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世紀文化藝術研究所

西安新世紀文化藝術研究所是家具有法人資格的文化藝術實體,主要從事文化藝術研究與交流,組織、諮詢和發布各類文化藝術活動。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62813806-4。組織主辦的“新世紀杯”、“千禧龍杯”書畫大賽,參與承辦的“五環杯”、“小龍人杯”書畫大賽,都是在文化部門備案的全國有影響的賽事,也是當今最具號召力和最具參與性的賽事之一,得到全國各藝術團體的交流支持和認可。

單位概況

西安市藝術研究所(原名西安市戲劇研究所,2001年更名)是由西安市人民政府[1983]230號檔案批准成立的縣團級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是市文化局原文藝研究室和《西安戲劇》編輯部兩個處級事業單位合併而成。根據《西安市文化局轉發市編辦〈關於西安市文化局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規定的批覆〉的通知》(市文發[2008]106號)檔案精神,西安市藝術研究所於2008年被批准為縣處級規格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經費預算由市財政全額撥付。

機構設定

辦公室、編輯部、理論研究部、資料部

單位人員編制22名,實有工作人員19人。

蘆新隆同志現擔任西安藝術研究所黨支部書記、所長。

領導班子:

王凱利 局長、黨委副書記
職責:全面負責並主持局行政工作
嚴彬 黨委書記、副局長
職責:主持局黨委工作,分管組織人事工作
楊偉光 副局長、黨委委員

職責:分管文化市場管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掃黃打非”等項工作
李森虎 副局長、黨委委員

職責:分管辦公室、印製管理等項工作
陸鵬 副局長、黨委委員
職責:分管文化產業、發行管理、著作權管理等項工作
尤曉民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職責:協助局黨委書記工作,分管紀檢監察、機關黨委、工會、團委、離退休幹部服務中心等項工作
馬金山 副局長、黨委委員
職責:分管文化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項工作
李軍 副局長、黨委委員
職責:分管社會文化等項工作
關相林 副局長、黨委委員

職責:分管宣傳管理、廣播影視管理等項工作
吳敏 副局長、黨委委員
職責:分管政策法規處、財務、物業管理等項工作
王新民 巡視員
職責:協助副局長抓“掃黃打非”工作
李選民 副巡視員
職責:協助副局長抓四城聯創和物業管理等項工作
李智 副巡視員
職責:協助副局長抓非遺保護和社會文化等項工作
楊曉民 副巡視員
職責:協助副局長抓綜合治理和精神文明等項工作

直屬機構

西安人民廣播電台

西安電視台

西安市兒童影劇院

西安市解放劇場

西安市民眾藝術館

西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離退休人員服務中心

西安市文化藝術服務中心

西安市五四劇院

西安市藝術學校

西安圖書館

西安中國畫院

西安市藝術研究所

主要職能

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領導下,以專業表演藝術院團的藝術實踐為主要工作對象,開展戲劇藝術、戲劇史的研究;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藝術處等部門共同組織、輔導全市的戲劇創作;編輯出版專業性刊物《西安藝術》、《大秦腔》;組織單位業務人員編寫戲劇志;為各表演藝術團體提供創作、演出的業務資料和藝術指導;挖掘和研究西安地區古代藝術遺產;研究、蒐集和整理地域特色民間藝術樣式和遺產等。

主要成績

研究所成立以來先後整理、採集、發掘陝西地方戲劇目5000多部,出版《秦腔傳統劇目彙編》,為整理和發掘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新時期以來,研究所先後承擔並高質量地完成了“八五”國家重點藝術科研項目——十大文藝集成志書中的《陝西戲曲志?西安市卷》的全部編撰工作及《中國戲曲志?陝西省卷》的部分編撰工作,受到從中央到地方有關部門的高度讚譽;編輯出版《回眸——西安藝術十年(2000—2009)》、《西安藝術二十年?優秀劇作卷(1978—1998)》、《西安藝術二十年?理論評論卷(1978—1998)》、西安話劇院建院50周年紀念文集《落澗方知出處高》等藝術論集。同時把理論研究與藝術創作實踐結合起來,參與市重點劇節目的策劃、修改、審定,僅在2004年4月到2005年4月的一年間,就主持召開了大型創作研討會3次,召開新劇目研討會4次,為藝術表演團體和上級機關提供決策諮詢,為系統梳理地域文化,挖掘西安市文化資源,落實市政府提出的“創建文化強市”的指示精神及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研究所針對西安傳統文化的特點,開展了種類較多的文化發展專題調研工作,針對百年劇社易俗社建立秦腔博物館以及大白楊唐梨園遺址的開發進行調研,向有關部門提供了發展地域文化可行性報告。我所發揮自身優勢,聯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藝術處不定期地對表演團體的年輕主創人員進行培訓、輔導,提高了他們的業務能力,為繁榮西安市的文藝做出了較大貢獻。

西安市藝術研究所專業技術人員發揮特長,在藝術研究、文藝理論評論、史志編纂、史料整理等方面也取得較大成績,撰寫的論文分別獲得國家、省、市社科理論研究成果獎等多項獎勵,我所組織參加的《中國秦腔藝術節高層論壇》多篇論文榮獲獎勵;我所專業技術人員在第八屆中國戲劇節分別擔任專家評論組組長、觀眾評論組組長、簡報組負責人等,為全國性大型戲劇活動在西安市的成功舉辦做出了貢獻,受到中國劇協、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等部門的一致好評;我所專業技術人員應邀參加由河南大學舉辦的豫劇改革家樊粹庭百年誕辰藝術研討會,有關研究成果以嶄新的視角引起包括北京、河南、河北等地的藝術研究院所的廣泛關注和讚賞;我所專業技術人員在北京出版發行了大型專著《中國秦腔》,並且先後完成了《中國共產黨西安歷史(第二卷、第三卷)》、《中共陝西省西安市組織史資料第四卷(文化局局機關)》、《陝西戲劇六十年(西安市卷)》、《中國戲劇年鑑2010卷(西安市卷)》等編撰工作。

