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宗庵

民國31年,改建大雄寶殿和齋堂,並將官莊庵改名觀宗庵。 僧盛慧,又名隆泉,俗名王佳福。 民國24年,盛慧返回福安,在賽岐創建金鐘山萬壽寺,建立閩東臨濟宗支派。

觀宗庵簡介

觀宗庵原名“官莊庵”,位於福安市韓陽鎮南郊官莊村。 觀宗庵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歷代均有重修。一九八九年重建,有大雄寶殿和天王殿。民國31年,改建大雄寶殿和齋堂,並將官莊庵改名觀宗庵。1985年海內外一些知名僧人相繼到此朝山敬佛。隨後擴建觀音閣、念佛堂等。至1992年底,該庵有僧尼78人,興辦制香、繩索加工廠,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誦經”的參禪生活。
觀宗庵憑藉山勢,氣勢宏偉,登樓望遠,全城盡收眼底。庵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等建築。
現任住持性藏法師,九十餘歲,福建省福安市人,一九一五年出家,師從盛慧法師

僧盛慧法師與觀宗庵

僧盛慧,又名隆泉,俗名王佳福。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在福安坂中鄉湖口村農家。讀過幾年私塾,學過裁縫。因從小茹素,不殺生,19歲便拜辭父母投入空門,前往福州鼓山湧泉寺禮文明禪師為師。第二年得戒于振光和尚座下,學律三年,旋即遍參南北名山大剎,雲遊南洋諸島,東渡海峽台灣,他通曉佛理,宏揚佛法,深受佛徒紳士推重。返回鼓山,擔任首座監院,總攬全寺大事。
民國24年(1935年),繼承虛雲和尚衣缽,住持鼓山寺,歷任20年方丈(三年一任)。閩東革命低潮期間。革命者張少康等曾避往鼓山湧泉寺,得其庇護,隱匿寺內裝作僧人,從事耕耘。在一次危急關頭,盛慧隨機應變認少康為侄,使其免遭國民黨毒手,並且成就少康的意願,在鼓山腳下設立茶店為掩護,繼續從事地下革命活動。
盛慧雖入空門,不忘愛國。“七七事變”,舉國上下抗日救亡,他向南洋華僑勸募巨額款目,上繳資助抗日之用,受到嘉獎;特別是福州淪陷時期,抗日游擊隊在他的支持下得以出入鼓山襲擊日本侵略軍。
民國24年,盛慧返回福安,在賽岐創建金鐘山萬壽寺,建立閩東臨濟宗支派。重建韓城南郊觀宗庵,為女眾修行道場,並發揚百丈祖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佛教優良傳統,促其建立香廠,供僧眾自食其力解決生活問題。同時在韓城湖山三寶寺建立福安縣佛教會,被選為歷屆會長,直至解放前夕。他一生闡揚佛法,廣施法雨,開座說法二十餘會,傳戒兩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