,即男方需在女方家裡勞作三年才能將女方娶走。也就是說,在室町時代出現嫁娶婚之前,女方是比較自由的,甚至在婚姻中占優勢地位。

古代日本人,特別是皇室和貴族狂熱的崇拜和模仿、引進中國的事物和制度,更奇怪的是,中國人認為表兄妹之間結婚是親上加親,是件大喜事,而日本人卻說“表婚鴨味”,極少有表親之間結婚的現象,他們似乎很早就知道近親結婚對後代不利,卻偏偏對血緣關係更近的同父異母兄妹婚不予禁止。

2。同母(異父)兄妹婚

1)天智天皇和間人皇后
舒明天皇和皇后寶皇女(即此後的皇極、齊明天皇)生有葛城皇子(中大兄皇子,後來的天智天皇)、間人皇女和大海人皇子(後來的天武天皇)三個孩子。間人皇女嫁給了自己的舅舅輕皇子(即孝德天皇)成了皇后,但卻暗中與自己的同母哥哥中大兄皇子私通。
白雉二年(651年),花了六年時間建造的難波長柄豐碕宮終於落成,孝德天皇遷都到了這裡(大多數史學家認為遷都其實是中大兄皇子的意思)。然而兩年後的白雉四年(653年),皇太子中大兄皇子要求孝德天皇將都城遷回大和。孝德天皇沒有同意,於是中大兄皇子帶著母親皇極上皇、弟弟大海人皇子和妹妹間人皇后,率領群臣去了大和,將孝德天皇一人留在了難波。也就是說,間人皇后拋棄了自己的丈夫,追隨了自己的哥哥。傷心不已的孝德天皇翌年就在難波孤獨的死去了。
孝德天皇一死,中大兄皇子將要與同母妹間人皇女結婚的訊息就流傳開來,但結果卻是中大兄皇子請出自己的母親皇極上皇,讓其再次即位成為齊明天皇,中大兄皇子此後做了整整十五年的皇太子(若從“大化革新”算則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太子)。中大兄皇子既然只是皇太子而不是天皇,自然間人皇女就沒有成為皇后。然而中大兄皇子與同母妹間人皇女通姦,在當時卻是公開的秘密。當時的輿論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侵犯了別人的妻子這樣不道德的行為(通姦),這已經不僅僅是醜聞,而是天人共憤決不允許的罪行。也許這就是中大兄皇子寧願棄虛求實,不要天皇名號而只求握有實權的原因所在,這樣一來就二者兼顧了。直到母親齊明天皇和妹妹間人皇女都死後,中大兄皇子才即位,成為天智天皇,真不愧是老謀深算的人物啊。
2)木梨輕皇子和輕大娘
允恭天皇之子木梨輕皇子也與其同母妹輕大娘(輕大郎女)通姦。《日本書紀》說木梨輕皇子“容姿麗佳,見者自感”,就是說是位人見人愛的美男子。“同母妹輕大娘皇女亦艷妙也”,可見輕大娘也是位美人。《日本書紀》記載二人通姦行為暴露後,輕大娘被流放到伊予,木梨輕皇子由於是皇太子(儲君)而免於治罪,但是群臣卻開始疏遠他,不久允恭天皇死去,木梨輕皇子被穴穗皇子(後來的安康天皇)率兵包圍後自殺了。《古事記》則說允恭天皇死後不久,木梨之輕太子被穴穗皇子領兵包圍,捉住後被流放到伊予溫泉(指伊予的道後溫泉,在今愛媛縣內),輕大郎女(衣通王)不勝思戀,追趕木梨之輕太子來到伊予,在那裡二人雙雙自殺。
3)崇神天皇和御間城姬
古史中明確記載同母兄妹婚配的是崇神天皇(《日本書紀》作御間城入彥五十瓊殖天皇、《古事記》作御真木入日子印惠命)與其妻子(《日本書紀》作御間城姬、《古事記》作御真津比賣)。《記紀》都說崇神天皇娶的是大彥命(大毘古命)的女兒。大彥命對崇神天皇來說是伯父,也就是說這是堂兄妹結婚。可是,在《古事記》中關於崇神天皇之父開化天皇的那些記載里,卻說御真木入日子印惠命與御真津比賣是同母兄妹。“開化天皇又娶庶母伊賀迦色許賣命而生御子。長者名喚曰御真木入日子印惠命,次子為御真津姬命也。”並且,在孝元天皇條中關於大彥命子孫的記錄里找不到御真津比賣這一人物。

