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村鎮

富村鎮

富村位於富源縣中部,東接貴州盤縣,西與羅平縣富樂鎮隔河相望,南與老廠鄉、黃泥河鎮毗鄰,北與營上鎮、貴州盤縣接壤。全鎮轄21個村委會,204個自然村,271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富村位於富源縣中部,地處東經105°0′20″,北緯25.5

富村鎮富村鎮
0°~35°之間,東接貴州盤縣,西與羅平縣富樂鎮隔河相望,南與老廠鄉、黃泥河鎮毗鄰,北與營上鎮、貴州盤縣接壤。全鎮轄富村、居核、砂廠、德勝、松子山、托田、新坪、祖德、團山、小壩、乾龍、普紅、古木、大凹子、新店、亦佐、水井、魯納、塊澤、新廠、白石岩,共21個村委會,204個自然村,271個村民小組;土地總面積330.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52萬畝,人均耕地0.81畝;總戶數1.93萬戶,其中農業家庭戶1.87萬戶;總人口8.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09萬人,非農業人口2461人。鎮境內最高海拔2311米,最低海拔1317米,年平均氣溫13.6℃,最高氣溫28℃,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日照1350小時,相對濕度58%,無霜期100~250天,霧期較長約140~180天,素有“霧村”之稱。鎮政府駐地富村距縣城63公里,海拔1980米,交通便利,富興公路和富老公路在此交匯,整個集鎮長有2816米,建成區面積約2.26平方公里。人口:全鎮總戶數1.93萬戶,總人口8.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09萬人,占總人口的97.05%,男4.23萬人,女3.86萬人。2004年全鎮出生人口1127人,出生率14.21‰;全鎮死亡人口345人,死亡率4.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52人,境內居住著漢、彝、水、回、白、苗等少數民族8255人,占總人口的9.9%。

經濟收入

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現價)完成5.2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13億元;第二產業完成2.13億元;第三產業完成955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25億元。其中農業收入1.06億元,林業收入354萬元,畜牧業收入2889.8萬元,漁業收入15萬元,工業收入1.76億元,建築業收入234.7萬元,運輸業收入350萬元,商飲業收入203萬元,服務業收入81.7萬元,其它收入223萬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3.45億元。工農業產值4.16億元,比上年增38.41%,其中農業2.13億元,比上年減30.82%,工業2.04億元,比上年增47.37%。固定資產投資8345.3萬元,比上年增28.39%。財政總收入完成2091.72萬元,增14.44%,總支出2085.53萬元,增14.6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74.95萬元,增12.68%,支出758.9萬元,減4.65%。

農業發展

糧經作物:2004年全鎮農作物播

富村鎮富村鎮
種面積為22.27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2.63萬畝,包穀播種面積4.52萬畝,總產1682.5萬公斤;水稻移栽面積3000畝,總產100.2萬公斤;薯類播種面積3.64萬畝,總產1076.3萬公斤;蕎籽3840畝,總產23.4萬公斤。由於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全鎮全年糧食產量達3480.7萬公斤,比2003年增長0.65%,人均430公斤。在保證糧食增長的前提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種植蔬菜2.31萬畝,種魔芋1.39萬畝,種藠頭1460畝,種大蒜2565畝,種洋姜900畝,種蔬菜型玉米400畝,栽烤菸15000畝,其中優質煙面積7000畝。完成中上等煙收購量170餘萬公斤,通過強化環節管理,提升科技含量,實現產值2034萬元。

