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占臣

蘇占臣,男,1928年生於易門縣小街鄉(解放前為上定鄉)甲浦村委會飛家村。父親是老實本分的農民。母親聰明賢惠,勤於農事,善於管家,擅長做生意。後來其兄蘇占清從南京讀書回來後,因做生意發了財,買了田地,建蓋了房屋,漸漸成為當地殷實富戶。

基本信息

簡介

蘇占臣,生於(解放前為上定鄉)甲浦村委會飛家村。父親是老實本分的農民。母親聰明賢惠,勤於農事,善於管家,擅長做生意。後來其兄蘇占清從南京讀書回來後,因做生意發了財,買了田地,建蓋了房屋,漸漸成為當地殷實富戶。蘇占臣從小熱愛勞動,喜歡讀書,愛看《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愛聽劫富濟貧、殺贓官、安百姓、仗義疏財的故事,特別喜歡陳茂吉、楊家貴1936年至1937年組織農民游擊武裝,在楚雄、易門、雙柏、祿豐等縣劫富濟貧、打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故事。他同情窮人,立志高遠,愛主持正義,打抱不平。他讀書用功,成績優秀,在學生中威信很高。小街國小畢業後,於1942年考入易門初級中學讀書。一 在參加學生運動的鬥爭中不斷成長。1945年,蘇占臣考入昆明中山中學讀書。 1948年6~7月,昆明大中學校革命師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對美國扶持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1950年在革命中犧牲,年僅22歲。

成長經歷

20世紀40年代的易門中學,教師多數是西南聯大的學生,他們具有強烈的抗日愛國思想和民主主義思想。在學校進步教師的影響和培養下,蘇占臣思想覺悟迅速提高,他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大事,除努力學好文化課外,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歌詠隊,演唱《義勇軍進行曲》、《八路軍軍歌》、《游擊隊歌》、《大刀進行曲》等抗,戰歌曲,用歌聲喚起、激發學生和民眾抗日救亡的積極性。他還積極參加辦牆報、演講會、募捐等活動宣傳抗戰,獲得師生們的讚揚,自身素質也得到很大提高。1945年,蘇占臣考入昆明中山中學讀書。在被稱為“民主堡壘”的昆明,蘇占臣如魚得水。在學校里,他如饑似渴地閱讀《新華日報》、《大眾哲學》、《新人生觀》以及從解放區傳來的文藝作品,進一步提高了思想覺悟。1945年12月,他積極參加昆明“一二·一”愛國民主運動,與同學們一起參加罷課,冒著生命危險上街遊行,散發傳單,向民眾宣傳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情況。1946年7月,他積極參加抗議國民黨反動政府殺害李公僕、聞一多的鬥爭,以及後來的“抗議美軍暴行”運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助學運動”和“人權保障”運動。由於他在鬥爭中堅強勇敢,立場堅定,於1948年初被吸收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雲南民主青年同盟(簡稱“民青”)。
