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會昌縣

西江鎮面積:189k㎡人口:54159人郵編:342602轄西江居委會,22個村委會。 右水鄉面積:129k㎡人口:16579人郵編:342609轄右水居委會,12個村委會。 白鵝鄉面積:93k㎡人口:20187人郵編:342604轄白鵝居委會,13個村委會。

自然環境

會昌縣
會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溫暖溫潤氣候區, 地跨北緯25°29′~25°55′,東徑115°29′~116°02′之間,東西寬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具有山區立體氣候明顯的特徵,其特點是:氣候溫和熱量足,日照充裕光能佳,雨水不均易旱澇,四季分明差異大。由於距海洋較近,加之地形作用,一般是春早多陰雨,夏熱無酷暑,秋爽少降水,冬長無嚴寒。
年平均氣溫19.3攝氏度,一月份平均氣溫8.3攝氏度,七月份平均氣溫28.7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6.7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9.5攝氏度;≥10攝氏度積溫6079攝氏度;平均無霜期280天,平均年降雨量1624毫米,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尤在4-6月降雨集中,平均可達752.9毫米,占全年總雨量的48.4%,常引起洪澇災害,而7-9月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88.1毫米,僅占全年總量的24%,加之蒸發量又大於降雨量253.5毫米,常發生乾旱。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春季低溫、夏季洪澇、乾旱以及秋季“寒露風”。

歷史沿革

據同治十一年《會昌縣誌》:會昌自漢至唐屬於都縣地,右稱九州鎮;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始設縣,適逢鎮人鑿井得磚十二塊,磚上刻有“會昌”(唐武宗年號)篆字,故以“會昌”為縣名。”元太德元年,會昌由縣升為州,管轄會昌、瑞金兩縣。明洪武初年,將州返縣,隸屬贛州府至清。民國初年屬贛南道。
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紅軍來到會昌,建立了紅色政權——中共筠門嶺地下區委;1931年10月成立會昌縣蘇維埃政府和中共會昌縣委員會;1932年7月,會昌、尋烏、安遠三縣聯合成立中心縣委;1933年2月在會昌縣內設會昌、筠門嶺、西江三縣;1934年9月三縣又全並為會昌縣。
1949年會昌解放後至1955年屬寧都行政公署;1956年至今屬贛州專區(地區)、贛州市。1984年5月15日,設立小密鄉、莊埠鄉(贛府字[1984]112號)。1988年9月12日,撤銷筠門嶺鄉、西江鄉,設立筠門嶺鎮、西江鎮(贛民函[1988]101號批覆)。1995年9月29日,撤銷周田鄉、麻州鄉、莊口鄉,設立周田鎮、麻州鎮、莊口鎮(贛民字[1995]185號批覆)。1997年1月14日,撤銷文武壩鄉,設立文武壩鎮(贛民字[1997]12號批覆)。
2000年,

