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布

西布

詩巫(sibu)也稱西布、泗務、新福州,是馬來西亞一個以華人為主要人口的城市,當地人講福州(閩清)話。市區內的從商人員90%為華人(以福州閩清、古田後裔為主),主要產品為金融業、建築業、棕油業、木材業和造船業。來的閩清人都沒有長期移民的打算,抱著“暫住”的想法來掙錢,寄錢回家養家,死後也要運回老家安葬,把中國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抗日戰爭時期,華人為了救國,把省下的錢都寄回國內支援抗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在當地定居下來。1963年7月22日,砂拉越脫離英國殖民地政府,宣告獨立,1963年9月16日,砂拉越、新加坡、汶萊和馬來亞簽訂條約,共組馬來西亞。所以詩巫有華族文化協會,有福州十邑文物館,有華人基金會、慈善會、銀行和6間華文獨立中學(全馬之冠),華文國小多達幾十所,還有華人義山墓地。基金會、慈善會的本金,許多還是抗戰時遺留下來的。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構成了詩巫華人的心理態勢,使他們在語言上、文學上認定了母語(福州語)和國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基礎。

基本信息

簡介

西布西布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黃乃裳回到福建。念及福建民生困難,他想到前往南洋尋覓可以移民墾殖的地點,一方面為窮困的同胞開闢生活的路徑,另一方面也為逃避慈禧的專制統治。1899年9月,黃乃裳舉家來到新加坡,並擔任《星報》主筆。在此期間,他到馬來西亞蘇門答臘、荷屬東印度群島等地勘察移民點。1900年4月,黃乃裳帶著幾個親人來到英屬砂拉越,開始實施他的宏大覓地拓荒計畫。經過籌劃考察歷經千辛萬苦,黃乃裳終於在拉讓江找到了墾地,並在河邊建了“亞答厝”(草房)。黃乃裳通過古晉華人甲必丹王長水的介紹,與沙王布魯克二世商談移民墾殖事宜;雙方達成協定,簽訂十七款條約,有“待吾農人與英人一例,所墾之地有九百九十九年之權利;廿年升科,每英畝納稅洋銀一角;王家如需吾農已開墾之地,須照時價估買;吾農有往來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設立公司商業自由,購買槍械自由,航業自由諸權利;無納丁稅、無服公役、無當兵義務;凡違反民事在五元以下罰金之件,港主有自治之權。將其地改名為“新福州”,由王家通告各國郵政,以便通信諸條。”孫中山先生知道後,譽此條約為當時中國對外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

墾地找到後,黃乃裳以港主身份,成立“新福州開墾公司”;他一面籌辦公司,一面親自數度回國,到閩侯閩清古田永泰屏南福清福州十邑(大部分為閩清人),招募以農民為主、包括各類工匠商人醫生牧師等1,118人,組成墾殖團體,分三批到達詩巫。從此以後,黃乃裳與墾民們“食與共席、睡與同榻、凡平生所未償之苦楚,無弗盡嘗。”當時詩巫瘟疫流行、氣候惡劣,墾民們不服水土,病者死者相繼發生,但在黃乃裳的鼓勵與教導下,終於戰勝自然,擺脫了困境。墾區初期只種些番薯、雜糧、蔬菜之類,後來引種橡膠成功,墾區經濟飛躍發展,成為南洋群島橡膠主要產地。

西布西布
1900年黃乃裳帶領鄉親來南洋開墾場時,曾向砂拉越當局借了四萬元的債給大夥當船費。過了幾年,當局向黃乃裳討還。因一時資金周轉不過,黃乃裳向他們申請延遲還貸。當地政府對黃乃裳屢次不準在墾場內設賭場、賣鴉片早就有意見。因為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政府的黑稅收入,就想趁機要挾他。

1904年,黃乃裳不讓在墾區販賣鴉片及開設賭場等,因此忤逆當時地方政府旨意,被驅逐回國。但新福州秉承黃乃裳精神,進一步發展壯大起來,並且源源不斷地從祖國吸引來大批華僑新墾民。

後人為了紀念黃乃裳的功績,把詩巫的一條街道命名為“乃裳街”,設立了乃裳中學,立了黃乃裳塑像。民國初期,福州台江萬壽街也命名為“乃裳路”,閩清縣城及黃乃裳故居六都湖頭等地,都修建了黃乃裳紀念館,塑了黃乃裳半身和全身立像,供人瞻仰,而湖頭街也更名為“乃裳街”。

西布是沙撈越的第二大城市,它位於樂將河畔,是一座充滿活力的港口城市

西布市的特色是市內有許多教堂,數量要大於清真寺佛教寺院。它的城區道路縱橫交錯,交通較為擁擠。市中心的中央大街上有許多飲食店和商場,從高街到市場路附近的市場是晝夜營業。

西布的主要景點有七層觀音塔、樂將花園以及朱比麗花園。西布市內也有參觀依班族長屋的旅遊項目,遊人通過當地旅遊公司代辦團體參觀長屋的項目,就可以乘著依班人的“快船”前往長屋了。

住宿

西布西布
西布的旅館很多,大多都是華人經營的。住宿費要低於古晉,一般雙標房都只要一百多馬元。

交通

古晉民都魯哥打基納巴盧(沙巴首府)、吉隆坡等地都有飛往西布的航班公共汽車。古晉與西布之間還有定期客船往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