工作特色

進入新世紀後,研究所專業技術人員與時俱進,調整視點,運用科學的發展觀探討新形勢下的新事物、新問題,提出“研究特色藝術以弘揚地域文化,開掘全新視點以打造文化品牌”的立足方位,加大與西安市整體文化風貌的整合進程,其特點表現為:①由資料匯集梳理向理論研究層面深入;②由個體局部評介向系統、整體、特色研究轉化;③開展戲劇觀眾學、表演心理學、戲曲美學、影視評論、文藝理論批評等專業方向研究;④運用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被廣泛接受運用的方法論,著眼於藝術的整體性、綜合性研究;⑤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藝術調研和可行性論證,為上級主管部門行政決策提供依據,尤其是提供增加古城文化亮點的依據。

文化期刊

(一)、《西安藝術》

《西安藝術》(原名《西安戲劇》,2000年更名)雜誌是由西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管、西安市藝術研究所主辦的藝術類綜合性內刊,創刊於1954年。

50多年的風雨歷程,刊物始終密切關注西安市的藝術實踐,及時、準確反映我市乃至全國的藝術發展動態,刊物與全國各地藝術研究院所、藝術類大學校刊、各地藝術類刊物都進行藝術交流,在全國藝術界獲得了廣泛好評。

1、關注我市及省直各表演藝術院團的藝術實踐,及時、準確反映他們的創作成果。

50多年來,刊物對於省市各類大型藝術活動(匯演、調演、藝術節藝術研討會、創作研討會等)以及各院團的藝術創作都進行過全面報導,發表綜述、報告、劇評、劇作、主創人員採訪記、排練花絮、劇照、調研報告等文章、圖片。這些彌足珍貴的資料在編輯國家重點藝術科研項目——十大文藝集成志書中的《陝西戲曲志?西安市卷》及《中國戲曲志?陝西省卷》的工作中,以其真實、詳盡的特點被廣泛引用,受到從中央到地方有關部門的高度讚譽;在上演劇目的研討、評論方面,以其客觀、藝術性高、可操作性強等特點得到劇團及主創人員的一致好評,認為許多文章都對於其藝術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充分發揮單位的藝術研究優勢,廣泛與全國各地藝術研究人員交流。多年來,刊物發表的劇種發展源流、劇種發展概況、劇種及劇目影響力、創作方法、表演手法、人才培養以及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門類的藝術研究文章,大多數都在西安乃至全國文藝界引起強烈反響,大家普遍認為這些藝術研究成果對於藝術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3、刊物的藝術質量在全國範圍內堪稱優良。

眾多文化名流紛紛在刊物上發表文章,如京劇大師梅蘭芳、京劇大師尚小雲、中國劇協主席田漢、著名劇作家曹禺、豫劇大師常香玉、文化部副部長賀敬之、著名戲曲理論家周貽白、著名作家葉聖陶、戲劇評論家郭漢城、中國京劇院副院長馬少波、著名秦腔藝術家劉毓中、蘇育民、李正敏、著名京劇藝術家葉盛蘭、杜近芳、李宗義、鄭亦秋、王玉讓、著名豫劇藝術家崔蘭田、著名川劇藝術家楊淑英、戲曲理論家王紹猷、封至模陳幼韓、著名豫劇編導藝術家樊粹庭、著名豫劇導演藝術家楊蘭春、著名劇作家魏明倫、著名評論家周明閻鋼、何西來、中國文聯書記處書記廖奔等,這些文章的發表使刊物受到廣泛關注和追捧,也提升了刊物在全國的知名度。
(二)、《大秦腔》

《大秦腔》雜誌是由西安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管,西安市藝術研究所、西安市戲劇家協會、陝西省梨園學研究會主辦,專門為秦腔這個古老的劇種創辦的期刊,是有五十多年歷史的西安市戲劇刊物《西安戲劇》(現更名為《西安藝術》)的副刊。
自2005年《大秦腔》出試刊號起,至今自籌資金已出版到第16期。各期的組稿、編輯、發行都圍繞“繁榮秦腔文化,振興秦腔藝術”的主旨開展工作。主要欄目包括秦腔劇目、秦腔表演、秦腔史、秦腔班社、名家新秀、秦腔鑑賞、秦腔音樂、秦腔教育、信息交流、秦腔知識、戲曲軼聞等。由於刊物的定位是立足現實,紮根傳統,普及提高並重,期刊文圖並茂、雅俗共賞,故而創辦以來,受到各專業院團、業餘班社及城鄉廣大幹部民眾戲迷的歡迎和喜愛,在我省我市,甘肅、青海、寧夏等地產生了一定影響。省上老領導、老專家崔林濤、王雙錫、陳幼韓擔任了刊物的特邀顧問,陝西省振興秦腔辦是刊物的業務支持指導單位。2009年夏至今,刊物為我省的秦腔傳承人展演活動、秦腔博物館建展、北京陝西秦腔文化周、陝西省秦腔演唱大賽等幾項大事都出了專刊,被譽為是“專家辦刊”、“為振興秦腔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盤點有關藝術研究所

藝術研究可以理解為研究藝術,即對藝術的研究,類似科學研究,學術研究,只是研究的主題換成了藝術,對藝術進行思索,探討,利用證據,事實等等對藝術中抽象的概念進行分析總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