會昌縣
全縣轄7個鎮、15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8115人;其中:湘江鎮35490筠門嶺鎮27740西江鎮41442周田鎮46601麻州鎮24158莊口鎮20438文武壩鎮26882長嶺鄉7758清溪鄉4294右水鄉14250高排鄉11941曉龍鄉12566珠蘭鄉14726洞頭鄉8541中村鄉7108站塘鄉14194永隆鄉7429富城鄉13597小密鄉15770鳳凰崬鄉10147莊埠鄉7768自鵝鄉15275(人)。人口密度159.4人/平方千米。有畲、壯、回、苗、滿、侗、傣和高山族等16個少數民族4950多人。
2001年10月22日,撤銷湘江鎮,劃歸文武壩鎮(贛民字[2001]486號批覆)。
2003年10月21日,撤銷鳳凰崠鄉,分別劃歸西江鎮、文武壩鎮、莊口鎮管轄;撤銷長嶺鄉,成建制劃歸筠門嶺鎮管轄(贛民字[2003]272號批覆)。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3.39萬人。2004年底,全縣轄6鎮13鄉。
行政區劃:
全縣轄6個鎮、13個鄉:文武壩鎮、筠門嶺鎮、西江鎮、周田鎮、麻州鎮、莊口鎮、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龍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莊埠鄉、白鵝鄉。共有26個居委會、243個村委會。
文武壩鎮面積:188k㎡ 人口:77806人 郵編:342600 轄2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留馬寨。
筠門嶺鎮面積:297k㎡ 人口:40108人 郵編:342614 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門嶺圩。
西江鎮面積:189k㎡ 人口:54159人 郵編:342602 轄西江居委會,22個村委會。
周田鎮面積:222k㎡ 人口:54716人 郵編:342613 轄周田居委會,23個村委會。
麻州鎮面積:118k㎡ 人口:25890人 郵編:342608 轄麻州居委會,16個村委會。
莊口鎮面積:153k㎡ 人口:27463人 郵編:342605 轄莊口居委會,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洛口圩。
清溪鄉面積:97k㎡ 人口:3391人 郵編:342614 轄清溪居委會,5個村委會。
右水鄉面積:129k㎡ 人口:16579人 郵編:342609 轄右水居委會,12個村委會。
高排鄉面積:88k㎡ 人口:14293人 郵編:342611 轄高排居委會,7個村委會。
曉龍鄉面積:159k㎡ 人口:13788人 郵編:342612 轄曉龍居委會,10個村委會。
珠蘭鄉面積:125k㎡ 人口:16267人 郵編:342606 轄珠蘭居委會,13個村委會。
洞頭鄉面積:66k㎡ 人口:9136人 郵編:342619 轄洞頭居委會,8個村委會。
中村鄉面積:202k㎡ 人口:8770人 郵編:342618 轄中村居委會,6個村委會。
站塘鄉面積:104k㎡ 人口:16252人 郵編:342616 轄站塘居委會,10個村委會。
永隆鄉面積:120k㎡ 人口:8065人 郵編:342622 轄永隆居委會,7個村委會。
富城鄉面積:230k㎡ 人口:15016人 郵編:342621 轄富城居委會,13個村委會。
小密鄉面積:85k㎡ 人口:18279人 郵編:342603 轄小密居委會,7個村委會。
莊埠鄉面積:57k㎡ 人口:8960人 郵編:342605 轄莊埠居委會,6個村委會。
白鵝鄉面積:93k㎡ 人口:20187人 郵編:342604 轄白鵝居委會,13個村委會。

資源概況

會昌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3.5%,活立木蓄積量600萬立方米,是國家速生豐產林、長江防護林基地縣。盛產菸葉、甘蔗辣椒西瓜、灰鵝、肉牛、臍橙、竹木等農林產品。已探明和開發的礦藏有錫、鹽、螢石、石灰石、稀土等30餘種,其中,錫金屬居亞洲第一;岩鹽儲量列江西第二。水電蘊藏量17.9萬千瓦,可供開發量為3.7萬千瓦。出產有精製米粉、醬乾、保鮮辣椒、白砂糖、錫精礦、螢石精粉、轉鼓等名優產品。這裡交通便利,境內有323、206國道;贛龍鐵路會昌段即將通車。有被譽為“虔南第一山”的漢仙岩、盤山紫雲山嵐山車心溫泉、獅子岸溶洞等自然景觀及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中共粵贛蘇維埃政府和粵贛軍區駐地、文信國公祠等人文景觀。
●礦產資源