畜牧業:2004年全鎮畜牧業產值(現價)達到3191萬元。大牲畜存欄1.25萬頭,出欄1845頭,比上年增21.86%;山綿羊存欄1.32萬隻,出欄4128隻,比上年增54.61%;生豬存欄5.07萬頭,比上年增7.45%,出欄5.91萬頭,比上年減0.11%。共推廣大河烏豬436頭,與去年同期的322頭相比,增35.4%;牛改良320頭,馬改良768匹,推廣良種禽2萬羽。全年湧現出了20餘個烏豬養殖專業村,其中新店老高寨村養殖大河烏豬77頭。全年畜牧總產值比上年增長8%,總收入比上年增長8%,人均純收入增加60元。同時,獲“曲靖市防制重大動物疫病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林業:2004年全鎮有鎮辦林場1個,村辦林場4個,森林面積27.8萬畝,其中成材林7.8萬畝,幼林面積20.8萬畝,退耕還林4000畝,荒山綠化1900畝,完成造林2918畝,蘋果林8250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24.3%,全年實現無森林火災。全年完成1萬畝工程造林的補植補造工作任務,補栽各種苗木56萬株,退耕地成活率達90%以上,荒山成活率達70%以上;完成四旁植樹40萬株,封山育林1900畝;建成苗木基地3個40餘畝,年產綠化苗200餘萬株;建成連片梨園60餘畝,從雲南省竹類研究所引進竹材兩用毛竹、茲竹苗20餘萬株,分別種在氣候溫暖、潮濕的塊澤、新廠、白石岩、富村、大凹子、居核、德勝等地;完成義務植樹29.5萬株,造林合格率達65%以上。
農田水利:2004年,完成水利工程基本建設投資260萬元,解決了2000人700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完成蓄水360萬立方米,完成國債人飲14件,煙水配套工程4件,扶貧人飲工程4件,人飲家庭地窖40個,河道治理2件共600米,排灌工程25件共40.4千米,安裝輸水管道31.8千米,建蓄水池141個,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00畝,完成迤佐河水庫主管道安裝4900米,完成8 件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完成水資源費用徵收1.2萬元,規劃設計第三批國債人飲工程5件,確保以水庫為重點的水利工程安全運行。

集鎮建設

2004年,我鎮吸納個

富村鎮富村鎮
體私營經濟投資300餘萬元,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農貿市場,吸納個體私營經濟600萬元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200萬元建好停車場和修理廠;二期工程投資400萬元建成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的服務中心);投資近20萬元建成了可堆放100年的垃圾堆放場,投資10餘萬元建成了占地1.3萬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場;投資60餘萬元安裝路燈59盞,更新綠化帶1850平方米;結合集鎮群星文明創建工程,引星入單位、引星入個體戶、引星入校園、引星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幹部、管理居民等工作的順利開展,大大增強了集鎮服務功能,淨化亮化了集鎮環境,規範了集鎮管理,增強了集鎮發展後勁,推進集鎮跨越式發展進程。
鄉鎮企業
2004年有鄉鎮企業503個,其中私營企業77個,個體企業426個。有證煤礦7個,機焦廠11個,洗精煤廠1個,發電企業1個,鉛鋅企業6個,銅礦企業4個,石膏廠1個,建築隊1個,個體工業42個,交通運輸業221個,商飲服務204個,從業人員3143人。2004年生產鋅精1.33萬噸,完成產值3928萬元,完成利稅1872萬元。完成原煤產量54.9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9786萬元,比去年同期的6128萬元增59%;焦煤17.8萬噸,洗精煤2萬噸,發電量120萬度,生產石膏8000噸;工業總產值(不變價)2.04億元,實現全年安全生產目標,百萬噸死亡率保持為零。

