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四物湯

調經四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魯府禁方》卷三。主治血氣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

組成

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黃各一錢(3g),青皮(去瓤)、陳皮、丹參各八分(2.4g),川烏頭(火煨去皮、臍)七分(2.1g),紅花五分(1.5g),桃仁(去皮)十個,紫蘇、香附各六分(1.8g),砂仁五分(1.5g)。

用法用量

上銼。水、酒煎服。

主治

血氣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

附方

名稱:調經四物湯

組成:柴胡、條芩、當歸、荊芥穗、黑梔、蒲黃、元胡各3g,川芎6g,白芍12g,熟地4.5g,香附4.5g,甘草1.5g

用法:上藥作1劑,加藕節3個,水煎,溫服

主治:月經不調

出處:《錦秀中華養生全典上卷》

功用:調經

名稱:調經四物湯

組成:川芎,川歸,白芍,生地,白朮,柴胡,香附,延胡索,黃芩,三棱

主治:月經後期

出處:《今日中醫婦科》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明清名醫全書大成》:“血氣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但調氣經脈自勻。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黃各一錢,青皮(去穰)、陳皮、丹參各八分,川烏(火煨,去皮、臍)七分,紅花五分,桃仁(去皮)十個,紫蘇、香附各六分,砂仁五分。上銼,水酒煎服。”

中藥方劑之調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