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鎮

西村鎮

西村鎮位於鞏義市區西南10公里處,總面積 90.8平方公里,山嶺面積 19.1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4.5 萬畝。轄16 個行政村,193個村民小組,人口 6.0 萬人。該鎮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 9447 萬噸、鋁石 9870 萬噸、硫鐵礦 600 萬噸、鐵礦石 150 萬噸、紫砂陶土 700 萬噸、石灰岩 5200 萬噸。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轄西村、東村、塢羅、羅口、常封、滹沱、堤東、桂花、李窯、山東、趙窯、窯嶺、張溝、聖水、車元、五嶺16個行政村,193個村民組,59881口人,均為漢族。鎮治在西村村。

資源優勢

西村鎮養雞場
西村鎮位於嵩山北麓,屬淺山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488毫米,無霜期242天。全鎮農村人口5.7萬人,占總人口的96%,土地總面積4.4萬畝,主產小麥、玉米、穀子、棉花、芝麻、油菜、中草藥材等。本著“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菜則菜,宜林則林”的原則,實現了規模化、區域化種植,國家農業開發陵窪萬畝示範區成為西村鎮的大糧倉。同時,蔬菜、食用菌、草莓、林果業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全鎮年產蔬菜100萬斤,食用菌240萬斤,占鞏義市市場銷量的半壁河山。還建起了四個養殖小區,養豬存欄43000頭,羊18000隻,雞20萬隻,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已最佳化為糧、經、飼的三元結構。

西村鎮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煤、鋁、鐵、磷、硫、高嶺土、白堊土、白土、石膏、石灰石儲量豐富,為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工業經濟以永通、白土坡工業園區為基地,以“園區建設”“項目驅動”為載體,堅持科學發展觀,推動工業群體發展,形成了鋼鐵、耐材、淨水材料、管道配件、化工、礦產、電線電纜等七大支柱產業,工業企業達385個,2005年工業總產值72440萬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的75%。

西村鎮電力、電訊業發展迅速,電力方面:擁有10KV線路8條,總長度95.42km,配電台區223個,配電變壓器223台,31215KVA,全年供電量3850萬KWH。電話裝機914部,寬頻安裝472戶。有線電視鋪設光纜40km,傳輸節目32套,有線用戶達1800餘戶。

西村鎮區位優勢明顯,北距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10公里,距310國道4公里。S31線從鎮東部穿越,孝(義)—聖(水)公路、孝(義)—張(溝)公里貫穿南北,塢(羅)—魯(莊)公路連結東西,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歷史人文

西村鎮北宋皇陵
西村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澱深厚,名勝古蹟眾多。北宋皇陵中的永安陵、永昌陵、永熙陵均在轄區內。陵區規模宏偉,陵台巍峨壯觀,陵區內數百件石雕造像栩栩如生,堪稱我國最大的露天石雕博物館,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西村村東門裡的秉禮學校遺址,是中共鞏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誕生地。大批的熱血男兒,從這裡走向保衛祖國的最前線,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鞏義市最大的水庫——塢羅水庫,橫臥鎮區東部,碧波蕩漾,山峰奇秀,水天一色,是人們旅遊休閒的好去處。歷史悠久的五嶽廟,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龍泉寺,正在開發中的金牛山風景區、牛角溝風景區,都在描繪著西村靚麗的明天。

農業發展

西村鎮西村鎮
西村鎮是鞏義市的農業大鎮。鎮黨委、政府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的方針,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調整農業結構,拉長產業鏈條,加大農業投資,建設農業生產基地,培植龍頭企業,運用科技成果,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經濟的綜合實力。依據本鎮北部是嶺,南部是山的特點,制定了發展農業生產的總體思路:北種南養,以糧促經。即北部的西村、堤東、羅口等8個村,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好,以種糧、蔬菜為主;南部山區的聖水、張溝、山東等8個村,以發展養殖業、林果業為主。特彆強調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菜則菜,宜林則林,充分發揮了各地區的產業優勢。

