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脅雀鶥

褐脅雀鶥

褐脅雀鶥(學名:Alcippe dubia)為鶲科雀鶥屬的鳥類。分布於印度、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等地,多見於林緣耕地灌叢、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下灌叢以及林下地面。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Muleyit。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褐脅雀鶥
物種分類:鳥類雀形目鶲科雀鶥屬
拉丁名:Alcippedubia
英文名:Olive-sidedTitBabbler
屬中文名:雀鶥屬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

國內分布於四川東南部秀山、南川、南部屏山、西南部米易、會東、木里、鹽源、雷波、涼山,貴州北部習水、綏陽、遵義、西北部威寧、大方、東北部江口、中部貴定、龍里、都勻、東南部從江、榕江,雲南西北部貢山、增口、德欽、賓川、麗江、西部維西、瀘水、騰衝、盈江、維西、鳳慶、大理、鎮康、耿馬、永德、西南部西盟、滄源、瀾滄、南部西雙版納、元陽、東南部文山、東北部鹽津、永善、中部昆明、景東,湖南和廣東等地。

國外分布

國外分布於印度阿薩姆和緬甸。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常綠闊葉林次生林針闊葉混交林中,也棲息於林緣疏林灌叢草坡和耕地以及居民點附近的稀樹灌叢草地。
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在林下灌木枝葉間,也在林下草叢中活動和覓食。頻繁地在灌叢間跳躍穿梭或飛上飛下,有時亦見沿樹幹螺鏇形攀緣向上覓食,邊活動邊發出‘嘁、嘁、嘁’的叫聲。
主要以甲蟲蝗蟲蝽象步行蟲鱗翅目幼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蟲卵和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形態特徵

體重♂14-20g,♀18-22g;體長♂128-148mm,♀123-145mm;嘴峰♂10-13mm,♀9-13mm;翅♂52-65mm,♀50-64mm;尾♂56-70mm,♀60-69mm;跗蹠♂20-24mm,♀20-24mm。

生長繁殖

繁殖期4-6月。營巢於林下植物發達的常綠闊葉林中,海拔高度1000-2500m,巢多置於林下草叢中地上。巢呈杯狀,外層由玉米葉、枯草、樹葉、竹葉等材料構成,內層為細的草莖、根和樹葉及纖維。

測量的一巢,外徑為13.5cm,內徑8.4cm,高9.5cm,深7.6cm。每窩產卵3-5枚,卵橢圓形,白色或乳白色、密被有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9-20mm×15-16mm,重1.5-2g。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剛孵出的雛鳥全身裸露。

亞種

褐脅雀鶥西南亞種(學名:Alcippedubiagenestieri)。分布於越南、寮國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茨菇。
褐脅雀鶥滇西亞種(學名:Alcippedubiaintermedia)。分布於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緬甸禪邦LoiMai。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