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門島

頭門島

雀兒岙村位於臨海市東南75公里的東海上雀兒岙島上,離大陸海岸線最近點約20公里,是海島村。原屬頭門鄉,現屬上盤鎮。北臨三門灣,南與田岙島相鄰,東與漁山列島相對,西與白沙碼頭隔水相望。總面積5.9平方公里,轄跨頭、小岙2個自然村。村委會駐地跨頭。村以所在地雀兒岙島而得名。1992年,全村有66戶,242人。有6700畝山林,140畝耕地。有28艘機動船,以漲蝦捕魚為主,兼養殖紫菜等。人均純收入達4041元,居臨海市各村之首。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頭門島頭門島西南端

頭門島位於臨海東南的東海上,東北與東磯山島相鄰,西離白沙山島最近,南與撐機山、百夾山島相望,是椒江口、台州灣出海所經的第一個“頭門”,故稱頭門島。

簡介

頭門島頭門島

島上面積3.8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05.8米。一般天氣情況下,在頭門島用肉眼就能清晰地辨別一江山島的輪廓。

臨海(頭門)港區

頭門島碼頭頭門島碼頭

臨海(頭門)港區位於台州灣北側,處於台州中心港區位置,水深條件良好,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線長約5公里,通過連島公路建設,可成為與大陸相連的近海島港,有良好的發展前途。臨海(頭門)港區開發研究已通過數學、物理模型試驗對頭門島港址進行了重點研究,結果表明該港址具備港口開發前景,可建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泊位。港區綜合開發效果巨大,圍塗空間巨大,臨港型工業開發條件得天獨厚。該港區是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的綜合性樞紐港區,將以發展深水泊位為主,為台州市及周邊腹地內外貿運輸服務,並具有發展臨港工業和物流園區功能。臨海(頭門)港區將按照“中心城市港口、工業港和旅遊港”的“三港”定位,逐步行爭取“兩個實現”。就是通過海門區港功能的逐步外延和轉移,實現海門港的河口港向臨海(頭門)港區海港的轉變,通過圍塗和拋壩促淤等填海工程的實施,實現台州城市的東擴。

