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鎮

紅土地鎮

紅土地鎮是一個新組建的鎮。2005年11月經雲南省政府批准,撤銷原法者鄉、原新田鄉,合併設立紅土地鎮,因境內擁有世界著名的紅土地而得名。紅土地鎮位於雲南省東川區西南部,距東川主城區75公里,西沿轎子雪山山麓走向與祿勸縣轉龍鎮、烏蒙鄉、雪山鄉接壤,南與尋甸縣鳳儀鄉、聯合鄉、金源鄉相接。全鎮國土面積322.93平方公里,境內山多谷深,多為河流峽谷地帶,全昆明市最高海拔4344.1米的雪嶺也雄踞於紅土地鎮內,全鎮最低海拔1450米,相對高差2894米,屬典型的立體氣候。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紅土地鎮紅土地鎮

紅土地鎮下轄新田、松毛棚、花溝、龍樹、倉房、法者、蚌德、石羊廄、銀水箐、茅壩子、螞蟥箐、大坪子、二坪子、新樂、炭房等15個村民委員會,共122個村民小組,97個自然村,2007年末全鎮總人口5451戶20531人,分布有彝、苗等少數民族。
紅土地鎮旅遊資源豐富獨特,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並存,境內轎子雪山與紅土地互為連結,交相輝映。東川的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景象比巴西紅土地更為壯美。被譽為“滇中之脊”的轎子雪山,山頂白雪皚皚,山間雲海翻湧,山峰形若古代靠椅,其靠背、座位、扶手俱全,惟妙惟肖,南詔時封之為“東嶽”,以其雄、奇、險、峻、秀、美著稱於世。紅土地鎮還沉積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集宗教文化、政治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於一體的鄉鎮。鎮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螞蟥箐村,人口有1205人,占全鎮總人口的4.81%,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服飾、民族風情(祭山儀式、婚葬嫁娶等)。

(圖)紅土地鎮紅土地鎮

我鎮根據氣候、地勢、環境等多種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創建了一系列特色農產品:七彩洋芋、綠皮雞蛋、火腿、青稞酒、燕麥炒麵、彝族刺繡等。鎮內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51%,3.5萬畝的原始冷杉林有“滇中綠色明珠”之美譽,山上生長著雪上一枝蒿、貝母、法落海等珍貴中藥材。發源於轎子山的曉光河流域水資源豐富,有13萬千瓦的水能,可以投資以水電開發為主的能源產業。

農村經濟

(圖)綠皮雞蛋 綠皮雞蛋

2007年,全鎮經濟總收入4571.2萬元,比去年增加35%,第一產業完成3948.7萬元,其中農業2324.1萬元,林業7萬元,牧業1617.6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86%。第二產業完成101.2萬元,其中工業45.2萬元,建築業56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2.2%。第三產業完成521.3萬元,其中商飲業62.4萬元,運輸業91.8萬元,服務業48.6萬元,其他收入318.5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11.4%。農民人均純收入1716.2元,比去年增加了44.9%。
自2006年以來,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試種紫花菜426畝,引進七彩洋芋25噸在松毛棚、石羊廄推廣種植201畝,從麗江引進優質洋芋新品種90單選10噸,3個項目中有2項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我鎮馬鈴薯、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水稻旱育稀植、玉米“118”工程、玉米地膜覆蓋的覆蓋率得到提高。全年,水稻、小麥、玉米、青稞、燕麥、蕎麥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407畝,總產量3933.6噸;豆類播種面積617畝,總產量94.9噸;馬鈴薯播種面積8400畝,總產量2688.8噸;油菜播種面積3029畝,總產量197.4噸;蔬菜播種面積4727畝,總產量5190.5噸,較去年增產68.3噸。
全年,大牲畜存欄10091頭,大牲畜出欄1000頭(全部為牛);生豬存欄24471頭,增長4%,出欄21056頭;羊存欄29005頭,增長11.5%,出欄10695頭;禽類存欄64050羽,出欄80086羽。

科教文衛

(圖)綠皮雞蛋 衛生院

科技培訓工作力度加大,積極選送人員參加市區培訓,在鎮內舉辦小型農機技術等各項培訓班,全年共培訓各類人員3450人次。農村文化日趨活躍,由省新聞出版局、省新華書店資助的全區首家“農家書屋”落戶紅土地。鎮醫療機構健全,有鎮級衛生院1 所,醫務人員19人,病床19張,有村級衛生所15所,醫務人員30人。結合紅土地鎮實際,對全鎮鄉村醫生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極大提高了全鄉醫療服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開展計畫生育整治專項行動,出生人口控制在81人,出生率為3.98‰,計畫生育率達99.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01‰,綜合節育率為90.8%,我鎮各項計生工作指標均完成和超額完成區計生局下達的任務。繼續鞏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全鎮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5 %,一年來共為2973名參合農民進行減免門診住院費8.1萬元。

至2006年底,全鎮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8所,在職在編專任教師188人。國小18所,在校學生2447人;初級中學2 所,在校學生973人。教育投資明顯增加,全鎮“兩基”工作全面達標,全鎮國小適齡兒入學率為99.3%,鞏固率99.1%,國中毛入學率100%,鞏固率98.7%,安全達到“普九”標準要求。鎮政府拔出專款,對優秀教師、就讀高中學生實施獎勵,切實做好穩定教師隊伍的工作。我鎮農村國小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中學升學率達59%。