首先,調整種植產業結構,把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比例79:21調整為糧、經、飼比例70:20:10,調整種植面積900畝。接著,實現規模化種植。在北部嶺區建立三個糧食種植區。即陵窪種植區(包括西村、滹沱、常封、東村),也就是國家農業開發示范西村項目區,面積5000畝;堤東種植區,面積1000畝;塢羅和羅口種植區,面積3000畝。在全鎮建立四個養殖小區為:堤東養殖小區、滹沱養殖小區、羅口養殖小區和聖水養殖小區,總計養豬存欄43000頭,羊18000隻,雞20萬隻。

工業發展

西村鎮西村鎮
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的舊中國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優越的自然條件得不到充分地利用。1975年10月,經毛主席批示“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一文發表,更是給工業的發展注入了催化劑。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工業企業又一次騰飛,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推動了西村鎮經濟的發展,鎮黨委、政府圍繞“工業強鎮”的宏偉目標,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高資源型產業,快速發展民營產業,大力扶持規模產業。以永通工業園區為載體,招商引資,上大項目,龍頭帶動規模,規模輻射全鎮,推動工業群體發展。形成了鋼鐵、耐材、淨水材料、管道化工、礦產、電線電纜等七大支柱產業。全鎮有工業企業38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家。永通特鋼、銀山耐材、中嶽閥門有限公司、光大波紋管廠等13家企業的15種產品,通過了ISO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2440萬元,占全鎮工農業總值的75.9%。

民間藝術

西村地區的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舞獅、高台、高蹺、犟驢、旱船等。西村的高台,聖水、羅口的獅子最為精湛,久負盛名。

西村鎮高台
高台

高台起源於本鎮西村村,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後來曾傳至餵莊、羽林莊和偃師等地。乾隆十年(公元1746年),西村花燈名師王治賓家中冬梅昂首怒放,一隻小鳥落在枝頭上“喳喳”鳴叫,他藉此紮成一盞“喜鵲登梅”燈,人們十分讚賞。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茅塞頓開,他請鐵匠打了二尺多長的鐵拐子,裝飾上梅花圖案,放在重疊的桌子上,讓一個小孩坐在上邊,這就是最初的高台雛形。後來,根據張羽煮海的民間傳說,又將上邊的小孩打扮成東海龍王的三公主,將下邊的孩子打扮成張羽,這樣,人們便可抬著高台行走,停下來,觀眾也可遠遠的看見,由此可知,高台這種民間藝術,脫穎於花燈之中。人們把王治賓尊稱為“高台祖師”。1994年6月中央電視台第三套節目曾專題進行過報導。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台藝術也在不斷創新。1948年鞏縣解放前夕,西村高台相師張德法製作了“雄雞報曉”的拐子圖案,寓意黑暗已經過去,曙光就在眼前。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相師張德法、胡宗慶、吳傳曾又設計了“鶯歌燕舞”的拐子圖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們又設計了“魚水和諧”,寓意黨和民眾的親密關係。隨著高台藝術的發展,高台設計製造師逐步增多,較著名的有:王治賓、龐聚成、趙大有、費連山、吳鏇乾、張小貫、張德法、荊太榮、胡宗慶、吳傳曾、張毛妮、張志交等。設計上演的拐子圖案有:喜鵲登枝、梅花報喜、山中古剎、康舉神師、魚水和諧、百代流芳、雄雞報曉、鶯歌燕舞等。

西村鎮西村鎮
舞獅

舞獅系西村地區較早的傳統文藝項目。聖水、西村、羅口、塢羅、東村、張溝、山東、堤東等村均有舞獅傳統,演技以聖水、羅口最為精湛。

舞獅始於清乾隆年間,在本地沿襲迄今已經有二百多年。每到農閒時排練,正月演出,特別是解放以後,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主要有:

地攤:即在村頭巷尾或大街之上打開場子進行表演,一人持繡球、單刀、槍、雙刀等器械斗獅,獅子起舞,配合放炮、放統、打哨、吶喊助威,以降服雄獅為目的。羅口村地攤最為精湛,可表演獅子“吃”點心、吃軟“柿”、喝水等。“吃”一盤,獅子要就地打滾,然後再吃第二盤,四盤吃完之後還要一盤一盤吐出來,難度高,觀賞性強,令人匪夷所思。

