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頭盧頗羅墮

賓頭盧頗羅墮

賓頭盧尊者,十八羅漢之一,據《請賓頭盧經》載,全名賓頭盧.頗羅墮,又名坐鹿羅漢,“賓頭盧”是字,譯中文為“不動”。“頗羅墮誓”是姓氏,其名譯為「不動利根」,如如不動,利根堅固。現童顏白髮長眉笑面之相。尊者曾為優婆填王之大臣,機緣成熟,看破放下,出家修道,證宿命通。尊者曾以顯神通於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責,不許住於閻浮提,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後雖聽還,而不許其入於涅盤,為末法之人作福田。賓頭盧尊者是至今還沒涅盤的幾位尊者之一。另外三位還在世上的跟隨佛陀出家的阿羅漢是君屠缽嘆尊者、羅睺羅尊者、大迦葉尊者。有詩讚尊者曰: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高雅平易。不動尊者,久住世間,應末世供,福田第一。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賓頭盧頗羅墮賓頭盧頗羅墮
賓頭盧尊者(英語翻作:TheVenerablePindola-Bharadvaja),十八羅漢之一,全名賓頭盧.頗羅墮,又譯作賓頭盧頗羅墮誓、賓度羅拔囉墮舍、賓頭盧突羅闍。現白頭長眉之相,《付法藏因緣經》記載“尊者眉發秀白,身體相好,如辟支佛”。《翻譯名義集》載:“賓頭盧,翻不動,字也。頗羅墮,姓也,真諦雲揵疾,亦云利相,或廣語。本行集翻重憧。婆羅門凡十八姓,此居其一。或雲賓度羅跋羅墮闍。感通傳雲,今時有作賓頭盧聖僧像,立房供養,亦是一途。然須別施空座前置碗缽,至僧食時令大僧為受,不得以僧家盤盂設之。以凡聖雖殊俱不觸僧食器。若是俗家則隨俗所設。恐僧不知附此編出。”
據《法苑珠林·卷四十二》,《四分律·卷五十一》中載,賓頭盧尊者因非法示現神通,遭到佛陀的呵責:昔王舍城有一位樹提長者,得大段旃檀(檀香)木,即用作缽。以寶作珞囊盛之(珞囊指鑲嵌各種寶物之口袋)。於中庭,豎高標(高木桿),將缽安著其上,唱曰:“若此王舍城,有沙門,婆羅門。是阿羅漢,有大神力者,取此缽去”。但其取法是,不以梯杖而得之,若取,即與之。諸外道知此事,雖欲取,因無神通而無由得取。爾時,賓頭盧、大目犍蓮,共在一大石上禪坐。賓頭盧語於目蓮:“汝是阿羅漢,世尊記汝神足第一,汝可往取”。目蓮言:“我未曾白衣前現神足,汝亦是阿羅漢,有大神力,世尊記汝師子吼最為第一,汝可往取”,賓頭盧聞目蓮語,合石踴身虛空(人於石上坐,石與人同上虛空),繞王舍城七匝。國人皆東西避走,言石欲墮,時彼長者(指樹提長者)在閣堂上,遙見賓頭盧在虛空中,即合手作禮,作如是言:“取此缽,賓頭盧”,賓頭盧即取缽。(樹提)長者復言:“小下住(下來小住一會)賓頭盧”。賓頭盧即小下住。時彼長者,從(賓頭盧)手中取缽盛滿美食,與之(賓頭盧)。賓頭盧已取缽,還以神足力乘虛而去。諸比丘聞此事後,將此事具白世尊。世尊呵責賓頭盧:“云何於白衣(居士、凡夫)前現神足,猶如淫女,為半錢故,於眾人前自現,汝亦如是。汝不應為弊木缽故,於白衣前現神足,若現,突吉羅(輕垢罪)”。
又據《雜阿含經·卷二十三》中賓頭盧長老自述往事云:昔世尊住舍衛國,五百阿羅漢俱,孤獨長者女適在,於富樓那跋陀那國,彼女請佛及比丘僧。時諸比丘各乘空而往彼(運用神足通凌空而去)。我(賓頭盧長老自稱)以神力合大山(雙肩挑著兩座山)往彼受請。世尊責我曰:“彼時汝現神足,我今罰汝,常在於世,不得取涅槃,護持我正法,勿令滅也”。所以《要解》云:“不動尊者,久住世間,應末世供,福田第一”。
據《增壹阿含經.聲聞品第二十八》,賓頭盧尊者顯神通善巧地度化了母難陀:賓頭盧尊者來到母難陀家門前,見門緊閉。就以遁地法從他家的廳堂的地上湧出,然後手持缽盂向母難陀乞食。母難陀見他有神通,就以嗔恚心難為賓頭盧尊者。他說:“比丘,你就是能夠把你的雙眼脫出來,我也不供給你食物。”這時,賓頭盧尊者立刻入三昧,使雙眼球掉了出來。母難陀又說:“你就是舉雙手懸吊在空中,我也不供給你食物。”賓頭盧尊者又沒有任何支撐,倒掛在空中。母難陀又說:“就算你能夠使身體出煙出水,我也不供給你食物。”賓頭盧尊者一施法術,只見煙從頭上冒出,水從腳下流出來。可是,母難陀鐵了心地說:“你就是死在我面前,我也不供給你食物。”賓頭盧尊者入三昧,馬上沒有了出入的氣息。母難陀見賓頭盧尊者真的死了,心中害怕。他是一位連國王都敬重的人,要是死在我家中,只怕要吃官司。於是他又說:“尊者,你如果能活過來,我就給你飯吃。”話音一落,賓頭盧尊者馬上出了三昧。母難陀只好進廚房拿餅。他看到那塊餅很大,就另外做一個小餅。誰知做好以後比原來那個還要大。她反覆想越做越小,可是做好後是越來越大。而且所有的餅都相連在一起。賓頭盧尊者在旁邊說:“大姐,我不需要吃餅,請你將做好的餅都拿去送個佛。如果佛說要你怎么做,你就按佛的旨意做。”母難陀背上所有的餅,跟隨賓頭盧尊者來到佛的住所。賓頭盧禮敬佛以後說:“這位母難陀是跋提長者的姐姐,她以這些餅來供養世尊。”佛告訴母難陀:“你能夠有心拿這些餅來供養佛與僧的時候,你就是在做供養了。”然後,佛叫來所有的僧人來吃餅。他們吃完以後,餅還有許多;佛又叫來四部眾來吃,餅還是不減少。佛對母難陀說:“你將這些餅放在淨地上或放在淨水中吧。”母難陀把餅投入淨水中,立刻變成了火焰。然後佛就為母難陀說法。母難陀聽聞佛法,立刻得了法眼淨。
所謂福田者,指能令眾生生長福德資糧之人或物。修福(培福)之人供養福田,可得福德之果,猶如農夫耕田,可得豐收之果,故以“田”字喻之。而得名曰“福田”也。福田有二種:一,敬田。指佛、法(如印經書等)僧、父母、師長、和尚等。能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恭敬供養三寶。知佛法如曇花一現,難值難遇,信奉流通弘布之,即是廣種福田。二,悲田。指貧窮,疾病,畜生等,見之能生悲憫眾生之心(悲天憫人之情懷)。給事病人,救濟貧窮,拔濟畜生,令彼生則遇危轉安,死則出離三途。如是之行,亦是廣種福田。然欲培福田,須心地真誠。以布施為例,若貌相雖恭敬,而內心無真誠,則貌合神離,流於形式,如此培福田,布施多而福田微;反之,若內心恭敬、至誠供養三寶,所施雖少,福田廣博。故修福田者切須由衷一貫,表里相應,方能得種福田之真實利益。

