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草[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虎尾草[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虎尾草[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虎尾草(學名:Chloris virgata Sw.)是禾本科,虎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高可達75厘米,徑光滑無毛。葉鞘背部具脊,包卷鬆弛,葉片線形,兩面無毛或邊緣及上面粗糙。穗狀花序,指狀著生於稈頂,常直立而併攏成毛刷狀,成熟時常帶紫色;小穗無柄,穎膜質,第一小花兩性,外稃紙質,呈倒卵狀披針形,第二小花不孕,長楔形,僅存外稃,穎果紡錘形,淡黃色,光滑無毛而半透明,6-10月開花結果。 遍布於中國各省區;生長在海拔可達3700米的路旁荒野,河岸沙地、土牆及房頂上。兩半球熱帶至溫帶均有分布。 該種為各種牲畜食用的牧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形態特徵

虎尾草 虎尾草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2-75厘米,徑1-4毫米,光滑無毛。葉鞘背部具脊,包卷鬆弛,無毛;葉舌長約1毫米,無毛或具纖毛;葉片線形,長3-25厘米,寬3-6毫米,兩面無毛或邊緣及上面粗糙。

穗狀花序5至10餘枚,長1.5-5厘米,指狀著生於稈頂,常直立而併攏成毛刷狀,有時包藏於頂葉之膨脹葉鞘中,成熟時常帶紫色;小穗無柄,長約3毫米;穎膜質,1脈;第一穎長約1.8毫米,第二穎等長或略短於小穗,中脈延伸成長0.5-1毫米的小尖頭;第一小花兩性,外稃紙質,兩側壓扁,呈倒卵狀披針形,長2.8-3毫米,3脈,沿脈及邊緣被疏柔毛或無毛,兩側邊緣上部1/3處有長2-3毫米的白色柔毛,頂端尖或有時具2微齒,芒自背部頂端稍下方伸出,長5-15毫米;內稃膜質,略短於外稃,具2脊,脊上被微毛;基盤具長約0.5毫米的毛;第二小花不孕,長楔形,僅存外稃,長約1.5毫米,頂端截平或略凹,芒長4-8毫米,自背部邊緣稍下方伸出。穎果紡錘形,淡黃色,光滑無毛而半透明,胚長約為穎果的2/3。染色體2n=20(Moffett, 1949),26(P. T. Thomas,1940),40(Krishnaswamy, 1940)。花果期6-10月。  

近種區別

虎尾草[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虎尾草[禾本目禾本科植物]

本種為各種牲畜食用的牧草,由於分布廣,體形變異幅度甚大,如植株的高度、葉片長度、花序長度等在各地不同生境的標本上可相差1-3倍,但小穗除穎外只有2苦、不孕外稃發育良好、頂端截形等特徵是穩定的。  

生長環境

多生於路旁荒野,河岸沙地、土牆及房頂上。  

分布範圍

遍布於全國各省區;兩半球熱帶至溫帶均有分布,海拔可達3 700米。模式標本采自西印度群島(安提瓜島)。  

繁殖方法

虎尾草 虎尾草

種子繁殖。5月初萌發幼苗,5月中下旬出現高峰,以後隨降雨或灌溉出現1-2個

高峰,6-7月仍屢見幼苗發生。花果期為7-10月。種子經冬眠後萌發。

用種子和分株法繁殖均可,但生產上多用種子播種建立人工草地。一般於4-6月播種。條播的行距為50cm,播後覆土1-2cm,每公頃播量為2-4kg。也可撒播,每公頃播種量為8一10kg。因種子細小,播種時需摻拌粗糠、鋸末或糞末一起播種。試驗證明,非洲虎尾草適宜同首苜蓿混播,亦可播於銀合歡(Leuc-aenaleucocophala)、木豆(Calbnuscajan)的行間。有時生產上也將它與生長緩慢的禾草如達利雀稗(PaspalumsP.)等混播,能加速草群覆被地面。在玉米、棉花行間混播,亦甚成功。用分株法繁殖,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扦插即可。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比較簡單。一般苗期應除雜2-3遍,待封壟後,則不需鋤雜。在每次放牧或刈刻後,最好能結合灌水追施廄肥和化肥。新建的非洲虎尾草草地,在第一次放牧或刈割前,應使其充分生長,並讓它開花結實,應減少利用次數。生長2年以上的草地,一般每年利用3-5次為好,適宜輪牧;連續重牧往往導致雜草的侵入。刈制青乾草,適宜在開花初期收割。採收種子比較容易,當種子黃熟時,可以一次性收穫。  

主要價值

藥用

虎尾草 虎尾草

虎尾草總提取物以2smg/kg給家兔靜脈注射,有明顯而短暫的降壓作用。總提取物能抑制去甲腎上腺素、高鉀所致離體兔主動脈條收縮,IC50分別為112.2±13.6μg/mL、82.15±13.2μg/mL,並表現明顯的量效關係;3×10 g/mL總提取物使去甲腎上腺素對兔主動脈條的量效曲線非平行右移,且 最大反應受到抑制總提取物對去甲腎上腺素及高鉀所致的肺動脈及腸系膜動脈條收縮均有解痙作用。總提取物能拮抗5-羥色胺及高鉀所致牛腦基底動脈條收縮,IC50分別為51.08±8.5μg/mL、40.05±10.6μg/mL。水蘇麻根提取物對組胺或高鉀去極化後Ca誘發的豚鼠結腸帶收縮有明顯抑制作用,量效曲線表明該提取物呈非競爭性拮抗作用。在無Ca液中該提取物類似罌粟鹼,能抑制胺誘發的結腸收縮。說明水蘇麻對結腸細胞內Ca所致收縮有明濕抑制作用,對細胞外Ca所致收縮無明顯影響。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主感冒頭痛;風濕痹痛;瀉痢腹痛;疝氣;腳氣;癰瘡腫毒;刀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外用:適量搗絨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經濟

虎尾草為暖季型禾本科多年生草種。起源於非洲,1902年引入美國,現廣泛分布在北緯18~33.4oN,南緯25.7oN的熱帶地區。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重要的牧草和水土保持作物,有些地區也用它來建植非常耐低養護及耐旱的草坪。  

化學成分

虎尾草 虎尾草

虎尾草條紋花葉病毒(CSMV)屬於雙生病毒,其基因組為單鏈環狀DNA。但在被侵染的植 物中可形成複製型的病毒雙鏈DNA。寄主植物為單子葉植物的雙生病毒有CSMV、玉米線條病毒(MSV)、玉米矮縮病毒(MDV)和馬唐線條病毒(DSV)等。本研究的目的是企圖用這類病毒對單子葉植物的侵染性構建禾穀類植物的基因轉移載體。  

莖葉含毛萼甲素、乙素(eriocalyxinA、B),毛萼晶(maoecrystal)A、B、C、D、E、F、G,棕櫚酸(palmit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acid),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acid)以及毛萼晶(maoecrystal)I、J、K,香茶菜甙(rabdoside)1,2。  

不為人熟知的植物

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有葉綠素,沒有神經,沒有感覺。分藻類、菌類、蕨類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萬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