3。民間兄妹通婚

兄妹結婚不是只存在於《古事記》和《日本書紀》這一類的古書中,在民間也口耳相傳著。

1)民間傳說----塞神

塞神是在村落入口防止邪靈入侵的神,現在日本各地的村莊還常常可以看見道旁小祠中祭祀著塞神,估計是受了中國的道神和守護神觀念影響才產生的,不僅僅是在村落的入口,山巔和橋頭等交通要道及坎坷難行之處,也常常祭祀塞神,人們相信塞神是守護旅人保護他們旅途平安的神。有趣的是,塞神常常是男女二尊神像,據說可以使夫婦和睦、幫助人們締結良緣、順利分娩和養育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塞神並不是夫婦,而是兄妹。
大島健彥先生為了考察兄妹結婚的民俗而在日本全國進行了細緻的考察,結果發現關於塞神的傳說有八十五種以上,下面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幾種說法:
(a)群馬縣勢多郡粕川村月田
有對兄妹都非常美貌,二人為了尋找各自理想中的伴侶而在全國跋涉。當兩人厭倦了這種尋覓再次返回家鄉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最合適的伴侶就是對方,於是兄妹二人就成為了夫婦。
(b)櫪木縣上都賀郡栗野町上粕尾、下粕尾
有對兄妹因為性器官太大而找不到合適的伴侶,於是為此而奔走各地,然而始終沒能找到適合的伴侶,結果兄妹二人試著交合,並最終成為幸福美滿的一對夫婦。
(c)岐阜縣吉城郡宮川村中澤上
有對雙胞胎兄妹,哥哥出行而妹妹成了妓女。幾年後,哥哥在旅途中與一位美麗的妓女相愛並結合,當二人得知是雙胞胎兄妹時就一同自殺了。此後,這個地方有雙胞胎兄妹誕生的話,就分開來養育,待其長大後就結為夫婦。

2)妹背島 

日本古代的故事集中也有兄妹結婚的傳說。《宇治拾遺物語》的第五十六回與《今昔物語》的第二十六卷第十話,其實講的是同樣的內容,就是關於土佐妹背島的故事。
說的是有對夫婦離開自己的住所,小船上裝著稻苗、食品、農具、鍋釜和自己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前往有水田的村子。上岸後他們開始將船上的貨物卸下,卻將兄妹二人留在了船上,然而突然狂風大作,海水暴漲,小船被衝進了海里。最終船隻飄泊到了一個無人島,兄妹二人在島上建造房屋開墾稻田,頑強的生存下來了。後來兄妹二人成為夫婦並且養育了很多的孩子,使這個無人島成了個生機勃勃的島嶼。
如今高知縣宿毛市的沖之島上四百零四米的最高峰就被稱為妹背山。
人們是在實踐中獲得經驗並制定規則的,兄妹結婚這種婚俗無疑對優生優育不利,中國很早就把“同姓不婚”作為戒條了,這個同姓甚至包括了同宗,但是日本在引進吸收中國的風俗文化時卻並沒有接納這種戒條。《記紀》神話中生育眾神、創造國土的伊邪那歧命和伊邪那美命就是兄妹,由此可以窺見八世紀初日本人不接納“同姓不婚”的婚嫁心理。平安時代的實權者藤原氏也經常同姓結婚,除了維持血統的純正外,害怕權力旁落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古代日本兄妹婚配是較為普遍的現象,估計直到公元五世紀左右才開始排斥同母異父兄妹(或姐弟)結合,到編撰《記紀》的八世紀這種行為被完全禁止,但是同父異母兄妹(或姐弟)的結合卻並未受到禁止。有趣的是,同母異父兄妹(或姐弟)不是同一姓氏卻不允許結合,而同父異母兄妹(或姐弟)明明是同一姓氏,他們的結合卻大多為人們所接受,這真是奇怪的習俗!中國古來習俗,妻子雖然將丈夫的姓放在前面,但仍舊保留自己的姓,比如“李王氏”就是丈夫姓李而她自己姓王。然而就算是文明已經高度發達的現代,日本的女性在結婚後還是拋棄自己原來的姓而改用丈夫的姓。
日本古代學習和模仿中國的制度與風俗,是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學習與模仿,而不是完全照搬。比如排斥“同姓不婚”、不建立羅城(古京都是沒有圍牆的)、不用馬車而用牛車(日本多河川山地)、不採用科舉制度(豪族的勢力過於龐大)、沒有宦官(對牛馬之類也不採用閹割技術)等等,可見日本的“拿來主義”是以是否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為標準的,在引進的同時往往還結合自身狀況予以改進。從這一點上來看,是日本選擇不接納同姓不婚的,即認為同父異母兄弟姐妹可以結婚,只是不鼓勵這樣做而已。

