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耳豆

象耳豆

象耳豆,落葉大喬木,高10-20米;枝廣展,嫩枝、嫩葉及花序均被白色疏柔毛,小枝綠色,有明顯皮孔。幼樹皮灰白色,老樹皮青灰色,樹冠傘形。小枝綠色,皮孔明顯;2回偶數羽狀複葉,羽片3-9對,小葉5-20對、鐮形、長0.8-2cm;頭狀花序有花8-15朵,花小、綠白色,花期4月;莢果彎曲成耳狀,長6-7cm,9-10月成熟時灰黑色。

基本信息

產地分布

象耳豆象耳豆

我國廣東、廣西、福建沿海、江西、浙江南部有栽培。原產南美洲及中美洲,現世界熱一帶地區各國多有引種栽培。

基本資料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屬中文名:象耳豆屬

屬拉丁名:Enterolobium

國外分布:原產南美洲及中美洲,現世界熱帶地區各國多有引種栽培

命名來源:(廣州常見經濟植物)[]

中國植物志:39:070

形態特徵

托葉小,早落。羽片(3)4-9對;總葉柄長約6厘米,通常在總葉柄上及最上二對羽片著生處有腺體2-3個;小葉12-25對,近無柄,鐮狀長圓形,長8-14毫米,寬3-6毫米,先端具小尖頭,基部截平,上面深綠色,被疏毛,下麵粉綠色,被疏毛;中脈靠近上邊緣。頭狀花序圓球形,直徑1-1.5厘米,有花10餘朵,簇生或呈總狀花序式排列;花綠白色;花萼長3毫米,與花冠同被短柔毛;花冠長6毫米;雄蕊多數,基部合生成管。莢果彎曲成耳狀,直徑5-7厘米,兩端渾圓而相接,熟時黑褐色,肉質,不開裂,每一莢果內有種子10-20顆;種子長橢圓形,長約1.5厘米,棕褐色,質硬,有光澤。花期4-6月。

生長習性

象耳豆象耳豆

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根系發達,萌芽力強,抗風,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但以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較好。

園林用途

象耳豆象耳豆

象耳豆樹冠開展,遮蔭效果好,適宜用作行道樹或庭蔭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