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頭盧

後世印度小乘寺院中,置賓頭盧像為上座。 唐代以後,食堂有安置賓頭盧像之風,稱為聖僧。 賓頭盧永住於世,現白頭長眉相。

梵名 PiN!d!ola,巴利名同。全稱賓頭盧跋羅墮闍(梵 PiN!d!ola-bha^radva^ja,巴同)。又作賓頭盧頗羅墮誓、賓度羅拔囉墮舍、賓頭盧突羅闍。為佛弟子,十六羅漢之一。永住於世,現白頭長眉之相。又稱住世阿羅漢。賓頭盧為名,譯作不動;跋羅墮闍為姓,譯作利根、捷疾、重瞳,為婆羅門十八姓之一。據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十誦律卷三十七所載,師原為優填王輔相之子,年少出家學道,證得阿羅漢果,有神通。曾以顯神通於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責,不許住於閻浮提,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後雖聽還,而不許其入於涅槃,使永住於南天之摩梨山度化眾生。另於三摩竭經亦載有師為佛擯出之事,唯所記事緣不同。又據請賓頭盧經所載,師受佛之教敕,為末法之人作福田,故天竺優婆塞國王、長者等,於設會時常請之,以食物等供養。
後世印度小乘寺院中,置賓頭盧像為上座。我國以東晉道安為信仰者之嚆矢。唐代以後,食堂有安置賓頭盧像之風,稱為聖僧。唐代禪月大師貫休畫其像為箕坐岩上,左手持杖,伸右手倚岩,於膝上置經典,睥睨前方。在日本,於寺院之前廊安置賓頭盧像,並產生撫摩其像即可除病之信仰,俗稱撫佛;後因撫佛被疑為傳染病之媒介而加以禁止。(雜阿含經卷二十三、卷四十三、阿羅漢具德經、賢愚經卷六、四分律卷五十一、大智度論卷二十六、入大乘論卷下、阿育王傳卷三、付法藏因緣傳卷三、梁高僧傳卷五道安傳、翻梵語卷二、釋氏要覽卷下、翻譯名義集卷一)p5932
佛弟子之一,十六羅漢之一。具稱賓頭盧頗羅墮誓、賓頭盧頗羅墮(Pindola-bha^rad-va^ja);略稱賓頭盧或賓頭。此中,‘賓頭盧’為其名,意譯不動;‘頗羅墮’為其姓,意譯利根、捷疾,或重瞳,為婆羅門十八姓之一。
賓頭盧永住於世,現白頭長眉相。根據《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所載,師原為跋蹉國拘舍彌城優陀延王輔相之子。自幼歸依佛教,出家學道得具足果。後遊行教化還拘舍彌城。優陀延王聞之,心懷敬仰,曾詣其住處,聽受說法,懺悔罪過。佛成道後之第六年,有王舍城樹提伽長者高懸旃檀缽於竿上,聲言將缽送予能以神通取得者。時由賓頭盧得之,然遭佛呵責為非法,以其妄弄神通。故令其不得住於閻浮提,而使之前往瞿耶尼洲弘化。後雖許其歸返,然罰以不得入涅槃,令永住於南天摩梨山,以化度佛滅後之眾生。因此,賓頭盧又稱住世阿羅漢。
後世印度之大乘寺院多以文殊為上座,而小乘寺院則以賓頭盧為上座。東晉之道安為中國佛教史上信仰賓頭盧之第一人。《高僧傳》卷五〈道安傳〉雲(大正50·353b)︰
‘安常注諸經,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說不堪遠理,願見瑞相。乃夢見胡道人頭白眉毛長,語安雲︰君所注經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當相助弘通,可時時設食。後十誦律至,遠公乃知和上所夢賓頭盧也,於是立座飯之,處處成則。’
在道安之時,雖‘立座飯之’,但仍未繪形像,直至劉宋·泰始(465~471)末年,法願、法鏡等人始繪其形像以祭祀之。並將其視為聖僧而安置其繪像於齋堂之中,一直到唐代皆以此為常則,後因不空三藏之奏請始改以文殊為上座。
[參考資料] 《雜阿含經》卷四十三;《阿羅漢具德經》;《大智度論》卷二十六;《律相感通傳》;《釋氏要覽》卷下;《禪林象器箋》〈靈像門〉;《羅漢圖贊集》;道端良秀《羅漢信仰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