1948年6~7月,昆明大中學校革命師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對美國扶持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他積極參加集會、遊行,書寫標語,堅守南菁中學……在鬥爭中他總是沖在前頭,團結同學,英勇頑強,發揮了骨幹作用,表現突出,被國民黨反動軍警抓捕,先關押在陸軍監獄,後又被轉到南菁中學“夏令營”(變相集中營),接受國民黨所謂的“整訓”。在“夏令營”,他和同學相互勉勵,暗中約定保守組織秘密,不出賣同學,想方設法、機智巧妙地與敵人展開鬥爭。

革命經歷

領導易門上定鄉武裝起義
1948年8月初,蘇占臣在昆明地下黨和獄中臨時黨支部的幫助下逃出了“夏令營”,帶領李達三、陳紀等幾個“民青”學生回到他的家鄉小街,以教書為掩護,配合先期到小街大村毓俊國小教書的“新聯”成員陳光華、龍德華(陳光華之妻)開展地下革命鬥爭。為便於隱蔽,蘇占臣在小街中心國小教書,李達三到舊縣國小教書,陳紀留在大村毓俊國小教書,其他人則介紹到楚雄、祿豐等地。蘇占臣把學校作為傳播革命思想的陣地,在課堂上常找機會給學生灌輸進步思想,選一些思想進步、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教學生。他給學生出的作文題,緊扣現實生活,如《哥哥為什麼被抓去當兵》、《爸爸手上的老繭》、《文明棍》、《媽媽臉上的皺紋》、《我家的糧食哪裡去了》等,使學生通過作作文,觀察社會不平等現象,培養學生的革命精神。他還把學生的作文逐字逐句進行修改,選擇寫得好的讓學生謄抄後,拿到小街大橋頭(集市中心)貼在牆上,讓民眾閱覽。既展示學生學習成果、鼓勵學生學習,又潛移默化啟發教育民眾。課餘時間,蘇占臣總喜歡接近學生,和學生一起聊天、講故事,教唱進步歌曲。他常給學生講《文天祥》、《李自成進北京》、《水滸傳》等故事,教唱《螃蟹歌》、《金鳳子開紅花》、《豌豆芽》、《年輕的朋友趕快來》、《團結就是力量》、《山那邊有個好地方》等歌曲。上定鄉屬邊遠山區,經濟落後,民眾貧窮,上定鄉中心國小各方麵條件簡陋。蘇占臣到校後,將十五、十六兩個班的同學組成兩個募捐小組,利用小街趕街天上街宣傳募捐,把捐到的錢用來製作籃球架、購買籃球,平整球場,使籃球活動在學校開展起來,深受師生員工歡迎。當時上定鄉中心國小有初級部和高級部,高級部有十五、十六兩個班,蘇占臣在十五班教算術,在十六班教國語。他與學生相處得十分融洽,親密無間,把學生緊緊吸引在他的周圍,成為一支進步力量。
進步師生喜歡蘇占臣,而右翼教師卻排擠蘇占臣。當時上定鄉中心國小有孫姓、薛姓兩個教師,都是國民黨黨員和退役軍官,思想反動,對蘇占臣教學生唱進步歌曲、辦牆報等行為都看不慣,視為越軌行為,並密報給上定鄉鄉長兼中心學校校長王尊文以及副鄉長董有能,想把蘇占臣擠走。蘇占臣得知此情後,為把中心學校建成地下鬥爭的據點,採取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策略。
1948年9月的一天,蘇占臣讓十六班的班長魏正明和十五班的學生楊春禮趁當晚散自習教室沒有人時,在十六班教室黑板上書寫出:“同學們,薛老師回家了,請各人自習!”第二天早上第一堂課是薛上,十六班的學生王治福一早就在教室門外放風,遠遠一看見薛老師走來上課,他就發出咳嗽聲,這時全班同學就一個個從後門溜出教室到外面空地自習去了。薛到教室一看空無一人,心中十分生氣。他回到教務處,讓校工把十六班班長找來訓問:學生都到哪兒去了,為什麼不上課?班長回答說,黑板上不是寫出通知說您回家去了,讓我們自習嗎?薛大發雷霆地吼道:胡說,你們明明看見我來上課才從教室後門跑掉的。孫、薛二人又追問是誰指使,誰的主意,誰寫的通知,誰帶的頭,班長都說不知道。正追問間,十五班的學生董學義跑到教務處,進門就喊:老魏!(十六班班長)你還站這兒乾哪樣,快拿鑰匙開門煮飯了。當時十五、十六班的學生大多數都住校,自己煮飯吃。