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邦榮

賴邦榮

賴邦榮,江蘇蘇州工藝美術大師,從事文物古董修復工作,主業工藝品鑲嵌工藝,從藝20餘載·是業界名人·

基本信息

簡介

男,1972年就學習鑲嵌工藝,如今已是業界屈指可數的古董修補高手.

人物二三事

說起名動江湖的一役,賴邦榮覺得純屬巧合,又實是必然,巧合是因為給朋友幫忙,無心插柳;必然是這許多年的積累,到這份上的噴發,真是擋也擋不牢的。說得通俗點就是: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留著的。
一天,有位朋友拿來一個有年頭的銀缽,賴邦榮一眼看出這是年代久遠的殘件,雖如此,仍可看出銀缽通體花飾精美,從器形、工藝、紋飾等上判斷,應該是唐代流傳下來的。“能不能修?”賴邦榮沒有接過朋友的問話,而是接下了東西,此後三天裡,他一直托著器物思考,朋友見此,不免灰心。最後,他一連花了四個晚上,完全恢復了銀缽雍容的器形——大唐狩獵圖,那個當初被鋤頭鑿出的窟窿蕩然無存。朋友開心得不知如何是好,而賴邦榮則得意地笑了,以一副得償所願的滿足神情。
又一次,他用傳統工藝修補了一個花瓶,瓶口殘了,他用老銀鑲包,全手工做出來,花瓶瓶頸的弧度和原先瓷器上的花飾都走得一絲不苟。後有一天,古董行里的朋友跟他說,看見一個漂洋回來的花瓶,以前的高手修的,真的有水平啊,你做這行的,應該去看看。賴邦榮嘴上不動聲色地漫應著,心裡卻透亮:那個花瓶正是自己修補的。
為蘇大某教授成功修補銀項圈,是賴邦榮的又一得意手筆。這個項圈屬於清代,器形大,派頭足,估摸是皇家器,是“一生難得見到的寶物”。而這么珍貴的物什交到賴邦榮手上時卻斷了,在教授找到賴邦榮之前,已經修復過好幾次,但效果都不理想。
賴邦榮仔細端詳了這件工藝複雜的項圈:只見它採用空心、打、彈、抬、鏨、雕、鎖、焊等技法,達到高浮雕效果,外觀是牡丹蝴蝶圖案,再加上鎏金,難度係數的確不小。前人的高超技法打動了賴邦榮,這是個向前人學習、較量的過程,賴邦榮二話不說,接下了這件難啃的“骨頭”。半年之後,教授看到了品相完好的項圈,全然看不出斷裂的痕跡,就是內行人也很難看出這曾是件殘器。
也許是聽說了賴邦榮的高超手藝,南京博物院一度盛邀他加盟,種種原因,賴邦榮留在了蘇州,呆在了靜寂的深巷中,但是,慢慢地,古玩圈子裡的很多人知道了他,從而找到他,並和他成了朋友,稱他為古玩修補“醫生”。
讓這位“名醫”一直叨叨的是後繼無人,好在其子聰穎過人,也酷愛此道,正好子承父業,也不算寂寞。“你知道我這兒為什麼叫裁雲居么?宋朝,有詩人讚美手藝高超的匠人,將他們的聖手比作摟月、裁雲,我喜歡裁雲,就用了這兩字,而我的地方太小,比不得堂啊、軒啊的,所以就再坐實個居字,居字好,輕鬆、愜意、自在。”賴邦榮扭頭看著立軸自顧道。

印象.創作室

盛夏,見到一位膚白如雪的人,不免多看兩眼,尤其,這個人還是個男子。只一面,便印象深刻了。這般的白,證明這個夏天都在室內孵著。
賴邦榮的工作室一眼就能掃視完:面對面緊貼著放兩張老式工作檯,再一把不知坐過多少人的發紅的藤靠椅,一落座,人便直接向靠背一側滑過去,此外再一個貼牆的神神秘秘的柜子,硬裝雖簡到不能再簡,軟裝卻不馬虎,一幅上書“裁雲居”的立軸,顯示著主人瘦死駱駝比馬大的傲世心理。
也許一直埋頭苦幹,難得見到對他從事的手藝感興趣的人,賴邦榮一上來便顯寶得很。“你知道這個是什麼嗎?是宣爐!你看這包漿!膛子癟了,藏家給我讓敲好它。”“你再看看,這個是什麼?見過么?我也第一次玩,是虎牙,我已想好怎么做它啦。”“再給你瞧瞧這個喏,紅珊瑚!這么好的紅珊瑚你見過沒?我到時用金銀鑲嵌,就又是另外種樣子啦。”“還有還有,還有這個,多么漂亮的香熏蓋,做工細啊,可惜摔壞了,我屆時要把它補好。”……
在那不大的工作檯和神秘得很的黑柜子里,賴邦榮像變戲法似的東一角落、西一旮旯里掏出了許多“好”東西來。一看下,九成是殘件,但賴邦榮對此沒有一絲嘆息,他會在未來的日子裡,讓它們煥發出新生命來,以嶄新之姿重生。

民間工藝美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