中國彝族舊時兄妹婚

彝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彝族中常有表兄妹婚、叔配嫂等現象。即舅表、姑表、姨表之間的表兄妹可以成婚。其中黑彝支系實行舅表、姑表優先婚,姨表不婚。因黑彝族中姨表兄妹直呼兄弟姐妹,不帶表字,視同手足。他們稱這種表兄妹之間的婚姻為“鐵板橋”,即通婚後便成一家人,象鐵板做成的橋一樣通行無阻。叔配嫂,是指兄死後,以小叔子配嫂,如公婆同意,也可另行改嫁。1950年後,叔配嫂、表兄妹婚和入贅後改跟女方姓的逐步減少。

中國兄妹婚神話

輩分群婚輩分群婚

伏羲女媧被奉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傳說上古時代,洪荒遍野,萬戶滅絕。只有伏羲和女媧兄妹倆居住在崑崙山上,為了繁衍後代,締造人類,兩人產生了結為夫妻的念頭。但女媧又有點害羞,兄妹怎么可以結為夫婦呢?不過左思右想,要保存人類的宗脈相傳,好像也找不到別的辦法。於是兩人各自升起堆篝火,並且對天禱告:“如果老天認為我們的結合是合理的話,那就請讓這兩堆火合在一塊。”話音剛落,兩堆篝火所冒出的青煙已合成一堆。女媧還有顧忌,又說,兩人不妨各揀一塊石頭,從山頂一起往下滾去,如若兩塊石頭也能結合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天意。說也奇怪,兩塊石頭在山坡上翻滾,到了山下竟撞在一塊,發出轟天巨響,牢牢的融為一體了。於是兩人結為夫妻。但有意思的是,兩人成親後,生下來的竟是一個肉包,伏羲氣壞了,用石頭把肉包砸了個稀巴爛,沒想到砸開的肉渣卻紛紛變化成,於是人就開始繁衍了。女媧最早的形象是人面蛇身的,至今保存的漢代畫像上還有女媧、伏羲蛇體交纏的圖案。關於女媧,更出名的傳說是她摶黃土造人。
《楚辭·天問》稱:“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漢代學者王逸對這段的注文是:“傳言: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又據《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所記:“伏羲鱗身,女媧蛇軀。”這就是華夏先民所描繪的,伏羲和女媧作為夫婦的,兩位一體的形象。近代在南方一些地方發現的,伏羲和女媧雙頭連體蛇身的圖像,也是對夫婦兩位一體形象的印證。
唐代李冗《獨異志》卷下又云:“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這就是對兄妹議為夫婦的較詳盡的記述。
無獨有偶,清代梁玉繩《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也說:“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由此可見,華夏先民關於伏羲和女媧是“同母”所生兄妹,以及他們自相婚配、繁衍後代的傳說,乃是流傳廣泛、確鑿有據的。從而也就反映出,傳說時代華夏先民確曾經歷過兄妹互相婚配的社會發展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