董學義邊說邊拉起十六班的班長就往外跑,孫、薛兩位大聲呵斥也不管用。孫、薛二人對此不甘心,跑到鄉公所去告狀。第二天晚上,鄉長王尊文、副鄉長董有能及鄉紳十多人到學校,將十六班班長魏正明和十五班學生董學義叫到教務處訓問。四十多位住校生聞訊也到教務處圍觀,蘇占臣也站在圍觀的學生當中,暗中給學生撐腰。魏正明見他們的蘇老師站在後邊,心裡就踏實,膽子也大,毫不膽怯地一一回答了鄉長的質問。鄉長見問不出其所以然,就想和稀泥了事。不想孫、薛二人不罷休,提出要開除魏、董兩個學生。在場的學生一聽都叫嚷:不能開除,要開除他倆就連我們一起開除得了!蘇占臣和其他鄉紳都插話說孩子還小,不能這樣處理。由於魏正明的父親是該校的老師,董學義的父親是保長,鄉長礙於關係和情面,加上怕引起學生鬧事,不想擴大事態,就訓斥了一通要好好讀書、要尊敬師長之類的話了事。孫、薛二人感到太丟面子,先後辭去教職離開了上定鄉中心國小。孫、薛二人走後,蘇占臣利用社會關係,推薦搞地下工作的樂士龍老師到中心國小任教。從此,上定鄉中心國小校基本掌握在進步力量的手中,成為傳播革命思想的陣地。蘇占臣常在課餘向學生了解情況,向貧苦農民作社會調查,掌握敵我情況。每逢星期六,他就隨同回家的學生一道到各村,找貧苦農民談心,宣傳解放戰爭的大好形勢,講組織起來爭取翻身解放的道理,發展農抗會員。經過上定鄉幾個地下同志緊張的工作,幾個月後,上定鄉已發展了200多農抗會員,團結了一大批基本民眾。
1948年9月,省工委派孫蘭英(施佩英,女共產黨員)到峨山,中共滇中地工委書記溫宗姜派孫蘭英到易門統一領導易門地下黨的革命鬥爭。10月,易門地下黨負責人孫蘭英等到上定鄉檢查工作,看到上定鄉可喜的工作成果,孫蘭英很高興,表揚了他們的工作。同時,孫蘭英根據蘇占臣的表現,介紹並批准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中旬,蘇占臣、陳光華接到孫蘭英送來的情報,得知縣政府已察覺上定鄉的革命活動,派遣縣常備隊特務長李樹民等4人到上定鄉進一步偵探,讓他們務必提高警惕,作好準備,以防敵人下毒手。面對此緊急情況,蘇占臣、陳光華立即召集趙小峰等有關人員研究應對措施。決定:第一,立即加強對舊縣、小街兩地農抗會的組織領導,如常備隊真的來人偵探,必要時就地解決常備隊派來人員;第二,分析判斷了縣常備隊副大隊長吳華三家去一平浪馱鹽的馬幫很可能近日內返回易門,待馱鹽馬幫返易途經小街時,則堵截馬幫收繳槍枝,為武裝起義作準備。11月22日下午,易門縣常備隊特務長李樹民帶著兩名隊兵以“了解上定鄉積穀情況”為名,到舊縣偵探農抗會的活動情況。由於事先得到情報,趙小峰與保長商量後,由保長出面設宴招待李樹民等三人,晚上將李樹民安排在與李樹民交情很好的王余臣家住宿,把兩名隊兵安排駐於保公所。有意識將他們分開,便於控制。以此同時,派李達三趕赴小街,向蘇占臣、陳光華報告常備隊來人偵察的情況。這天下午,正趕上縣常備隊副大隊長吳華三家經小街到一平浪馱鹽的馬幫已從一平浪返回到小街灣子村住宿。陳光華、蘇占臣決定舉行武裝起義。為穩妥舉事,避開上定鄉鄉公所眼線,陳光華、蘇占臣秘密召集附近村莊的農抗會員在小街毓俊國小內舉辦了一場文娛晚會,以此麻痹敵人。文娛晚會結束,來自羅尹、法本、七賢村的40多名農抗會員悄悄留下,按事先通知集中在毓俊國小待命。陳光華、蘇占臣宣布了起義決定和方法、注意事項,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由陳光華帶隊,包圍鄉公所,防止敵人翻牆逃竄;一路由蘇占臣指揮,直奔鄉公所大門。按照事先安排,由保長謊稱要進鄉公所打麻將,賺開鄉公所大門,20多名農抗會員蜂擁而入,一部分直撲鄉長宿舍,活捉了副鄉長董有能,一部分直撲常備分隊住房,收繳了全部槍枝彈藥(步槍20多支、子彈一批、手榴彈10枚)。