科教文衛

2004年,鎮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舉辦各種科技培訓班8期,參訓人員2500人次。推廣地膜包穀及洋芋雙套4.8萬畝,其中在7個村委會舉辦5100畝地膜包穀示範樣板。地膜包穀及洋芋雙套已成為富村鎮糧食增產的一項重要科技措施。全鎮有獨立建制中學2所,共有53個教學班,學生4154人;國小104校,其中:完小21校,一師一校37校,有340個教學班,共有學生1.09萬人;中心幼稚園一校,全鎮共有學前班21個,幼兒招生755人,其中:學前班518人。全鎮國小入學率98.65%,鞏固率98.5%,國中入學率96.48%,鞏固率97.84%。全鎮有教職工846人,其中:公辦教師551人,代課代工人員224人,離退休教師71人。全鎮有在職中學高級教師10人,中一(國小高級)教師174人,中二(小一)教師201人,中三(小二)教師140人,未評級26人。此外還有一所私立學校“愛心希望學校”,共有8個班,國小班6個,幼兒班1個,初一班1個,共有學生381人,教師14人。1996年全鎮21所村完小實現了“普六”;1999年實現了“普九”目標;2003年,全鎮中國小配了“普及實驗教學設備,並正常開展實驗教學;2004年配了7台計算機,7校開通了校園網路,104校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課。富村鎮的教育事業本著“以人為本,以德治校,以愛育人,民主管理,科學決策,穩中求進”的辦學思路,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抓住“兩基”為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進一步完善“普六”鞏固“普九”成果,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加大投入,大力排除危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2004年中考成績全縣第三名,向上一級學校輸送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富村教育走上了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鎮有電影院1座,錄像放映點6個,圖書閱覽室1個藏書8000餘冊,有管理人員1人,其它文化娛樂設施齊全,電視覆蓋率達100%。衛生事業得到加強,現有中心衛生院1所,有職工23人,其中主治醫師3人,有病床35張,配備了B超、X光機等儀器,村級衛生所21個,有醫務人員68人,鎮、村兩級衛生保健網路得到進一步加強,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醫療條件明顯改善。

人民生活

2004年底,信用社存款餘額4641萬元,比上年增長37%;貸款餘額3226萬元,比上年增長60%。農民人均純收入2046元,比上年增7.8%。人均有糧430公斤,全鎮擁有私人汽車206輛,拖拉機320台,電視機7965台,洗衣機1831台。人民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富村鎮富村鎮

社會福利:全鎮有敬老院了1個,服務人員2人,收養孤寡老人5人;個體幸福院一個,供養五保老人8人。救濟貧困戶833戶,3342人,救濟糧3. 9萬公斤,舊衣物100包,新衣服95套,被子35床,無房、危房戶6戶,補助資金6500元,退伍軍人無房戶3戶,補助資金6000元,合計1.25萬元。發放定救資金3.4萬元,確定低保對象116戶190人,發放低保資金10.34萬元;發放建國前復員軍人89名的補助定補資金10.06萬元,建國後復員軍人44人,發放定補資金4.25萬元;退伍軍人143人,發放定補資金10.3萬元;革命傷殘軍人15人,發放資金2.7萬元;軍烈屬19人,發放資金4.17萬元,合計31.47萬元。共走訪了殘廢軍人5戶,入朝戰士8戶,軍烈屬19戶,新兵家屬26戶,特困戶4戶,重災戶4戶,五保孤兒430人,共發放大米17噸,現金4.96萬元。全鎮共有原小鄉幹部36人,發放補助資金2.97萬元,60年代精減幹部8人,發放補助資金3408元,享受40%定補人員9人,發放定補資金2715.36元,總計53人,發放定補資金3.58萬元。
交通郵電:全鎮有鄉村公路290公里,全年投入資金350萬元修建通村公路,2004年底基本實現公路村村通目標,投入資金40萬元對公路進行了搶修搶養。協調移動公司在托田新建了一座行動電話塔,擴大了富村行動電話使用面,配合移動公司解決了原移動電話塔占用土地手續,避免了今後可能發生的產權不明糾紛;倡導電訊支局要秉承“用戶至上,用心服務”的理念,把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能力,樹立服務品牌作為富村電訊房屋的主題來抓。
商業貿易:全鎮有集貿易市場6個,商業網點遍布全鎮,物資豐富,市場繁榮。魔芋成為外貿出口物質,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3.78萬元。
鎮域經濟發展規劃:規劃以實現小康為目標,緊緊圍繞“以資本進入為基礎;以外宣特色為先導;以產業發展為依託;以涵養人才為動力;以用活政策為支持;以樹立品牌為突破;以綜合開展為支撐;以科學管理為保障”,持續、快速推進富村跨越式發展。
信息工作:2004年,在全鎮21個村委會各設1名督察員,負責對所在村委會轄區內的各種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掌握各項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情況,對所轄範圍內的各類安全工作進行全面檢查,了解掌握村情、民情、民意,實行零報告和日報制,確保政令暢通和信息反饋通暢,形成了上下銜接、左右聯動、快速反應的工作機制。
扶貧攻堅:2004年底,完成上級扶貧部門下達的兩個省級溫飽村和一個市級溫飽村建設;完成安居溫飽工程建設454戶,涉及21個村委會,156個村民小組,2110人,完成貧困人口解決溫飽任務2500人,鞏固低收入人口溫飽2050人,返貧率控制在5%以內;祖德四村易地搬遷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結束,其中,榔樹田、下壩兩村已完成土地丈量、契約協定簽訂、設計等工作。
環境保護:強化環境保護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源,取締土法煉焦,加強森林保護和生態植被建設,努力搞好城鎮街道清掃保潔工作。全年總計投入環衛資金45萬餘元。清掃垃圾2000餘噸,建沼氣池200口,鎮、村環境大為改善。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04年,共立刑事案件211件,破案76件,其中:侵犯學校師生安全的違法犯罪案件2起,制止違法犯罪行為8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1人,抓獲傳教骨幹27人,收戒吸毒人員16人,嚴懲違法犯罪分子,進一步增強了人民民眾的安全感,促進社會治安的根本性好轉。