人文地理

紅土地鎮沉積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集宗教文化、政治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於一體的鄉鎮。紅土地,同元陽梯田一樣,是數千年中國農耕文化、農業文明的傑作和代表。被稱為“木阿落白”的轎子雪山是彝族的發祥地,使轎子雪山具有了宗教文化色彩;唐南詔政權“滇柱東標”、東川祿天佑法戛稱王使轎子雪山找到了紮實的政治文化背景,紅土地鎮各民族民眾山歌對唱和口口相傳的木柜子、羅音秀才的傳說又使轎子雪山具備了鮮明的地方文化特點和民族文化色彩。

基礎設施

(圖)紅土地鎮集鎮

鎮全年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51.1萬元,各項重點建設成效顯著。

一是重點配合東川區公路指揮部做好轎子雪山柏油路的征地、拆遷和矛盾糾紛協調等各項工作,2007年初全線貫通油路,全鎮15個村中有10個村境內暢通油路。同時多方籌集資金,全年完成了4個小組全長32公里的村組公路建設,由昆明芬美意香料公司資助10萬元全長7.6公里新田村公路修復工程全面推進,地處全鎮偏遠山區的全長6公里乾溝箐公路現已開工建設,投資30萬元的紅土地鎮客運站已成功立項。
二是全年實施完成了總投資近300萬元水利工程16項,解決了16個村民小組人畜飲水和5000餘畝土地的灌溉困難。同時,結合對大坪子村部分村組人畜飲水歷史問題的解決,積極在全鎮推行農村水費制度改革,受到了區水務部門的肯定。鎮花溝村被省水利廳列為全省僅有的5個、全市唯一的“農民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試點村”,各項試點工作將於2007年全面展開。經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省水利勘測院和區有關部門領導共同研究論證,批准啟動了庫容量達4951萬方的轎子山水庫工程前期勘探工作,現省水利勘測院專家已緊張投入各項勘探測量設計工作。轎子山水庫的興建,可實現灌溉、供水、防洪、發電、旅遊、改善生態六大功能,對促進紅土地鎮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無疑將發揮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三是在區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建築面積470平方米的鎮衛生院新大樓和大坪子村衛生室現已竣工,建築面積475平方米中心學校教學樓、由昆明俊發房地產公司贊助的螞蟥箐村國小也已全面竣工。聯通、移動通訊信號覆蓋率各達42%、25%。總投資34.5萬元的6個村級活動場所已通過初驗。實施完成了3個村民小組的通電線路改造完善工程。

自然資源

(圖)旅遊產業 旅遊產業

鎮內物產資源豐富。全鎮森林覆蓋率達51%,樹木種類繁多,有雲南紅豆杉、急尖長苞冷杉、大王杜鵑等多種珍稀樹種,有雪上一枝蒿、貝母、法落海等珍貴中藥材,有漢白玉、墨玉石、磷礦等儲量巨大的礦產資源,境內分布的曉光河流域有13萬千瓦的水能可供開發。高山種植業、養殖業是紅土地鎮的一大優勢,種植主產是洋芋、蕎麥,獨特的氣候極有利於肉食品加工,給發展養殖業開闢了廣闊前景。
紅土地鎮旅遊資源豐富獨特,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並存,境內轎子雪山與紅土地互為連結,交相輝映。東川的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景象比巴西紅土地更為壯美。近幾年來,這裡已經成為中外攝影家捕捉最美的鏡頭的發燒級攝影勝地。層層疊疊的梯田裡,火紅的土壤上,一年四季洋麥花、蕎子花、洋芋花、油菜花和蘿蔔花交替開放,色彩斑斕炫目,鮮艷濃烈的色塊一直鋪到天邊。奇麗的色彩,映襯著高原上特有的藍天白雲,不斷的風雲變幻,演繹出無窮無盡的巨幅長軸畫卷,令無數遊客流連其中,樂不知返。紅土地在網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迄今為止全國各地的各類網站已發布了近萬條有關紅土地的圖片和文字信息,“讓人無數次震撼的紅土地”、“色彩的國度”、“東川紅土地氣勢迫人”、”大地原來可以如此絢麗”、“激情燃燒的高原”、“奇異的紅土地、大地色彩的律動”、 “那裡有世間最美的土地.還有世間最好的鄉人. 如果不去那就白活了”等等讚美之詞不絕於耳,呈現出東川紅土地擁有著巨大的旅遊開發價值。
轎子雪山以其雄、奇、險、峻、秀、美著稱於世,有如玉皇大帝龍椅寶座的天上轎子,氣勢磅礴的南國冰雪,古冰川地貌遺址,絢麗的杜鵑花海,秀麗的溪流疊水,神奇的佛光,變幻莫測的雲山霧海等,使轎子雪山具有巨大的旅遊觀光、科普科考價值。轎子雪山被學術界稱為“滇中動植物基因庫”,中國泰斗級旅遊地理專家陳傳康稱其為“中國自然派之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