當日鄉長王尊文住在易門縣城,未能抓獲。上定鄉“首戰告捷”,大大鼓舞了士氣。接著,蘇占臣又帶領農抗會員直奔灣子村,收繳吳華三家販運食鹽的馬幫的槍枝。蘇占臣對馬鍋頭宣布說:槍彈是革命的武器,我們借用一下,請統統留下,馬匹和物資你們可以帶走,交出武器彈藥,可以保證大家生命安全。這樣,繳獲馬幫大小槍枝11支。蘇占臣又派農抗會員趕往羅尹村,收繳原保長武光周掌管的槍枝7支。同時,向武宗周等8戶借得長槍13支。23日一大早,小街附近幾個村的農抗會員和民眾300多人集中到大村舉行慶祝大會,蘇占臣、陳光華在會上宣布上定鄉解放,並分別講了話。他們向民眾講明成立游擊隊的目的,是為了推翻國民黨反動政府,拯救貧苦人民,使人民民眾當家作主人,不受壓迫和剝削,人人有飯吃,有衣穿。號召游擊隊員們堅定武裝鬥爭的決心,將革命進行到底。緊接著,正式成立、組建了革命武裝隊伍,並分兵駐守通往小街的各主要道路關口,設崗布哨,防止敵人的破壞活動。
小街起義成功後,蘇占臣、陳光華立即派人給孫蘭英送信,報告小街起義成功的情況,請孫蘭英儘快趕到小街領導。同時,指派李達三連夜返回舊縣,向趙小峰報告小街起義成功的情況和舊縣相機起義的建議。為了儘快向全縣人民宣傳上定鄉起義成功的訊息,鼓舞和動員全縣人民同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加強革命力量,擴大政治影響,震懾易門反動當局,打擊敵人囂張氣焰,由趙小峰起草《雲南人民解放軍滇中縱隊成立宣言》,並用十八開紙油印20多份派游擊隊員和學生到小街和縣城散發、張貼。同時由蘇占臣以“雲南人民解放軍滇中縱隊”名義寫信給時任易門縣長聶子明、縣參議長王達三、縣政府槍械局倉管員吳躍東,做策反統戰工作。寫給聶子明和王達三的信件內容為:……你們必須立即放下武器,向雲南人民解放軍滇中縱隊繳械投降,順應歷史潮流,歸順民眾,這才是你們的唯一出路,否則,人民會將你們推向歷史的審判台!寫給吳躍東信件的內容是:“吳躍東先生台鑒:為了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小街、舊縣均已起義,可能你已知道。為對你的前途和命運著想,現給你指出一條光明道路,那就是必須向游擊隊投降,把你所保管的全部武器彈藥無條件地交給游擊隊,只有這樣你才平安無事。否則,游擊隊將對你採取措施。”
游擊隊四戰四捷
1948年11月26日,起義隊伍300多人,抬著繡有火炬的紅旗集中在大村進行動員。第二天前往惠民鎮(銅廠)包圍了鎮公所,鎮丁事前得知訊息逃跑。11月28日,吳華三率領縣常備隊高本輥中隊“進剿”上定鄉農民起義軍。事前,有兩名縣常備隊的偵察員被游擊隊捕獲,經審問得知吳華三帶的常備隊從萬寶廠經米茂鍋蓋山而來,孫蘭英、蘇占臣等研究決定在米茂鍋蓋山伏擊敵人。戰士們聽了要打吳華三的動員,個個摩拳擦掌,紛紛表示決心要英勇作戰,為民除害。戰鬥打響,戰士們高喊著“活捉吳華三”的口號,勇猛地向敵人衝去,常備隊措手不及。忽然又聽有人高喊:穿軍官服的就是吳華三!接著子彈紛紛向吳華三射來,嚇得吳華三脫下軍官服給司號員穿上,自己穿上士兵服往山溝逃命。穿軍官服的司號員被游擊隊當成軍官當場擊斃。敵軍失去指揮,全部潰散,紛紛逃命。游擊隊凱旋迴到小街。這次戰鬥,游擊隊斃敵1人,俘虜機槍手1人,繳獲輕機槍1挺,軍騎1匹。游擊隊在小街大村休整,總結經驗教訓,加強軍事訓練和指揮訓練,將年輕的200多人留下,其餘100多人動員回鄉生產,做好到峨山與峨山游擊大隊匯合的準備。12月3日,游擊隊從小街出發進駐銅廠,4日晨向峨山縣境出發,行進到萬寶廠諒山時與縣常備隊遭遇,游擊隊用土炮打啞了敵機槍,俘虜敵機槍手,敵軍潰逃,游擊隊員楊森負傷。此時,游擊隊接到情報:峨山游擊大隊已轉移,敵二十六軍一部已進駐峨山。孫蘭英、蘇占臣等領導人分析情況後認為,峨山已不能去,銅廠又無民眾基礎,於是決定將隊伍撤回民眾基礎較好的上定鄉。