臨海最後解放——頭門島

頭門島集結的共軍攻島船團頭門島集結的共軍攻船圖
東磯列島由頭門、田岙、蔣兒岙等島組成,頭門島是國民黨把守一江山島的門戶,為蔣軍情報組、自衛隊、偽鄉保長等70餘人盤踞,是蔣軍特務來往大陸之立足點。蔣軍艦艇經常保持2至3艘活動於一江山島和諸島之間,封鎖我南北航運,劫掠我商船、漁船。要解放一江山島、大陳島,必先解決頭門島之敵。
1954年4月25日、26日,總參謀部兩次電示華東軍區:應抽調一個團部隊,進駐並固守田岙、頭門,配合海軍執行保護漁業生產和確保該區海上運輸安全。海軍也根據總參謀部電示精神指示華東軍區海軍,在配合陸軍進駐東磯列島時,必須派艦艇和海軍航空兵掩護守島部隊,以打擊敵人可能進行的海、陸、空聯合反撲。
頭門、田岙、蔣兒岙島於1951年5月曾被人民解放軍解放後,但沒有駐軍,成了浙東海上敵我間的游擊區域,敵人除經常派遣特務武裝人員潛伏其間,有時也從一江山島派部隊在海軍掩護下爬上田岙島和頭門島。劉廉一擔任大陳地區司令後,更積極企圖占領頭門等島,建立大陳外圍據點,作為進擾我浙東的前進基地。解放軍陸軍60師180團和公安48團2營,在海、空軍掩護下,搶先占領這些島嶼,為解放一江山、大陳等敵占島嶼創造有利條件。
為確保以一江山島登入作戰為核心的大陳列島戰役的勝利,浙東前線指揮部決定選擇東磯列島作一次實戰試驗,動用部分空軍殲擊機、海軍護衛艦,配合陸軍分隊攻占國民黨軍的前哨據點東磯列島,以便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適應渡海作戰,為一江山島登入作戰積累經驗。
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指揮這次戰鬥,以步兵60師組織前指,率第180團、公安48團2營及各加強分隊,由溫州水警區炮艇大隊及戰艦大隊配合,在海軍航空兵2師支援下,進占三島。殲捕島上匪特後,立即轉入防禦,堅決打擊反撲之敵。
東磯列島戰鬥是從1954年5月11日開始準備的,僅4天時間各地被調集的艦艇、船隻都集結在海門港、牛頭宮、三門灣待命。1954年5月15日夜,以180團團指率一營、公安48團8連配屬團工兵連、師野炮連、58師重型迫擊炮連、77師高炮營和178團57戰炮連、75無后座力炮連及178團、179團高機排,他們分別搭乘福建水兵師8艘登入艇和7艘機帆船,由該團參謀長李鵬和1營營長吳慶龍率領,於15日19時從海門起航進攻頭門島,21時在皮廂里登入。這個島上沒有敵武裝部隊,僅有一些匪特的情報組和聯絡站。在我登入部隊剛到島上時,還有不少特務在老百姓家裡賭錢,跟女人胡鬧,當即就被我軍抓獲了20多個,後來還跟蹤破獲了不少敵潛伏大陸的關係網。
以60師180團(欠一營)配屬師工兵連、高炮營、戰炮連,公安48團山炮連、野炮排,59師重炮連,他們分別搭乘舟山基地登入大隊的“碾莊”、“衛崗”兩艘登入艦和19艘機帆船,於5月15日19時由團長吳國祥、政委馬丁率領,從牛頭宮起航,21時40分攻占田岙。在登入過程中,未遇大的抵抗,敵人除少數逃跑外,其餘均為我俘獲。
以公安16師48團2營、配屬57戰防炮兩門、高機一個排,乘浙江軍區海防第1大隊7艘登入艇和8艘機帆船,由該團政委孟克明、二營營長黃少山和海軍盧輝率領,於5月15日19時從三門灣沿江村起航,22時攻占蔣兒岙。步兵登入後,未遇敵人抵抗,敵人全部潛伏山洞,天亮才肅清。
22時,三支部隊先後登入完畢。此次登入戰鬥,共俘敵大隊長以下66人,擊斃7名,勝利完成任務。60師前指隨即進駐田岙,組織部隊轉入守備。按規定除留交通船外,其餘船隻於16日3時全部返航海門,集結待命。
我軍進占頭門、田岙和蔣兒岙島的當夜,大陳島敵軍司令劉廉一驚呼,大發雷霆,衝著副官罵道:“共軍攻擊我東磯列島的企圖,我們司令部事前毫無所知,艦隊乾什麼吃的?飛機都到哪裡去了?馬上給我查清楚。東磯列島被解放軍占領,我們怎么向蔣總統交代?”他一面向台灣告急稱:共軍一個師進占頭門、田岙、蔣兒岙,請求蔣總統增派一個師的兵力,在美國第7艦隊直接掩護下,反擊頭門諸島,並要求美軍轟炸上海、寧波機場;一面命“大康號”旗艦等5艘艦艇在其空軍配合下前來反擊。
其實,我軍進占島嶼的步兵,連同公安部隊在內,總數不過1個團。
我軍進入頭門、田岙、蔣兒岙島之後,連夜轉入緊張的島嶼設防。指戰員們思想上早有準備,大家知道進占這些島嶼並不困難,主要的還在於進占後,要全力對付敵海、空軍可能的反撲。所以,登島以後,馬上就忙著構築工事、建簡易碼頭、修建公路……
我軍攻占了東磯列島,控制了三門灣,使大陳、一江山、漁山之敵完全暴露在我軍打擊之下。張愛萍將軍立即將4門海岸炮布置到頭門島,使大陳島和一江山島的敵人完全落進了我軍炮兵火力覆蓋之中。
東磯列島解放後,大陳島敵軍司令劉廉一企圖組織1個師的兵力向我軍反擊,但未獲台灣美蔣當局批准。於是他就以海、空軍“優勢”向我軍實施反擊。
5月16日至20日,蔣軍出動飛機78架次,配合海軍艦艇進行海、空軍聯合反撲。我海、空軍立即迎戰擊落敵飛機6架,擊傷飛機3架及炮艦3艘,敵反撲被粉碎。在我海、空軍的有力支援下,守島部隊掌握了頭門、田岙、蔣兒岙以北至石浦間的制海權。奪取三島,拔除了敵人前哨耳目,“清理了門戶”,掃清外圍,拉開了解放大陳島的序幕,為解放一江山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頭門島解放了,至此,臨海全境解放。

