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1575~1630)

袁中道(1575~1630)

正文

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中進士,授徽州府教授,後歷任國子博士、南京禮部主事、吏部郎中等職。
袁中道與其兄宗道、宏道被稱為公安派。在“三袁”中,他的成績僅次於宏道。其文學主張與宏道基本相同,強調性靈,“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應酬格套之習”(《中郎先生全集序》)。他較兩兄晚歿,後來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已有“為俚語,為纖巧,為莽蕩”(同前)的流弊,所以晚年又形成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思想,提出“不效七子詩,亦不效袁氏少年未定詩,而宛然復傳盛唐詩之神則善矣”(《蔡不瑕詩序》)。這是他與兩兄稍異之處。
袁中道作品以散文為優,遊記文如《游石首繡林山記》、《游鳴鳳山記》、《金粟園記》、《玉泉澗遊記》等,情景交融,描摹入微;尺牘文如《寄蘊璞上人》、《答潘景升》、《與曾太史長石》等,直抒胸臆,文筆明暢;日記《游居柿錄》,多有精粹文筆,對後世日記體散文有一定影響。詩歌亦疏朗清新,偶有關心民瘼之作。但他的詩文主要以山水寄情、酬酢應答、感時傷懷為內容,思想平泛,藝術上也創新不多,與其文學主張不能相稱。
袁中道的著作有《珂雪齋集》20卷、《游居柿錄》(即《袁小修日記》)20卷。

配圖

袁中道(1575~1630)袁中道(1575~1630)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