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村

西山村

西山村包括山東省青島市薛家島西山村和浙江省永康市西山村。主要介紹的是位於浙江省永康市東北部距永康城區24公里的西山村。西山村村臨東溪西岸,四面環山,坐落西山邊沿,故名西山由西山、下馬兩個自然村組成。

基本信息

(圖)西山村西山村一角
本詞條為消除歧義詞條,包括山東省青島市薛家島西山村和浙江省永康市西山村。主要介紹的是位於浙江省永康市東北部距永康城區24公里的西山村。西山村村臨東溪西岸,四面環山,坐落西山邊沿,故名西山由西山、下馬兩個自然村組成。原屬義和鄉二十二都,1935年5月後屬青山鄉,1951年6月劃屬西溪鄉,1961年改屬西溪人民公社。1983年屬西溪鄉。1992年4月撤鄉建鎮,屬西溪鎮。村東,過東溪橋與石江村為鄰;村南,隔東溪與寺口村相望。西有長隴崗同桐塘、南宅村接壤,北與南宅四村毗鄰。

簡介

西山村1992年有482戶,1601人,耕地1034畝。村民有呂、朱等姓,以呂姓為主。呂氏祖先兆三公呂祖閏,北宋時隨其父呂大嘉(時任尚書)扈駕南渡,由舍人遷吏部侍郎,以言事忤旨,謫牧婺州。其子呂洙贅永康之桐塘童氏,嗣後徙上塘頭,宋末元初再徙夏家龍,約於明中前期析分於西山。20世紀50年代,西山村有木匠80多人,外出建德、安吉謀生,有160餘人前往東陽、諸暨、嵊縣等地打鐵,多數村民終年在家,以種田為生計,生活貧困。60~70年代,衡器業悄然興起,多時有70餘人外出江蘇、遼寧、廣東等地加工木桿秤。

工業發展

80年代開始,有人從鄰村外出人員中引進紡配製作工藝技術,1981年村辦五金廠向紡配廠轉變,由生產銼刀、菜刀轉為生產木帘子、結合件、針板、卷布棍等紡織配件。1981年的村黨支部書記呂有德和村黨支部書記呂高東率先辦起家庭紡配廠,在他們的帶動下,戶辦紡配廠應運而生,迅速發展。隨著紡織配件的生產規模擴大、加工人員和產品大幅度增多,逐漸形成了銷供產和服務一條龍的最佳化組合。西山村常年有4~5人從福建購回整個火車皮的質地堅硬的木材,供應紡配戶加工。紡配戶加工成品後,走南闖北,四出推銷,將交貨業務契約訂回。也有少數需求單位來人來函洽談訂貨。為了加快信息傳遞,方便業務交往,西山村先後安裝了25部電話機。村民呂國良看到村里紡配生產,戶多量大,運輸不便,就在村內建立託運站。在加工技術方面,一改原先簡易粗放的手工生產為半機械化生產,工效比原來提高數倍。西山村有紡配戶200多家,機器台鑽100多台,小型木工刨床20餘台,車床5台。年產值30萬元以上的戶有30戶,50萬元以上的有2戶,產品終年不斷銷往中國各地除西藏自治區外的各個省市,其中尤以江蘇省為最。西山村工副業欣欣向榮,產值逐年上升。1982年82萬元,1985年315萬元,1988年550多萬元。1992年突破千萬元大關,上交國家稅收50多萬元。多年被評為市(縣)先進單位。