在游擊隊成立的半個月內,取得了三次戰鬥勝利,游擊區域不斷擴大,游擊隊聲威大震,易門反動當局心驚膽顫,連續不斷拍電報到省、派人到省,要求省府派兵增援圍剿游擊隊。省府飭令祿豐縣常備隊到易門配合易門常備隊進剿游擊隊。同時派出國民黨二十六軍工兵營向易門進發。12月4日,祿豐縣常備隊67人由鄔文謨帶領,到達易門駐紮在窩德大村。孫蘭英、蘇占臣等獲此情報後,於當日夜率領游擊隊一部秘密前往窩德隱蔽埋伏。5日拂曉,游擊隊突然發起攻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激戰1小時,打死敵軍3人,俘虜鄔文謨及其士兵20人,繳槍20餘支,其餘敵人逃竄,戰鬥又取得了勝利。
窩德戰鬥獲勝後,游擊隊回小街大村休整。孫蘭英、陳光華、蘇占臣審訊了鄔文謨,鄔供出:國民黨二十六軍將派一工兵加強營前來上定鄉“進剿”。獲此情況,幾個領導開會研究,認為:峨山是不能去了,上定鄉距昆明又很近,國民黨軍工兵營可能很快到來。游擊隊經過幾次大的戰鬥,彈藥也不多了,敵我力量懸殊很大,硬拼不是辦法,只能化整為零分散隱蔽。於是,決定由武有興帶一部份戰士到峨山找峨山游擊大隊;蘇占臣、陳光華、龍德華等到昆明隱蔽尋找組織匯報;趙小峰是當地人熟悉情況,隱蔽下來繼續領導回鄉戰士同敵人鬥爭。會上,大家向孫蘭英提出,要她到峨山游擊隊去,她堅定地說:沒有上級組織的決定,我死也不離開易門,要留下來堅持鬥爭。12月6日下午6時,國民黨二十六軍工兵營及常備隊進入小街,在上定鄉進行殘酷的“清鄉掃蕩”。12月7日,趙小峰在轉移途中遭遇敵人,在激戰中被捕。王玉祥在敵人挨家挨戶“清鄉”中被敵人抓捕,受盡酷刑折磨,於12月16日被敵人殺害於小街文昌宮背後。在趙小峰被捕的當天,孫蘭英、王懷興在老鷹窩被農民楊振禮(解放後已被依法逮捕法辦)出賣,被工兵營抓捕後殺害於舊縣六里菁。
前仆後繼堅持鬥爭
蘇占臣到昆明隱蔽後,與省工委聯絡員倪之棟取得聯繫,匯報了易門地下鬥爭和武裝起義等工作情況。同時從報紙上獲知孫蘭英、趙小峰等戰友犧牲的訊息,他悲憤萬分。省工委總結全省地下鬥爭的經驗:外地幹部到異地他鄉工作,過於引人注目,容易暴露目標,而本地幹部回家鄉工作,容易隱蔽,便於開展工作。倪之棟傳達省工委精神並尋問蘇占臣還有沒有回鄉工作的條件。蘇占臣表示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給犧牲的戰友報仇,他堅決要求黨組織批准他回易門工作。得到黨組織同意後,蘇占臣於1949年初返回易門小街。蘇占臣認真總結上定鄉起義以來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他想方設法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書刊,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層次的思考。“如果鬥爭只是在有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末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他從這樣的話語和哲理中獲得巨大鼓舞和勇氣,又逐村挨戶聯繫隱蔽下來的游擊隊員繼續開展革命鬥爭。在鬥爭實踐中,他深感掌握武裝的重要性。經過幾個月準備,三月,終於組織了一支200多人的民兵武裝,再次解放了小街,將已被峨山游擊隊解放了的十街、老吾等地聯成了游擊區。蘇占臣率領這支武裝在上定鄉各個村寨開展反“三征”,維護地方社會治安。他們靈活機動,集中打擊敵人。1949年4月,蘇占臣集中了200多民兵,配合謝連祥領導的反蔣武裝圍攻易門縣城,因省保全第四團由昆明趕到易門增援,游擊隊未獲戰果撤回。由於上定鄉革命鬥爭的開展,上定鄉鄉公所不敢繼續設在小街,而搬到離縣城較近的舊縣去了,小街羅尹一片成為革命勢力控制區。各村的民兵、農會行使著一切權力,上定鄉形成兩個政權對峙的局面。蘇占臣還親自調查了出賣革命烈士孫蘭英的案件,審訊了楊振禮,按當時情況,處予罰款200元,用來購買槍枝彈藥,更好地打擊敵人,為烈士報仇雪恨。