高攤

是舞獅中技藝高超的節目,表演時將橙子一層一層疊起,俗稱“橙子架”,再將案、橙、椅(太師椅)等置於上方,擺成十米左右的高架,一獅或二獅在上或沿椅子圈,或騰空跳躍、或倒立、或直立、或搔癢等,演技高超,有驚無險。

上老桿

是舞獅中難度係數最高的節目。即用八根大繩固定一根十數米高的獨木,頂上綁長、寬各兩米的木台子,再放上橙子或者圈椅。演出時,數人身著獅裝,協同沿繩攀上高台,如同在平地一樣表演各種驚險動作。獅子一上架,大鼓震耳,火銃驚心,銅器喧天,人群吶喊助威,聲勢驚天動地,甚為壯觀。本鎮的聖水、塢羅、西村等村均有此藝人,尤以聖水為最。

“十五”發展思路

西村鎮西村鎮
西村鎮黨委、政府確定了“工業強鎮、農業富鎮、科教興鎮、商業活鎮”的“十五”發展思路

一是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千方百計提高農業效益。重點抓好養殖業、種植業、林果業三個發展重點。在養殖業上,實施“52144”工程,即:經過三個努力,建成 5 個萬頭豬場、2 個養殖基地;種植業上,抓好優質糧食供應基地和供應鞏義、輻射鄭洛的蔬菜供應基地;林果業上,以發展蘋果、柿子、核桃等乾鮮雜果為主,三年內經濟林發展到 3500 畝。

二是狠抓工業經濟的最佳化升級。以冶金、耐材、給排水材料、化工、淨水材料五個優勢行業中的 50 家企業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服務、環境最佳化等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強,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抓好永通特鋼投資 1.6 億元的二期工程和 30 個新上、續建、改建工業項目的建設。

三是以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帶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江西省宜春縣西村鎮

西村鎮西村鎮
概述

西村,位於贛西宜春袁河上游,是全國第一個生態市宜春市的西大門,東距宜春市城區18公里,西與萍鄉市接壤,距萍鄉市城區50公里。全鎮總面積150平方公里,人口6萬餘人,轄17個村(居)委會,耕地面積42000多畝,森林覆蓋率50%以上,全鎮地勢平坦開闊,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最高氣溫37℃,年降雨量1595.8毫米。

行政區劃

西村鎮下轄村:分界村、讒塘村、模沙村西雙村大村村、張坊村、圳江村、老山村、西村村、山背村、國橋、社台村、淇田村、石溪村、河北村、沙石村、南塘村

西村鎮西村鎮
資源優勢

西村境內交通十分便利,320國道,滬瑞高速公路,亭羅公路,沙溫公路,浙贛電氣化鐵路在境內縱橫立交,尤其是2004年9月26日開通的連線我國東部與西部的公路運輸大動脈--------上海至瑞麗國道主幹線江西西段,過新余、穿宜春、出萍鄉、入湖南,全長168公里的昌傅至金魚石即昌金高速公路,就像展示江西獨特綠色家園的生態長廊,江西的秀麗山川盡收眼底。昌金高速公路設在西村的出入口使西村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出其省主要通道及至省會城市和各設區市主通道高速化的鄉鎮,形成省際8小時經濟圈、省內4小時經濟圈。上百里袁州河水傍鎮而過,中小型水庫林立,並有大型的貨場集散地------西村貨運站,可向全國各地收發貨物,貨物年吞吐量居宜春市袁州區之首。承接粵閩,江浙滬等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西村資源豐富,是袁州區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境同有無煙煤,石灰石,瓷泥,石英,白雲石,紫砂泥,石英沙,風化煤,河沙等16種儲量大且開採價值高的礦產資源,盛產茶油,花生,大豆等高效經濟作物,山羊,牛,兔等草食畜頗具規模。便捷的交通,優越的區位,豐富的資源,使西村成為了輻射周邊的市場中心,更加富具投資興業的巨大潛力,是每個投資者都不能忽視和錯過的理想投資源熱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