基礎設施

(圖)西山村西山村興修水利
隨著紡配業的發展,喚起了西山人急需改變交通運輸落後狀況的欲望,於1987年劃出土地70畝,投資4萬元,率先築建西山至西溪的公路。鄉村紡配工業的發展又促進永康城區至玉川村的公路建設,於1988年12月通車。還開闢了由當地發往杭州的班車。杭州至玉川、永康城區至玉川的公路途經西山村村前。公路的開通,又促進刺繡、運輸、建築等工副業的同步發展。
從50年代起,西山村上下掀起興修水利的熱潮,建造清水塘、大母塘、馬深塘、斯谷坑等4個水庫,10多口小型塘庫,總蓄水量約6000立方米。60年代以來,建起一條長40米的東溪水壩,由機灌改電灌,將溪水提引到20多米高處,灌溉400畝農田。築起1000多米的防洪堤,並壘起砂石層2000米,植上防洪的水竹和楊樹。開發紅黃壤丘陵400畝,種植茶葉、毛竹、杉木,年收入達萬元。1967年在金釵壩建造“地下水庫”(水倉)1座,每逢乾旱之年可解400多畝農田旱情。1971年由西溪、橋下、四路3個公社聯建洪塘坑水庫。歷時9年,建成一座蓄水面積699畝,庫容量42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萬畝的水庫。西山村投工占整個工程量的9%,人均勞力投工350多工。從此,結束了“地下水庫”的用水。接著,西山村又清除門前的砂石堆20多個,平整糧田50畝,溪灘改田200畝。1984年建造東溪大橋1座,東溪水壩2條,可灌溉糧田數百畝。1991年冬,投工2000多工,丘陵改田50畝,並配上引水渠200多米。1992年完成350畝低產畈改造,修復渠道1900多米。西山村先後開發紅黃壤、溪灘改田250多畝。除了建造水庫、公路和房屋等用去200多畝土地,還增加耕地幾十畝。
西山村不但重視農田水利建設,狠抓工業交通事業,同時還注重其他建設。1980年耗資18萬元,建起大會堂;1985年投資4萬多元,建起了自來水塔;1991年建造了西山國小教學樓1069平方米,可供1~5年級學生和3個幼兒班就讀;1992年又耗資4萬元,鋪設水泥路1000多米。西山村先後興辦各項事業30多起,集體資金和民眾籌資共支出74.6萬元,村民義務投工525.8萬工。

生活水平

工業經濟的騰飛,使西山村迅速脫貧致富,面貌一新。1986年後,西山村新建房150戶,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一幢幢高樓平地拔起,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有機車30輛,黑白彩電400台,繡花機40多台,現代化家用電器比比皆是。1992年底止,西山村人均收入1500元,村民儲蓄額200萬元,集體固定資產總額100多萬元。

人文歷史

西山村是革命老區,1927年就有呂岩良參加呂思堂領導的紅軍隊伍,把玉川、桐塘等村的100多名進步青年召集起來開會,為實行聲勢浩大的減租減息運動,經常活動於縣境內外,並曾武裝襲擊南馬、壺鎮等地國民黨政府機構。後來呂岩良因叛徒出賣,於1929年犧牲。1930年後,西山村相繼犧牲10多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西山人民繼承發揚先輩的革命傳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勤奮工作,無私奉獻。1981年村黨支部書記呂有德,被縣評為帶領村民致富的萬元戶標兵,出席了省表彰會。村黨支部書記呂高東,1979年後多次被區、鄉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廠長,1991年被鄉評為先進書記。村民主任呂福章,1991年被村評為優秀廠長,1992年被評為鎮先進工作者。西山村有博士2名,大中專生31名。

山東省青島市薛家島西山村

(圖)西山村薛家島西山村全貌
山東省青島市薛家島西山村位於薛家島街道辦事處駐地北2.7公里,穆陵山北麓,前灣港南岸,是一個青山綠樹、群山環繞的小山村,面積0.07平方公里,102戶,人口300人,這裡的生產歷來以農為主,兼之飼養牛羊畜禽和海上運輸、捕撈。清康熙年間薛姓由薛家島六村遷來這裡定居,繁衍成村,因地處辛島西南山下,距離相近,隸屬辛島村,初名為辛島西南山,建國後改稱為西南山村,1955年農業合作化時,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村,上個世紀70年代更名為西山村由來至今。
經濟建設
西山村人主要靠種田養豬,兼之少量的海上運輸。改革開放後,西山村人施展才能本領的廣闊天地,經商、運輸、育果林、建苗圃、建牧場,西山村村民先後辦起海帶養殖場、水貂飼養場、沙發廠、木器廠和具有產業優勢的磚瓦廠等,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青島榮昌砼在西南坡落戶。2004年西山村經濟總收入1610萬元,人均純收入6057元。 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西山村積極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對村內主街道進行了硬化,改變了髒亂差現象。更換了線路,安裝了閉路電視,新建了辦公室和門球場,村里辦公有條件、文體活動有場所。西山村的村民全部辦理了養老保險、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