1949年6月,蘇占臣再次到昆明找到黨組織,併到游擊區峨山甸中向滇中地委匯報工作。8月,根據滇中地委的指示,上定鄉在民兵的基礎上建立了40多人的武工隊,蘇占臣任隊長,李耀任指導員。為提高武工隊的戰鬥能力,蘇占臣、李耀對武工隊進行政治、軍事訓練。為活躍部隊文化生活,他們還自編歌曲教大家唱。如《定鄉人民要團結》,其歌詞大意是:定鄉人民要團結,團結的人民不可欺,團結是銀,團結是金,團結才能打敗敵人。定鄉人民要團結,團結的人民力量大,刀山敢上,火海敢下,要翻身,要解放,靠大家。《游擊隊歌》歌詞大意是:我們游擊隊,來自老百姓,拿起槍桿能打仗,掮起鋤頭能種地,不怕苦和累。我們游擊隊,團結如兄弟,為了人民得解放,敢把敵人拼倒地,嗨!嗨!拼倒地!有計畫地進行政治軍事訓練,提高了武工隊的素質,鞏固了游擊區。武工隊建立後,社會治安進一步得到維護。小街大村一農民工替私商挑布到川街賣,路經背陰山時,被土匪搶劫殺害。蘇占臣便派武工隊員前往調查,偵察結果,是羊角村的灑某和李某作案,即將灑、李二犯捕獲,在小街召開公審大會,將主犯灑某槍決,從犯李某處罰大米1 000斤,從此社會治安進一步穩定。上定鄉屬貧苦山區,武工隊的用糧和經費十分困難。蘇占臣和戰士們同甘共苦,過著十分儉樸艱苦的生活,他一年四季都穿草鞋和破舊衣服,恰似一個普通的農民戰士。武工隊缺糧時,他就說服父母把家裡並不充裕的糧食獻給武工隊食用。戰士魏開弟的褲子破了,他就把自己的褲子送給魏穿。這一年蘇占臣的母親辛辛苦苦養得一頭大肥豬,準備給他結婚辦喜事用,因鬥爭艱苦,革命工作繁忙,他說服了雙方父母和未婚妻推遲了婚期,並把這頭肥豬給戰士們改善生活。1949年9月,蘇占臣率領上定鄉武工隊攻打川街區政府。因敵人事前有準備,加之武器精良,未能攻克,武工隊撤回上定鄉。蘇占臣、李耀還率武工隊到寨腳公路線上截擊敵人汽車,解決槍枝、經費問題,同時鍛鍊、壯大隊伍,擴大革命影響。縣城反動派對上定鄉的革命武裝十分恐懼和仇恨,幾次派常備隊“進剿”。一次,乾元鎮鎮長、大惡霸吳華三帶領縣常備隊“進剿”,縣城地下黨組織將情報迅速報告蘇占臣,蘇便帶領戰士們轉移到老吾十街游擊區。常備隊趕到上定鄉,包圍了武工隊駐地,才發現是空營一座。吳華三氣極敗壞地大肆“清鄉”,抓了一些人,逼人逼槍,趕走了隊員家的牛馬,抓捕蘇占臣的母親和部分武工隊員家屬到易門縣城關押。舊縣“自衛大隊”,這期間也非常猖狂,派出劊子手徐和林帶領反動武裝,四處捕殺未轉移的武工隊員。他們殺害了窩德的王崇、何世功,七賢村的王鏡泉,法澤的王元希,法本的張躍山等人,整個上定鄉處在血雨腥風之中。敵人的瘋狂鎮壓,更激發了武工隊戰士的深仇大恨。“要為戰友報仇”的呼聲使吳華三不敢久留上定鄉而撤回縣城。為了拔掉敵人在上定鄉的釘子,狠狠打擊敵人,蘇占臣指揮武工隊,在李方英帶領的安(寧)祿(豐)羅(次)挺進隊支援配合下,從十街出發奔襲駐舊縣的李希堯“自衛大隊”,敵人聞訊連夜逃往迤棲,繼而逃往易門縣城龜縮。蘇占臣帶領隊員們及時了解調查王崇、何世功等五位武工隊員被害的情況,慰問了家屬,逮捕了勾結敵人的王連忠王廷柱、魏正倫,槍斃了罪大惡極的魏正倫,為死難同志報仇。1949年10月,蘇占臣所領導的武工隊解放了上定鄉全境,成立了人民政府,為紀念在小街英勇犧牲的孫蘭英等革命烈士,將上定鄉改名為蘭英區,成立了中共蘭英區委會。