舉例

依《四分律·卷五十三》載:"優陀延王(優填王)朝甫(早晚二時)常往問訊賓頭盧尊者。時有不信樂婆羅門大臣從王。白王言:"云何大王朝甫問訊,此下賤業人而見王不起"。王即報言:"明日清旦當往,若故不起,當奪其命"。王明日清旦便往賓頭盧所,賓頭盧遙見王來,便作如是念:此王今懷噁心來,若我不起,當奪我命;我今若起,彼失王位。若我不起,當奪我命而墮地獄。令此王墮地獄耶?失王位耶?尋復念曰:寧令失位,不可令墮地獄。即便起遠迎。先意問訊言:"善來大王"。王問曰:"汝今何故起迎我耶?"答曰:"為汝故起"。王曰:"昨日何故不起"。答曰:"亦為汝故"。王問曰:"云何為我耶?"答言:"汝昨日善心來,今日懷噁心來,若我不起當奪我命,若奪我命,必墮地獄;若我起者,必失王位,寧當令失王位,不令墮地獄,是故起身"。王曰:"幾時失王位?"。答曰:"待七日後,因迎王七步,故於七年後失國"。即如記。至第七日,慰禪國王--波羅殊提王來捉優填王,受七年鎖腳囚禁。果七年後失國。由此觀之,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因恭敬三寶而可獲福田;因不敬三寶而必失福報。欲修福者。當發自內心,恭敬供養。祈勉勵。
若欲種福田,亦可敦請賓頭盧尊者(即十六羅漢中之長眉羅漢),按《請賓頭盧經》曰:"請時,於靜處燒香、禮拜。向天竺摩犁山,至心稱名言:大德賓頭盧頗羅墮誓,受佛教敕(chì),為末法人作福田,願受我請,於此處食"。即可。於本經中,賓頭盧尊者表法有二:"一者,不可顯神通。二者,應當修福。不顯神通,為真佛子,應當修福,是淨業人。仁者,自礪之。