會昌縣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在區域上地處華南成礦區,屬濱西太平洋構造帶,區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截止2004年底,會昌已發現各種有用礦產資源37種,礦產地40餘處,探明有資源儲量的主要礦產4種,已列入中國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2種,已列入江西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4種。
一、周田岩鹽礦
周田岩鹽礦區地處武夷山環狀構造。和河紹斷裂交會處,位於周田斷陷地層盆地。礦區範圍以周田岩岩礦層為中心,東到石壁湖,西至新圩,北自長江,南至下壩子,面積12平方公里。礦區內地層,構造都較為簡單,礦床的礦物成份單一,岩鹽層除泥岩層外,90%以上都是岩鹽,其餘為粘土礦物,少量陸源碎屑和一些硫酸鹽礦物。礦床中主要鹽類礦物生成順序是硬石膏至岩鹽,氯化鈉平均含量在60%左右,最高達90%以上,硫酸鈣4%左右,其餘35%左右為地下水和不溶物。保有儲量與品位,截止2004年度,岩鹽礦已探明的石鹽礦石儲量達20.1億噸,其中B C D級氯化鈉儲量10.3億噸,平均鹽層厚度151.54米,平均品位在60%左右,屬大型礦床,為江西第二大鹽礦
二、岩背錫礦山
岩背錫礦山位於縣城南約40公里處,隸屬清溪鄉,岩背錫礦床位於密坑山破火山口構造的南東部次級的岩背次火山隱爆構造附近,礦區構造主要以東西向、北北東向、北東向和北西向四級斷裂發育。礦體賦存於火山凝灰岩與花崗斑岩的內外接觸帶內,平面上呈不規劃橢圓狀,總體走向為北北東,傾向北西西,北東端出露地表。礦石結構主要有鱗片狀變晶結構、變余結構,乳滴狀結構,礦石礦物主要有錫石、黃銅礦、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螢石、絹雲母、螢石及少量角閃石等。礦石中主要有用組分為錫,占有用組分的78%以上,全區錫平均品位為0.843%,伴生有用組分銅平均品位0.25%,平均品位9.46g/t,礦區在1988年勘探報告共提交金屬儲量10.24萬噸,金屬儲量2.9萬噸,就單個礦點而言錫金屬儲量居全國第三,開採條件居全國前例,潛在價值數十億元。
三、紅山銅礦
會昌縣紅山銅多金屬礦區位於會昌縣城南30公里處,屬會昌縣中村鄉、筠門嶺鎮和周田鎮管轄。會昌紅山銅礦區位於武夷山南段西坡,處瑞金—尋烏北北東向深大斷裂、雲霄—上杭北西向構造帶交接複合的部位,東距紫金山金銅礦60公里,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自1965年開始至今,四十多年的時間裡,先後有江西省地質局區調隊、909隊、物化探大隊、贛南地質調查大隊等單位在礦區做了大量的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勘查和研究成果,積累了豐富的地物化遙資料,並在紅山礦區取得了良好的找礦效果,尤其是1999年以來在紅山礦區進行的綜合找礦工作(地質、物化探工作相互配合),取得重大進展,紅山礦區以紅山主角礫岩筒為中心,由中心往外依次發育銅(鉬)—銅鉛鋅—鉛銀(金)的礦化分帶規律,以岩筒周邊近200米為成礦有利區,其銅資源潛力可達100萬噸以上。
四、螢石礦
螢石礦是會昌優勢礦產之一,主要分布在筠門嶺鎮、文武壩鎮、曉龍鄉、永隆鄉。有瑞-會螢石礦區,筠門嶺尖峰筆螢石礦區。瑞-會螢石礦區位於會昌縣文武壩鎮上半嶺村,毗鄰瑞金市謝坊鎮,交通便利,經贛南地調大隊詳查,現已探明螢石C1級儲量為29996噸,C2級儲量為5412噸,平均礦石CaF2品位為73.96%,該故區因開採時間較長,賦存於縣境內的礦石已被大量採取,保有礦石儲量未經專業隊伍計算難以算出。深部開採成本較高,但礦石品位大多在75-80%之間,現由江西鷹鵬礦業有限公司在開發之中。

經濟發展

會昌工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等主導工業。錫金屬、氟化鹽、螢粉、水泥、會昌米粉會昌醬乾等產品頗有特色,其中米粉遠銷歐美等十多個國家。農業以水稻、制種、菸葉、生豬、臍橙為主。
2007年,全縣實現縣內生產總值24.1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1億元、利稅8522萬元,實現利用外資總額2942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0.3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2.0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7億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完成果業開發面積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1876元。
會昌城市、

會昌縣
交通等發展明顯加快,城區規劃面積達18平方公里,境內有323、206國道和贛龍鐵路穿過,成廈、濟廣高速會昌段正在擬建。“十一五”期間,將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會昌”發展戰略,以開放型經濟為主線,突出新農村建設、招商興工、項目帶動、城市建設、隊伍建設、基礎教育、綜合治理等重點,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按照“五新一好”的總體要求,結合整村扶貧開發。招商興工。整合力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招商引資重點,圍繞錫深加工、氟鹽化工、水泥、旅遊開發、農業綜合開發、貢江流域開發等重點項目招商;打造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五大工業集群,做強錫、鹽、螢粉、水泥、米粉五大工業支柱產業。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做好毛澤東舊居、文武壩革命舊址、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鄧小平舊居等紅色景點和漢仙岩、會仙溫泉自然景觀的開展利用,開發綠色生態旅遊。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快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

