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義城玉皇廟

北義城玉皇廟

位於山西省澤州縣北義城村西北。玉皇廟始建於北宋年間,占地3500平方米,廟宇坐北朝南,共有房屋56間,其中正殿4間,東西偏殿各3間,東西廂房各15間,中間拜廳,拜廳兩邊各3間。廟內正殿現塑有玉皇大帝泥像一尊,廟院因年久失修,損毀較嚴重。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北義城玉皇廟VI-363

簡介

位於山西省澤州縣北義城村西北。玉皇廟始建於北宋年間,占地3500平方米,廟宇坐北朝南,共有房屋56間,其中正殿4間,東西偏殿各3間,東西廂房各15間,中間拜廳,拜廳兩邊各3間。廟內正殿現塑有玉皇大帝泥像一尊,廟院因年久失修,損毀較嚴重。

歷史

廟始建年代不詳,正殿檐柱有宋大觀四年(1110年)重修題記。現存建築有玉皇殿、獻殿、耳殿、東西配殿、舞樓、廂房,除正殿尚為宋代遺物外,其餘均為後世風格。
..

玉皇殿建於高1.2米的磚砌台基之上,深廣各三間,平面正方形,單檐九脊頂,琉璃剪邊,外觀莊重穩健。前檐柱四根,青石質,八棱,側角生起明顯,斗栱四鋪作出單抄。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結構為三椽栿對前搭牽通檐用三柱。玉皇殿完好保存了宋代木構建築風格,與檐柱上大觀四年題記相互佐證,是研究宋代木構建築的重要實例。

建築

該廟創建於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廟分三進,頭道山門、二道山門、諸神享亭、玉皇殿建築在一條中軸線上。平面布局為長方形,南北長110米,東西寬32米,計有殿宇樓亭110間,占地面積3520平方米,是一所規模宏偉的古建築群。
山門造型為單檐懸山頂,琉璃裝飾,與鐘鼓樓頂上琉璃孔雀蘭構件相互增輝,十分鮮艷。諸神殿居於中院正中,木構樓閣,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古雅樸實,塑有成湯像。東西配殿有東嶽、三王塑像。東西兩側分別為藥王殿、五道殿、高謀祠,內塑藥王、五道將軍、文王夫婦。南殿,西為地藏菩薩殿,內塑十殿閻君;東為六瘟殿,內塑六瘟神像。後院大殿為玉皇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三間,進深六椽,板門直欞窗。

..

整個建築結構嚴謹,形制美觀,雕刻精細,顯示了宋代廟宇建築的獨有風格和澤州先民的藝術才華。正殿內塑有玉皇大帝、普天星君。左右偏殿分別為三垣、四聖塑像。東西廊房為九曜星、六太尉和十二辰、二十八宿塑像。

評價

對玉皇廟的印象緣於七年前。那時正值廟會,便攜妻帶子地加入茫然膜拜的行列。掐香、跪拜、合幾張影,那座年代久遠的寺廟也漸漸幻化成朦朧抽象的信仰,在裊裊香菸里氤氳,在鍾罄聲中蹀躞。對我也只有在這種時候這種氛圍里才能和我們的老祖宗心中的神靈打個照面,其餘時間都沉浸在凡塵俗務里抬不起頭來,思想自然很難投到神靈的東西上去,感覺是一種慢待和褻瀆。

..

但當我走出廟門,即將結束這次朝拜時,廟外的坡形路邊的相對而立的兩棵枯柏,不知怎的竟狠狠地撞了一下我的心弦,一種久違的感動在胸中升騰起來。那是兩棵已枯死的老柏。生了多年,我無法知道;死去多久,也無法清楚。它們只是直直地矗著倔強的軀幹,由於歲月的斧伐幾乎沒有了旁枝。就那么長久地凝視、守望,仿佛有一種比信仰更堅硬的東西維繫著。我想起了南北朝小說里一對生死相約的朋友。他們緣於共同的志趣相遇、相識、相知、相見恨晚,他們便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相約若干年後相見。日月流轉,踐約之期將近。一位朋友卻沉疴在榻,奄奄一息之際還惦著與朋友的相約。死後入葬,他的棺欞左擺右閃卻怎么也不肯進入墳墓。這時,只見他的老友呼天喊地而來:我知道你在等我呀,我是特意為你送行來的。說來也怪,棺欞竟順利入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