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黃石村

西黃石村

西黃石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明清民居薈古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境內,丹河流域中段,距晉城市區36公里,距鎮政府8公里,村西距長晉高速公路2公里,距207國道2.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西黃石村原名叫金玉村,始建於唐代,後因清代時期宗族鬥爭變更為黃石村,取“金”為黃,“玉”為石之意。全村共有520戶,1960口人,人均收入7500餘元。有可耕地3200畝,主要種植作物是小麥、玉米、大豆、穀子。鑄造廠6個,鑄造業發達。村內基礎設施完善,實現了“五個全覆蓋”。

基本信息

簡介

西黃石村西黃石村
山西省澤州縣北義城鎮西黃石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境內,丹河流域中段,距晉城市區36公里,距鎮政府8公里,村西距長晉高速公路2公里,距207國道2.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西黃石村原名叫金玉村,始建於唐代,後因清代時期宗族鬥爭變更為黃石村,取“金”為黃,“玉”為石之意。
全村共有520戶,1960口人,人均收入7500餘元。。有可耕地3200畝,主要種植作物是小麥、玉米、大豆、穀子。鑄造廠6個,鑄造業發達。村內基礎設施完善,實現了“五個全覆蓋”。
西黃石是清代民居保存十分完好的古村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現存古院落達250餘幢,占地面積達4公頃,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築,集中反映了明、清兩代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層樓迭閣、錯落有致、工藝精湛、功能齊全的建築風格與工藝水平,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渾之氣勢,又有南國園林玲瓏秀雅之風韻,堪稱北方漢民族城堡式建築群中的一枝絢麗的奇葩。

歷史沿革

西黃石村西黃石村
村內街巷縱橫,古房連片。原來西黃石村古名叫金玉村,始建於唐代。現村內的成姓家族祖上,是金玉村最早的建莊者。由此可以推算,成家祖先早於1000多年前就在此開荒墾田,世代繁衍。到後采,又有趙、張和杜姓等家族陸續從外地遷來,人口漸多,山莊漸大,至明末才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村落。在村內的四大家族中,成姓由於資格最老,發跡也最早,其家族和親屬不僅在村種田做買賣,而且還有讀書步入官場者。但清初以來,發跡最快,競爭最強的是最後遷入金玉村的杜氏家族。
據村內現存的史料記載,杜家先祖原籍為河南輝縣人氏,明末遷至山西,最初居住在高平的永寧寨(當地俗稱“寨上”),後又遷到金玉村。由於杜家先祖掌握一手磨製豆腐的傳統工藝,所做的豆腐質鮮味美,在村周小有名氣。幾年之間,杜家的豆腐坊就由小變大,並在附近的村子開設分鋪,還辦了數處雜貨店。傳說杜家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家,主要是由於永寧寨的張百萬家有一年失了大火,房屋被毀,損失慘重。張家迫於生計,誤把廢墟中燒得變形變黑的白銀當作廢鐵賣給了杜家,從而使杜家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把買賣越做越大。到杜霞英時,杜家的店鋪由山西一直開到河南的周口,而且沿途每60里就設一個客棧,既做買賣,又可留宿。杜家發展鼎盛時,在當地、晉城黃華街及豫北共有72家字號,成為名噪一時的大財主。
杜家像所有的晉商一樣,發家致富後的頭等大事,就是修建宅院、祠堂或寺廟,以圖光宗耀祖。為此,杜家不惜花費巨資,請來能工巧匠們精心施工,雕樑畫棟。從清康熙初年始,先後建造大院宅房、亭台樓閣共48處,幾乎使金玉村變成了人間天堂。但杜家的日盛,卻引起了成家人的忌妒和不服,於是憑藉親朋官勢,上告杜家想謀位,為此成家還編了四句順口溜寫在狀紙上:“龍頂山霧氣騰騰,金玉村勝過北京,杜霞英真龍天子,馮氏女朝陽正宮。”皇上聞聽龍顏大怒,傳旨令官府派兵抄了杜家,還燒毀了多處院落和建築。並於此後,又將金玉村更名為黃石村,取“金”為黃,“玉”為石之意。後來又因村中的昌溝河經常夏季發洪水,河床變寬,將黃石村逐漸分成兩個村落,故河東側叫東黃石,河西側叫西黃石。

遺產資源

西黃石村內的古建築絕大部分保存完好。現存古院落達250餘幢,占地面積達4公頃,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

居住院落

(1)有九字院;
(2)後人宅;
(3)秀遠凝;
(4)過車樓;
(5)成家侍郎院;
(6)成家大院;
(7)杜家大院等;

宗教建築

(1)玉皇廟
(2)三官廟;
(3)祖師殿;
(4)普覺寺。
西黃石村現存的清代民居,規模最大的是杜家大院。這些建築基本集中在村中的東、西兩條胡同中,其中西胡同保存下來的民居院落最多。其次是成家大院群。成家在村內是第一主要人口,遺留下來的建築宅院也最多,但大多分散,規模較大的是村東南部成發榮、成發茂兄弟兩人的宅院。
西黃石民居建築群,其全局的統一規範,結構講究,選材精良,石刻磚雕彩,彩繪金裝,歷經數個世紀的洗禮,表現了一種傳統文化的巨大的逾時空性,穿透性,凝聚性,並體現了傳統建築工藝技術以及雕刻藝術的精細性。以成家大院、杜家大院為傑出代表,院內建築布局合理,形制規整,院落寬敞,樓房高大。斗拱和樓面木構件做工細膩,雕刻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獲得榮譽

村兩委班子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以黨建工作和歷史文化名村建設為發展主線,帶領全村黨員幹部在繼承中創新、在發展中開拓,在新農村建設主戰場上體現黨的先進性。先後獲得“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並且年年都被上級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文化名村

西黃石村西黃石村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關於公布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文物局(文化廳、文管會),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
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並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涉縣固新鎮等38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見附屬檔案1)、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等6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見附屬檔案2)。
請你們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切實做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要加強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規劃建設工作的指導,認真編制保護規劃,制定和落實保護措施,杜絕違反保護規劃的建設行為的發生,嚴格禁止將歷史文化資源整體出讓給企業用於經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對已經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對保護不力使其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將依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進行查處。
附屬檔案:
1、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2、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文物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