土特產品

會昌境內物產豐富,

會昌縣
曾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鷓鴣之鄉”、“中國肉兔之鄉”、“中國米粉之鄉”。如今會昌縣逐步形成了一批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名優特產品,主要有:精製米食,其中銀絲米粉榮獲‘98中國新科技專利技術專利產品博覽會惟一食品類金獎;會昌醬乾,獲江西省輕工業廳優質產品獎;酸棗糕,1984年列為省級科研項目;鷓鴣宴酒,為宴請饋贈之佳品;鷓鴣,有“益心力、令聰明”之功效;以及肉兔、岩鹽、精礦、螢石精粉和金牛牌製革轉鼓等。
珍珠粉:又稱珍珠丸。以優質晚米為原料製作而成,呈漂白色,粒小如珠,食用方便,滑爽鮮甜,別有風味。會昌縣土產公司經銷。
香菇:有花菇、厚菇、平菇三種,是席上山珍。全縣年產量達160噸。由會昌縣土產公司經銷。
蜂蜜:又稱“蜜糖”。分白、黃、紅三種。蜂蜜含有葡萄糖、果糖70-80%,以及其他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也是加工藥丸的主要原料。會昌氣候溫和,花木叢生,盛產蜂蜜,年產蜂蜜2.5萬斤以上。由會昌縣土產公司經銷。
筍乾:品種有茅竹筍、黃竹筍、桂竹筍、苦竹筍等。產量最多的是茅竹筍,有冬、春筍之分。冬筍產量少,味道美;春筍量多,曬成筍乾,可長年儲存,是席上山珍之一,年產量達50噸。會昌縣土產公司經銷。
多味鮮辣椒:用酒釀和鮮辣椒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保鮮達一年之久,鮮嫩可口,由贛南興昌保健營養製品廠生產。
酸棗糕:亮澤透明,類似琥珀,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含有原糖和多種維生素。1984年列為省級科研項目,由江西省會昌縣果品廠生產。
會昌醬乾:具有數百年的歷史,早為明清貢品,質地光亮透明,富有彈性,風味獨特。產品獲江西省輕工業廳優質產品獎。由江西省會昌醬乾公司生產。

精製米食:其外觀潔白晶瑩條直、勻細;口感柔軟,富有韌性,口味鮮美。品種有"高富"牌、"漢仙"牌江西米粉、“五豐”牌銀絲米粉、營養保健系列米粉。銀絲米粉榮獲江西省優秀產品二等獎、93中國新科技專利技術專利產品博覽會唯一食品類金獎。由江西米粉會昌集團公司生產。

旅遊資源

會昌山清水秀,是個旅遊的好地方,境內旅遊景觀眾多,有漢仙岩、盤石山、肖帝岩、會昌山、獅子岩、車心溫泉等。相傳八仙之一漢鍾離得道成仙處的漢仙岩被流傳為“虔南第一山”,並有“江南小蓬萊”之美譽。會昌是紅色旅遊城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全紅縣”,有3.86萬人參加紅軍,7700多名志士進入烈士名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會昌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蘇區南大門。會(昌)尋(烏)安(遠)中心縣委、筠門嶺關稅處、貿易分局、粵贛省委、省蘇、省軍區都設在這裡。1927年8月,周恩來、葉挺劉伯承等率領八一南昌起義部隊揮師南下,與國民黨錢大鈞部進行“會昌戰役”;1934年7月23日,毛澤東登上會昌城外高峰,寫下詩篇《清平樂·會昌》;10月紅九軍團11538人在會昌集結,踏上長征路。38600多名青壯年參加了紅軍,77200多名民眾加入了支前作戰。會昌的紅色旅遊景區主要有文武壩粵贛省舊址群、會昌山景區、筠門嶺舊址群,均為清末建築,原貌保存,向各地遊客免費開放,是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會昌山