末世應供

賓頭盧尊者不入涅槃,為末世眾生作大福田,若欲種福田,亦可敦請賓頭盧尊者,按《請賓頭盧經》所說的去做即可!亦可誠心供僧,作千僧齋等,賓頭盧尊者等大德也會來應供。按《請賓頭盧經》,要敦請尊者,應該用誠心準備好供養之物,請他的時候,需在靜處燒香禮拜,面向天竺摩梨山。以至誠之心稱名說:“大德賓頭盧頗羅墮誓,受佛旨意,為末法人作福田。願您接受我的請求,到這裡來接受供養的食物”。如果新建了屋舍,也應請他,說:“願您接受我的請求,到這房子的床鋪上來住宿”。如果請大眾僧人洗澡沐浴時,也應請他,說:“願您接受我的請求,於此洗澡沐浴”。要在天沒有亮之前,準備好香湯、淨水、澡豆、楊枝(洗澡的用品)、香油,調和好冷暖,象一般人洗澡一樣的辦法(做好準備工作)。打開大門,請他進入,然後關閉房門。如一般人洗好澡,用那么長的時間之後,眾僧人再進去。但凡法會,在供養食物、洗澡沐浴時,必須要一切請他的僧人,有至心求解脫的誠心,不懷疑、不冒昧,信心清淨,然後才可以請得尊者來。如果新建了房舍,鋪好了床榻,想請賓頭盧尊者時,都應當用調有香料的香水灑地,點亮香油燈。新床新褥用非常柔軟的綿鋪好,再用白綢鋪在綿上。初夜時分(印度晝三時、夜三時為一天),如法請他,然後關上房門,千萬小心,不能輕視、怠慢、偷看。各人都至心相信,他必然會來的。精誠所至,感應徹達,他沒有不到的。如果尊者來過,褥子上,就會發現有臥過的地方;浴室里也會發現,有用過熱水的地方。在尊者接受大法會邀請時,他或者坐在上座、或坐在中座、或坐在下座。現的樣子,是他所坐的地方那些僧人的形象。人們如果想看出他與別人不同的地方,終不可得。他走了後,見有的坐處花不枯萎,才知道是尊者來過了。
以上是《請賓頭盧經》中所述的請尊者應供的方法的大概翻譯,另外供養尊者的時候心態、回向等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布施的時候是什麼心態,得到果報的時候,也是什麼心態。現在有一些富人很富有,卻怎么都快樂不起來,大概就是因為當初布施的時候很勉強,不願意布施而布施,現在也享受不到快樂。《彌勒菩薩所問經論》裡面說,如果不至心施隨隨便便輕心布施,會得到“有果而無用”的果報,就是雖然布施後得到果報,卻無法受用,等於有福沒法享,所以布施的時候應該歡喜踴躍恭恭敬敬地布施。另外布施後要重視回向和發願,魔王波旬因為過去供養過辟支佛一缽飯的功德而成為六欲天主,卻破壞佛法,將來要下地獄。我們做完布施後,最好回向到極樂世界,也可以回向“願弟子未來可以成佛救渡眾生”、“願弟子及一切眾生生生世世不行惡業只行善業,福報永遠用在好的地方”,這樣才能合理地運用福報。著名的佛教法師宣化上人開示說:“現在你們誰有誠心,請他(賓頭盧尊者)來應供,他都會來的。所以有的道場裡頭就預備一個好房間,收拾得很乾淨的──不是很漂亮的,就很乾淨的,很整潔的;那么床也給他預備上,被(子)什麼的都預備上,請他來應供、請他來住;他都會來的,這是因為受佛的遺囑。你們各位不知道這位尊者的這種妙用,無論是誰請他──甚至一天有幾萬個人請,他就到幾萬個地方去應供。所以現在誰要請他,他就到那兒去應供。可是我告訴你,他不叫你認識;你要是注意,他又…總而言之,叫你不認識。”
印光法師在《文鈔》之《募設千僧齋序》中開示說,參加法會誠心供僧,非但賓頭盧尊者等會來應供,即菩薩大士等也會混雜其中而應供,白話翻譯如下:
泥龍雖然不能降雨,祈雨的人必定要祭祀泥龍。凡僧雖然不能降福,求福的人必須要供養凡僧。況且觀音大士現身塵剎世界,尋著眾生苦難的聲音為之救度,菩薩所應化的蹤跡在普陀山。因此歷朝欽敬,舉世尊崇。普陀山的僧眾,以及十方來的出家人,都是如來的弟子、大士的兒孫。在香會期間,幾乎滿二千人之多。出家人凡夫和聖人摻雜其中,行持和位次難以分辨。怎么能不感念大士恩德,培養出世間正因,以至誠心,作平等供養呢?心如果真切,不但住世間的大阿羅漢如賓頭盧尊者等聖者,肯定會來接受供養。就是觀音大士也可能化作凡夫僧的身份,降臨法會,接受供養,給眾生修福修慧。這樣的功德利益,怎能說得盡。某某居士打算於來年二月,在法雨禪寺虔誠設定千僧大齋,廣結法緣。不僅是因為自己的力量微弱,實在是想要有緣人深種善根、得大法益。因此募勸善男信女,隨著自己的心意歡喜捐助。進入寶山的人切勿空手而歸,沐浴佛法恩澤的人都要報答佛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