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莢斑螟

豆莢斑螟

又叫豆莢螟、大豆莢螟、豆蛀蟲、豆莢蛀蟲。幼蟲危害葉、蕾、花及豆莢,卷葉危害或蛀入莢內取食幼嫩籽粒,莢內及蛀孔外常堆積糞便,輕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則把整個豆莢蛀空,受害豆莢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莢和枯梢。

危害特點

豆莢斑螟豆莢斑螟
又叫豆莢螟、大豆莢螟、豆蛀蟲、豆莢蛀蟲。幼蟲危害葉、蕾、花及豆莢,卷葉危害或蛀入莢內取食幼嫩籽粒,莢內及蛀孔外常堆積糞便,輕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則把整個豆莢蛀空,受害豆莢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莢和枯梢。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12毫米,灰褐色或暗黃褐色;前翅狹長,沿前緣有一條白色縱帶,近翅基有一條黃褐色寬橫帶;後翅黃白色,邊緣色澤較深。卵橢圓形,乳白至紅色。老熟幼蟲體長14-18毫米,背面紫紅色,腹面綠色;前胸背板上有“人”字形黑斑,兩側各有1個黑斑,後緣中央有2個小黑斑。蛹外包白色絲繭。

生活習性

每年生3-4代,以老熟幼蟲在寄主植物或曬場附近的土表下結繭越冬。第二年春天4-5月成蟲陸續羽化出土,成蟲夜間活動,白天潛伏,有趨光性,飛行能力不強,在花蕾、嫩莢、嫩葉或葉柄上產卵。初孵幼蟲蛀食嫩莢和花蕾, 3齡後蛀入莢內食豆粒,可轉莢危害,l0-11月老熟幼蟲入土越冬。豆莢斑螟在高溫乾旱的情況下發生嚴重。

防治措施

(1)豆類作物或豆科綠肥作物連作或鄰作,可進行水旱輪作。
(2)冬、春季幼蟲越冬期進行灌溉,可使越冬幼蟲大量死亡。
(3)收穫後及時翻耕,消滅土中的幼蟲和蛹。
(4)老熟幼蟲入土前,田間濕度高時,可施用白僵菌粉劑,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或乾菌粉0.5千克加細土4.5千克。
(5)及時清除田間落花、落莢,摘除被害的卷葉和果莢。
(6)利用成蟲的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
(7)在成蟲盛發期和卵孵化盛期可噴藥防治,可選用25%天達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倍液、2%天達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10%除盡懸浮劑1500倍液、5%卡死克可分散液劑1500倍液、10%高效滅百可乳油15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20%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5%銳勁特膠懸劑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2.25%農地樂乳油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等,每隔7天一次,可噴藥1-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