黨的建設

2004年底,鎮黨委下設22個黨總支,1個工委,87個黨支部(農村黨支部66個),黨員總數1960人,占總人口的2.4%,其中農村黨員1605人,占黨員總數的81.9%;機關黨員355人,占黨員總數的19.1%;婦女黨員311人,占黨員總數的15.87%;少數民族黨員133人,占黨員總數的6.79%。大專及以上學歷100人,占黨員總數的5.1%;中專學歷216人,占黨員總數的11.02%;高中學歷247人,占黨員總數的12.6%;國中及以下學歷1397人,占黨員總數的71.28%。
2004年,全鎮黨建工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幫助下,圍繞各項工作目標,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制度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認真實施“雲嶺先鋒”工程,以“六村十好”為目標,切實搞好“五創建”,把“三級聯創”與“三培養”結合起來,穩步推進“四通”“五改”“七進村”。一年來,鎮黨委投資13.8萬元,為21所村級黨校配置了425套課桌椅及其它電教設備,培訓農村黨員1.7萬人次,使全鎮的農村黨員都受到了4次以上的農村實用技術及黨的基本知識的培訓。積極開展黨員小康示範戶、科技示範戶、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及爭創“三文明”戶等活動,著重發揮黨員在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的先鋒模範和帶頭作用。目前,全鎮已湧現黨員科技示範戶458戶,黨員小康示範戶153戶。在黨員隊伍建設中,堅決貫徹執行“十六字”方針,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嚴把入口關,注重素質的提高,保證黨員隊伍質量。從542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吸收新黨員 87名,其中:婦女黨員13名,少數民族黨員6名,國中文化49名,高中文化15名,中專文化15名,大專以上文化8名。在第二屆村級“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中,通過民主選舉,全鎮共選舉產生黨總支書記17名,其中:祖德、團山、大凹子、新坪的黨總支書記由上級選派擔任;黨總支副書記9名,黨總支委員117名;經過海推、提名推薦、組織考察、民眾投票選舉等程式,21名村委會主任、22名副主任、104名委員脫穎而出。鎮村級“兩委”班子順利產生。

