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還陽

豆瓣還陽為景天科植物小山飄風(Sedum filipes)或山飄風(Sedum major)的全草,分布於下谷坪、紅坪、板倉等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此藥為景天科植物小山飄風(Sedum filipes)或山飄風(Sedum major)的全草。因這兩種植物的葉片形狀略像豆瓣,故得此名。也稱之為“豆瓣菜”。
這兩種植物在形態上有較大差別:小山飄風的花莖常分枝,直立或上升,高20-30厘米;葉片較小,長2—3厘米;花紫色。山飄風的花莖不分枝或常基部分枝,高約10厘米;葉片較大,大的長約4厘米,小的長1.5—2厘米;花白色。分布於下谷坪、紅坪、板倉、紅河、關門山、長方、尼叉河、新華、大九湖、宋洛等地。生長於海拔900—2500米的山坡或林中岩石
該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月經不調、勞傷腰痛、鼻血、燒傷、外傷出血、療癰等。

主治

月經不調;癆傷腰痛;鼻衄;燒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癤癰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2700-4300m的山坡林下岩石上。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拔取全草,除去泥土,洗淨,曬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陝西、湖北、四川、雲南、西藏。

動植物形態

山飄風 小草本,高約10cm。基部分枝或不分枝。4葉輪生;葉片圓形至卵狀圓形,1對大,長寬各約4cm;1對稍小,先端圓或鈍,基部急狹成柄或無柄,全緣。傘房花序,總梗長1.5-3cm;花梗長3-5mm;萼片5,近正三角形;花瓣5,白色,長圓狀披針形,長3-4mm,寬1-1.2mm;雄蕊10,長約3mm;鱗片5,長方形;心皮5,橢圓狀披針形,直立,基部1mm合生。種子少數。花期7-10月。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活血止痛藥
炮製方法
原生藥揀去雜質,篩淨灰屑。置通風乾燥處。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全草常皺縮成團。根須狀,灰棕色。莖細而彎曲,四葉輪生,葉片多皺縮捲曲,灰綠色,葉展平後呈圓形或卵圓形,大小各1對。有的可見頂生傘房花序,花淡棕黃色。氣微,味淡。
性味
淡;涼
藥材基源
為景天科植物山飄風的全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爛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