會昌縣

原名明山、南山、嵐山,俗稱嵐山嶺。座落在會昌縣城西、貢江北岸,與老城區僅一水相隔,是會昌縣城西北隅的天然屏障。海拔400.1米,周圍30公里,滿山綠樹,是江西省級森林公園。進了會昌山山門“嵐山公園大門”,有盤山公路蜿蜒而上直至半山寺。山的東南兩麓各有羊腸小道通往會昌山頂。南坡半山處是一塊地勢平緩的寬闊地,建有停車場、小賣部等供遊人停車歇息。半山以下是漫山遍野的桔子林,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紅軍醫院舊址——半山寺,經全面加固修復,現舊址內有復原陳列常年對外開放;有為毛澤東《清平樂·會昌》而建造的詩詞紀念碑、紀念亭;有當年跟隨毛澤東登會昌山的警衛員,會昌籍老紅軍員吉清夫婦的墓;有會昌革命烈士紀念塔;有會昌歷史名人、宋代進士唐稷的墓和唐稷紀念亭;有建築精巧,氣勢恢宏、香火鼎盛的翠竹祠。從峰頂是一塊幾百米見方的坡地,會昌縣電視轉播台就設在這裡。當年周恩來朱德率領的南昌八一起義南下部隊,在這裡與國民黨軍錢大鈞部激戰一天,占領了會昌山,一舉攻克會昌城。會昌山戰鬥留下的戰壕、防空洞等遺蹟依稀可見。
盤古山
很多地方都有“盤古山”這個地方,盤古文化廣為流傳。典籍上詳細記載“盤古山”的有北宋的羅苹《路史·前記一》。書上寫道:“今贛之會昌有盤古山,本盤固名,其湘鄉有盤古保,而雩都有盤古祠,盤古之謂也。”民國之前,會昌行政區劃為勸鄉、湘鄉、浮鄉、化鄉、承鄉等五鄉。湘鄉管轄縣城以南地區,盤古保是其中的一部分,位於現在的筠門嶺鎮盤古村。會昌盤古山位於筠門嶺鎮南7公里處的民范村。宋代山上建有浮屠宮,現存眉林寺,寺內有《盤古寨門碑記》等石碑9塊,其中5塊為清康熙年間的。另據會昌縣舊志記載,筠門嶺鎮有盤古山眉林寺,為會昌名寺。南宋進士曾作《盤古山記》。清代朱微曾作《盤古山》。盤古山四壁陡峭,東臨湘水,奇峰突起,獨冠群山。山頂布滿蒼松翠竹,居中坡度較平緩,形似一個周長5公里、直徑1.5公里的大圓盤。山頂可攀援處都築有堅固的山寨,唯西南有一條鑿石磴道盤岩壁而上,人稱“自古盤山一條路”。
山門是一道牌坊式的,明清時期的石山門,高5.4米,寬4.6米,仿宮殿式石檐,精工雕刻,中門石額橫刻“盤古山”三個大字,上下雕刻八仙,雙龍戲珠等圖案。這道石門是會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夫妻銀杏這是一棵雌雄同株古銀杏,當地人稱白果樹。白果樹又叫公孫樹,意思是公公種樹,孫子才能享受果實。在科學界又有活化石之稱,迄今這種古樹比較少見。據說這棵白果樹栽種於唐朝,已經有一千三四百歲高齡。民間傳說何仙姑與古佛鬥法,拔下頭上的銀針去刺古佛,古佛搶過銀針,往盤山一扔,落地生根,變成了一棵銀杏樹。

漢仙岩風景區

會昌縣

位於會昌縣筠門嶺境內,為贛南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自古以來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萊”的稱譽,其自然景觀可以跟龍虎山和武夷山媲美,是鑲嵌在閩粵贛三省邊境上的綠明珠。由羊子岩、漢仙岩、盤古山、羊角古城和會仙溫泉等部分組成,集碧水、丹山、古建、溫泉森林於一體,核心景區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5公里,面積為75平方公里,發源於尋烏縣的湘水貫穿其南北。外圍景區目前尚未界定,普遍認為應該包括周田等鄉鎮的部分地域,總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1995年,漢仙岩風景區被江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中共粵贛省委舊址
紅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1933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員會第48次會議決定在會昌設立粵贛省。8月下旬至9月初,先後建立臨時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11月4日,在林崗壩陳屋祠堂召開了粵贛省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羅邁、劉曉等37人為省執行委員,劉曉為書記。省委機關駐文武壩鄒屋,不定期出版省委機關報《前線》和《省委通訊》。舊址為清末鄒氏祠堂,一進上下廳,面闊五間29.5米,進深28.5米,連兩側橫屋及樓房共46間,占地面積840平方米。

抗戰歷史

會昌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時期,38600多名會昌優秀兒女參加紅軍,當時每六個人就有一人參加紅軍,有名有姓的烈士7700多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從事偉大的革命實踐活動。1932年5月至1933年3月,鄧小平先後擔任中共會昌縣委和會(昌)尋(烏)安(遠)中心縣委書記。1934年7月23日,毛澤東登上會昌城外高峰,寫下膾炙人口的詩篇《清平樂·會昌》,盛讚會昌“風景這邊獨好”。1972年,鄧小平同志回到會昌,還專程看了九二鹽礦,詳細了解民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境內現有粵贛省委、省蘇、省軍區舊址,毛澤東舊居,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等大量革命舊址。2005年,會昌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全國30條精品旅遊線路中的“贛州—於都—瑞金—會昌—長汀—上杭—古田”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