解放易門縣城1949年冬,全國除西藏和少數地區外均已解放,此時解放大軍已向西南勝利進軍,滇中獨立團更加強大,十街根據地更加鞏固,易門地下黨的工作進展更加順利,已爭取了禹鵬帶領的縣常備隊第三中隊起義。蘇占臣接地下黨通知,帶領武工隊到米茂接應禹鵬起義,隨即解放了惠民鎮,爾後帶著隊伍匯集到十街游擊區。1949年12月初,易門護鄉團在十街建立,蘇占臣被任命為護鄉團團長。他致力於部隊的建設工作,為解放易門縣城作準備。他非常重視民眾工作和宣傳工作,每當十街和老吾趕街天,他都親自到街子上搭台演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宣傳民眾團結起來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和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發展的好訊息。12月中旬,易門縣除縣城和方屯壩子外,已成游擊區,形成農村包圍縣城之勢。300多人的縣常備隊減為只有兩個中隊200多人,只能龜縮在城區,守著縣城和二、三會街區,解放易門縣城的條件已經成熟。滇中地委委員、分管易門、雙柏片區的楊履然,同縣工委書記吳道源和蘇占臣研究決定解放易門。
滇中獨立團北進部隊前往解放易門,易門護鄉團積極配合。蘇占臣帶領兩個聯隊,負責江口和水橋一帶的設防任務,他觀察了地形,布置了任務之後,便同戰士們一道在水橋險要地段挖斷公路,日夜看守觀察,以防敵人從縣城逃跑和從昆明、祿豐增援。在大軍壓境的形勢下,經過和平談判,13日終於和平解放易門縣城。12月15日,易門縣城舉行慶祝易門解放大會,一萬多民眾參加會議。會上,滇中獨立團團長董治安和易門護鄉團團長蘇占臣講話,各族各界代表也分別作了大會發言。滇中地委委員、軍事部長楊履然代表中共滇中地委在會上宣布:易門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任命蘇占臣為易門縣人民政府主席,吳致虞為副主席。小街的親戚朋友得知蘇占臣當了縣政府主席,有的就去找他要工作,有的要位子、要好處,都被蘇占臣婉言回絕。他對來人說:回去轉告父老鄉親,人民政府剛成立,有許多事情要做,不要心存幻想,該種地的種地,該乾什麼乾什麼,努力發展生產,支援解放軍解放西藏,支援國家建設。他堅持原則的做法遭到個別人的非議,說他忘本,不近人情,不顧親情、友情,蘇占臣聽了一笑置之。蘇占臣地位變了,擔子更重了,但他從不驕傲,一心撲在工作上,虛心向老同志學習,密切聯繫民眾,順利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為保衛新政權壯烈犧牲
1950年1月,易門護鄉團進行擴軍整編。以蘭英區、匯川區、老吾地區三支武工隊幹部戰士為骨幹,發動民眾參軍,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滇中第四團”。3月,團長楊劍鋒調離,由蘇占臣擔任團長。護四團有200多名幹部戰士,下設3個聯隊,每個聯隊下設兩個分隊。3月8日,吳道源、蘇占臣等區以上幹部10多人到玉溪參加南下幹部與地方幹部勝利會師大會。會議傳達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精神;布置征糧任務;調整配備領導班子。蘇占臣回到易門後,按照地、縣委的安排部署,大力開展中心工作:以八級累進計征公糧。