歷史沿革

雀兒岙村,周圍海域由雀兒岙小鵝冠磨龍坦仰天飯蒸水牛頭頸、小鑼一、小鑼二、大鑼一、大鑼二、大鑼三、茄花、前門嶼、沙崗嶼、石坦、外山等大小15個島嶼組成。海域遼闊,漁業資源豐富。但在1954年前,基本上是一片荒島,僅有13戶大陸漁民來島上搭廠開荒種紅薯度日。1957年起,有前所、杜橋、上盤等地漁民和農民陸續來島上定居。隨著居民的增多,土地的開墾,漁業生產逐漸發展。

自然資源

雀兒岙水域資源豐富,約有魚類43種、甲殼類27種、頭足類4種、其它2種。由於該島海域處於沿岸水系和大洋高鹽水系交匯區,故魚類隨著季節變化而品種比例也隨之變化。主要品種有:帶魚、黃魚、龍頭魚、暇虎魚、日本堤魚、黃鯽、銀鯧、中國毛蝦、細螯蝦、鼓蝦、蝦蛄、三疣梭子蟹、烏賊等。漁汛時節,商販雲集,跨頭、小岙的曬場上滿是魚蝦。雀兒岙漁豐林也茂,1954~1980年,全村6700畝山,90%以上都栽上了適應海島氣候的美國黑松、火炬松、柏木、木楂、苦楝、烏桕、苦竹、剛竹等竹木和白芒、五草芒、野青茅等草叢。村前屋後還栽上了多種果木,有柑桔、梨、桃、枇杷、楊梅、文旦、葡萄等。森林覆蓋率達77.2%。綠化給放牧創造了條件。

旅遊勝地

村區周圍有烏沙頭、石坦島和雞籠山等旅遊勝地。
烏沙頭,位於東磯島南面海灘上,因沙呈黑色,故名。烏沙頭東西兩面瀕海,危岩如石林一樣壁立海邊,構成各種姿態的畫面,有令人看不夠猜不透之感。特別是烏沙在陽光折射下,象金子般閃閃發光,好似金沙金地。同時,受海潮沖洗,各種貝殼十分豐富。這裡貝殼五光十色,拾了又生,生了又拾,象個拾不完的貝殼倉庫。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夏季要是躺在沙灘上納涼,近景能看到一排危岩象屏風一樣挺立,遠景便是浩翰無際的大海,海浪有節拍地起伏,海風習習,傾刻就會使人消除疲勞。石坦,位於雀兒岙島西南,是頭門至雀兒岙的必經之地。由三個小島組成。其中間小島隨潮水漲落時隱時現。潮水漲時,三島並二島。潮水退時,中間小島將左右兩島連成一片,三島成一島。潮漲時,近看那中間小島被潮水淹沒僅留一塊象口袋一樣巨岩,傳說是一隻炊皮袋。遠看那中間口袋又成一隻香爐。還隨潮候不同而換景,整個島像猜不透的迷宮。

