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469~530)

裴子野繼曾祖先業,撰《宋略》20卷,沈約深為讚賞,說“吾弗逮也”。 裴子野詩今存3首,其中《詠雪》較有情致。 《隨書·經籍志》錄有《裴子野集》14卷,已佚。

裴子野(469~530)

正文

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字幾原。河東聞喜(今屬山西省)人。裴松之的曾孫。少好學,善屬文,初入仕為齊武陵王國左常侍。入梁後歷任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等職。後被吏部尚書徐勉推薦為著作郎,掌國史及起居注,又兼中書通事舍人,掌中書詔誥。當時符檄,多出其手。大通元年 (527)轉鴻臚卿領步兵校尉。死於任上。
裴子野繼曾祖先業,撰《宋略》20卷,沈約深為讚賞,說“吾弗逮也”。全書已散佚,僅有若干片斷,見於《建康實錄》、《通典》、《通》,以《文苑英華》所載《宋略·總論》較完整。此文陳述劉宋興亡史,敘事簡捷,明暢易曉。《梁書·裴子野傳》稱“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他曾著《雕蟲論》,對當時“深心主卉木,遠致極風雲,其興浮,其志弱,巧而不要,隱而不深”的文風進行批評。他的作品一般都質樸無華。如普通七年 (526)所作《喻虜檄文》:“今戎醜數亡,自相吞噬,重以亢旱,彌年穀價騰踴,丁壯死於軍旅,婦女疲於轉輸,虐政慘刑,曾無懲改。”筆力遒勁,與堆垛典故的駢體差別甚大,頗有秦漢遺風。
裴子野詩今存3首,其中《詠雪》較有情致。
《隨書·經籍志》錄有《裴子野集》14卷,已佚。其詩文今見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及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