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頭磯

螯頭磯

螯頭磯,位於山東省臨清市汶河分汊處,是京杭大運河岸邊的標誌性建築,是歷代名人墨客登臨攬勝賦詩抒懷之所。螯頭磯古色古香,是中國歷史文化寶貴的遺產。

簡介

螯頭磯

螯頭磯為京杭大運河岸邊的標誌性建築,是歷代名人墨客登臨攬勝賦詩抒懷之所,同時,螯頭磯是臨清旅遊區的一大景點,是中國歷史文化寶貴的遺產。明朝李動陽有詩《螯頭磯》云:“十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據說歷史上有位書生去京試前曾在此燒香許願。說自己此番若能獨占鰲頭,就一定重謝神明。誰知那人真的中了狀元。故此,這兒也就成了應試書生們頂禮膜拜的地方了。

門票價格:5元

門票說明:學生證、老年證3元;軍官證免費

景區氣候

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0~2741.8小時之間,全市平均氣溫12.8~13.4℃,全年降水量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為56~68%,無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風和偏南風。

周邊旅遊景點

舍利塔清真寺五樣松鈔關張自忠紀念館季羨林資料館葡香園

周邊購物場所

臨清華聯大家庭超市義烏商貿城

周邊餐飲住宿

臨清賓館天上人間大酒店新世紀大酒店御春大酒店

景區交通

臨清汽車站,位於臨清市東環路中段,東鄰京九鐵路臨清火車站

螯頭磯螯頭磯
義烏商貿城,是國家二級汽車站,該站占地面積38畝,資產總額600佘萬元,年營業收入2200萬元,日發班車600佘班,傳送旅客8000人次,營運線路53條,現有職工120人,有四個分站,分布於城區的周圍,是通向河北省的重要樞紐。

臨清千千佳物流園,有各種類型和噸位的車輛,並開辦貸款購車和車輛掛牌等服務。聯繫電話0635—2322357。
臨清是目前聊城市唯一的省轄縣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漳衛7目和古運河交匯處,與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東省西進、晉冀東出的重要門戶,是京九鐵路自北向南進入山東省的第一站,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從市區穿過。全市版圖面積960平方公里,總人口72萬,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現轄9鎮3鄉4個辦事處,599個行政村。

臨清簡介

臨清歷史悠久,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西漢初年即以清淵之名設縣制,後趙建平元年(公元330年)因濱臨清河而改禰I自清,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代以後,臨清憑惜“地據神京之臂,

螯頭磯螯頭磯
勢扼九省之喉”的地理優勢,依靠大運河漕運興盛而迅速崛起,明清之際達到鼎盛期,經濟發達,文化興盛,為當時中國30個大城市之一,在當時中國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時臨清是中國最重要的商貿流通中心、最重要的稅收中一心、最大的貢磚燒造中心和中國北方曲藝的發祥地。“南有蘇杭、北有臨張”、“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正是昔年臨清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

臨清物華天寶,人傑地是,運河文化積澱尤為豐厚。境內擁有名勝古蹟6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運河鈔關為中國古代運河八大鈔關中僅存的一處,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舍利寶塔為運河四大名塔之一;清真寺為中國著名伊斯蘭教寺廟;鰲頭磯為運河岸邊的標誌性建築,是歷代名人墨客登臨攬勝賦詩抒懷之所;以臨清貢磚建造的北京故宮、天壇、清東西陵等古建築,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唐代音樂家呂才、明代著名詩人謝榛、明代反稅監義士王朝佐、當代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學界泰斗季羨林等,均為臨清人民的傑出代表,文功武略,千載流芳。臨清還是武訓興學所在地、山東快書誕生地和《金瓶梅》故事背景地,是著名的京劇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醬菜之鄉。臨清的飲食文化別具風格,遠近聞名,傳統小吃融匯南北,花樣繁多,風味獨特。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螯頭磯螯頭磯
立足臨清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實施“工業立市”、“商貿興市”、“科教強市”和“開放帶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了長足發展。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61.5億元,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 8:58:2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3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4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56.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44.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達到43.2億元。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1―9月份,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6。1億元,同比增長19.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7億元,同比增長20.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1億元,同比增長28.15%;各項存款餘額63.89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8.9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5.58億元,分別較年初增加7.28億元、4.62億元和2.64億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