優美傳說

雞籠山位於田岙島。山下有兩個天然浴場,稱粗、細沙頭浴場。山腰有兩塊巨岩,就像兩隻相戀的獅子。更奇妙的是山頭有二塊奇妙的岩石,一塊象雞籠,一塊象只雞,故人們稱之為雞籠山。
說起雞籠山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故事呢: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下住著一位勤勞善良的老漢,他很窮,常年以打獵、采野果度日。一日,他陡然發現樹林中有一窩失去“媽媽”的小雞,餓得“嘰嘰”直叫,於是,他就把它們抱回家飼養。豈料,好事成雙,沒過兩日,老漢又在後山的一個小山洞旁發現一頭受傷的野牛犢,他把它拉回家精心治療,餵養。在老漢周密照料下,小動物們都逐漸長大了。老漢放它們歸山,它們誰也捨不得離開這位好心的老漢,都深情地圍著老漢直打轉轉。目睹此情,老漢亦依依不捨,就把它們都留下餵養。小牛漸漸成了大牛,長得很健壯,力氣也很大,它白天幫老漢拉犁開荒;小母雞也長大了,不斷下蛋,給老漢增加收入;可那些長大的公雞卻感到慚愧,因為,它們什麼事也未幫老漢做。又過了些年,老漢常常嘰咕道:“如果有人在天亮時叫我起床就好了。”不料,老漢的話讓在一旁的公雞聽到了。於是,它們每天五更就“咕咕嗡……”地叫起來了。公雞的叫聲,喚醒了老漢,公雞也派上了用場。老漢從那時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裡的牛、雞各盡所能,老漢的日子過得很紅火,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好心的老漢又想:要是四鄉八鄰的莊稼人都能聽到雞叫,按時作息,那該有多好呢!老漢想到做到,他毅然決然地把那些公雞放到山巔上,又不辭勞苦地砌了一個碩大的雞籠。老漢的目的達到了,鄉鄰們也都富起來了,雞籠山也聞名遐邇了
雀兒岙與桃渚的南門坑是一水相接的天然海濱浴場,建有飯店、招待所,還配備了快艇,形成了桃渚--雀兒岙"三日游",堪稱旅遊、療養、度假勝地。

重要的地位

海闊水深的台州灣頭門島海域,有著26公里長的海岸線。這片曾經歷了血與火洗禮的海域,一度時期幾乎被人遺忘。金敏是頭門港區第一任主任,回憶起2008年初第一次來到頭門港區工作時的情景:“白天幾乎看不到人,更不要說晚上了。夜深人靜時,海風呼嘯而來,聽起來像鬼哭狼嚎,讓人膽戰心驚,哪裡有什麼漁舟唱晚的詩情畫意。”
臨海市開始研究港口經濟的時間是2003年。當人們將眼光聚焦到頭門島上,當專家們通過數學、物理模型試驗,對頭門島港址進行了重點研究,結論表明具備良好開發前景,可建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泊位時,這片海水逐漸升溫,這些島嶼漸成熱土。
“台州地闊海溟溟,雲水長和島嶼青。”台州海岸線漫長,島嶼眾多,台州人對大港口求之若渴,期盼已久,一直在尋找一個大港口。台州撤地設市、異地建市一個根本性的依據就是椒江有個海門港,希望能夠以海門港為依託建立中心城市。台州市第一次黨代會、人代會提出要把台州建設成為科工貿發達的現代化港口城市。2000年台州市第二次黨代會和人代會提出“四大”戰略,即“大工業、大城市、大交通、大港口”,仍然把建設大港口作為台州市建設的一大目標。
但海門港水淺淤積嚴重,與人們想像中的大港口相去甚遠,以至於台州市從1997年開始構築長順壩,希望借潮漲潮落之力疏浚椒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當頭門港的面紗被揭開時,不少人驚呼:“這是台州人民理想中的真正的大港口!” 這樣一個大港口,已不僅僅是臨海的港口,更是台州的港口,甚至是浙江的港口。
市委書記陳鐵雄在今年的黨代會報告中鄭重提出“主攻沿海”,“實施沿海開發戰略,全面邁向濱海時代”,“把港口開發作為沿海產業帶建設的龍頭工程來抓,重點抓好頭門港和大麥嶼港開發”。市長吳蔚榮在今年的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以大港口開發為龍頭……加快台州港中心港區(臨海)、大麥嶼港區、疏港公路和多用途碼頭建設”。
“頭門港區是台州沿海產業帶的重中之重、希望所在、關鍵所在,是實現台州從內陸時代向陸海聯動時代戰略性轉變的制高點。”陳鐵雄在台州港頭門港區考察時說,要求把頭門港區定位為台州港的中心港區,進一步加快開發建設,早日投入使用,帶動整個台州港的發展,帶動台州沿海產業帶發展,帶動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