2004年,繼續堅持和完善“黨要管黨”的制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會議學習、領導幹部分工負責等15個制度,對村民委員會的各項工作,實行千分制量化考核責任制,幹部包村,聘任上崗,做到用制度管人,按章辦事,責、權、利明確,獎懲掛鈎,調動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與此同時,認真落實黨員結對扶貧制度,建立健全黨員結對扶貧檔案卡(全鎮結對戶1035戶、7490人次),在爛泥箐村建立扶貧示範點,開展動真情、扶真貧,攀窮親,結窮友,幫助研究生產措施,尋找致富門路,制定脫貧計畫,積極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做到扶貧到戶、到人。在“五結對”、“五創建”工作中,全鎮廣大黨員幹部積極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目前,已落實黨員幹部“五結對”730戶,其中:結對貧困戶146戶,殘疾人146人,非公有制業主146戶,貧困學生146人,首富戶146戶;創建文化大戶21戶,科普大戶210戶,致富大戶200戶,養殖大戶250戶行銷大戶60戶。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鎮黨委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開展“三大創建”活動,按照六抓六治六變標準抓好文明村建設,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的創評活動,以“省級文明村”喜鵲樹、黃土坡為代表的文明村不斷湧現,全鎮創建了小鋪子爛泥箐等16個文明村,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4861戶。通過創評“十星級”文明戶,激發了全體公民積極投身於文明村建設主戰場的自覺性,提高了公民的整體素質,開創了富村鎮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局面。21個村黨支部中,有8個村黨支部基本達到“五個好”目標。鎮機關黨支部等5個單位被縣委授予“五好”黨支部榮譽稱號,有6人受到了市縣的表彰獎勵。
在實施“雲嶺先鋒”工程中,鎮黨委從全新的高度出發,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的政績觀、馬克思主義的民眾觀,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目標任務,按照實施“雲嶺先鋒”工程新思路,認真開展各項工作,並借實施“雲嶺先鋒”工程這一良機,在全鎮範圍內實施“十個一工程”,組織了408名鎮、村幹部和204名教師深入全鎮204個自然村開展送溫暖、獻真情、辦實事、搞調研、促發展活動。通過開展600餘名幹部下村調研辦實事以來,全鎮已形成了有情況、有對策、有措施的書面調查報告612份,解決了民眾關心的急、難、熱點問題100餘個,上法制課、科技課各204堂,石柱子等18個靠人背馬馱的偏僻邊遠的自然村修通了路,排除學校危房4500平方米,啟動了5所學校的教學樓等硬體設施的建設,鎮政府自籌100萬元,爭取上級撥款150萬元,安裝了迤新水廠主管道。全鎮農民發展生產的勁頭足了,扶貧辦法多了、路子寬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步子邁快了。鎮上還從鎮財政擠出61.2萬元,硬化了黃土坡等7 個村的 8.16 公里村莊道路,將小鋪子村建成了集市級文明村、敬老先進村、小康溫飽示範村、生態村等四位為一體的新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社區文化建設為視窗、“四大創建”活動為載體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創建生態文明小康先進村1個(小鋪子),申報了市級文明村1個(蘇家村),縣級文明村1個(小雨汪),創建申報了市級文明單位2個(富村信用社、富村地稅三所),縣級文明單位1個(富村鎮一中),此外,我鎮還積極創建申報了市級文明鄉鎮。“群星文明工程”在集鎮範圍內啟動,極大地提高了集鎮的文明程度,豐富了文明集鎮創建內容。今年我鎮把集鎮作為全鎮的一個視窗來抓,搞好集鎮“五化”(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工作,抓好集鎮範圍內站所及個體工商戶的創星評星工作,做好引星管理學校、城鎮戶、職工等工作,使集鎮範圍內處處閃爍著星星。由於工作紮實、措施有力、成效明顯,無論是小鋪子生態文明小康先進村的建設,還是文明集鎮的創建、群星文明工程都受到市、縣兩級宣傳部門及文明辦的肯定,並把小鋪子及富村集鎮列為本年全市精神文明現場會的現場點,作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典型。
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新時期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格局,從嚴治政,充分發揮教育、監督、懲處、保護的職能作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五不準”和《雲南省公務員八條禁令》,完善辦案責任制,提高查辦效率。全年受理來信來訪9件,其中轉辦7件,自辦2件,立案4件,結案4件,結案率100%,黨內嚴重警告3人,警告1人,增加了黨員領導幹部拒腐防變能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