廣泛發動貧僱農,從政治上、經濟上削弱地霸勢力,同時也保證部隊、幹部、城鎮居民的糧食供給,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在這期間,蘇占臣帶領“護四團”深入區、鄉、村宣傳落實縣委中心工作,動員民眾恢復生產,掀起農業生產高潮,爭取多打糧食,增產增收,改善人民生活;宣傳勞動光榮,剝削可恥,揭露地霸壓迫剝削人民的罪行,提高人民民眾的階級覺悟,激發民眾自覺維護新生的區、鄉(行政村)政權的積極性,保衛勝利果實。那時,社會正處於新舊交替,治安問題比較突出。蘇占臣非常重視人民民眾的安全工作,著力抓維護社會治安。他派出武裝人員到軍哨、永靖哨等要隘關口護路,有力打擊盜匪、路霸,保護過往行人、商人安全;組織力量排查、搜繳散落在社會上的槍枝彈藥,減少治安隱患。他帶領“護四團”武裝保衛征糧工作,嚴厲打擊反動地霸、敵特的破壞活動。“護四團”的活動,有力配合支持了各區、鄉的工作,對易門社會秩序的穩定和促進農業生產,促進經濟恢復與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他們在全國的失敗,在易門解放前夕,派遣了特務朱履賢潛回易門,解放初期又派遣陳澤田、湯固等潛伏易門進行反革命活動。他們搜羅國民黨、青年黨反動骨幹,搜羅仇恨共產黨的地主惡霸、鄉保長、地痞慣匪,散兵游勇,多次密謀策劃殺害幹部,策動內部動搖分子裡應外合,顛覆新生革命政權。3月征糧工作開展後,他們又以“抗糧”為名,造謠煽動、蠱惑民眾,製造對征糧工作的不滿情緒,藉機擴大反革命組織,策動反革命叛亂。1950年4月,蘇占臣帶著幾個同志到蘭英區協助開展征糧工作。4月28日,他們到了馬起庫村,得知土匪暴動,抓捕征糧幹部的情況,他立即派幹部楊本聰、顧開智二人回易門向縣委匯報情況,並囑咐路上要小心:“若縣城情況平靜如常,向縣委匯報後火速返回,若縣城有事,你們機智應對,就不要回來了。”楊、顧二人沒走多遠即被土匪抓捕。接著蘇占臣也被土匪抓捕,土匪中有一部分人是原民兵基幹隊員叛變的,蘇占臣竭力做他們的工作,要他們放了楊本聰、顧開智等被抓的征糧幹部,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土匪叫囂要殺楊本聰,蘇占臣嚴厲呵斥:血債要血還,如果你們殺害楊本聰,你們一百個也抵不得他一個!他一面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一面痛斥土匪暴行。同時,以無產階級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作好為保衛新生人民政權而犧牲的思想準備。蘇占臣等被押到縣城,知道縣城被土匪占據,蘇占臣十分痛心,擔心縣委領導和同志們的安危。他和高世榮、段長祥、朱靈忠、徐國棟、潘蓮英、吳瓊仙、吳美英等幹部以及易門中學的4位教師共20多人被土匪關押在縣城監獄中,蘇占臣向戰友們詢問縣委和同志們的安危、下落,了解全縣各區情況,同時鼓勵大家堅持鬥爭,爭取勝利。他組織大家唱《國際歌》、《團結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用歌聲抗議土匪的罪惡行徑,堅定大家堅持革命的信念。同時,他設法對一些有條件保舉出獄的人,通過各種社會關係設法保舉出獄,讓他們出獄後尋找黨組織匯報情況。對被土匪打傷的幹部、民眾,他十分關心愛護,設法為他們包紮傷口,扶著餵水餵飯,精心護理,鼓勵他們堅持鬥爭。5月4日,縣委率部隊收復縣城,蘇占臣和被捕的征糧幹部得以出獄。出獄後,他回到工作崗位,更加忘我地投入工作,指揮剿匪。6月,縣委研究恢復各區工作,當時匪患未完全平息,王月秋、王允忠等大匪首還未捕獲,大批匪特分散活動,時刻威脅著區、鄉幹部人身安全。蘭英區情況更為複雜,一批匪首集聚川街一帶策劃新的陰謀,環境更危險,工作更艱苦。蘇占臣卻說,那裡最困難、最艱苦、最危險,自己就應該到那裡去,他主動提出到蘭英區工作。於是縣委任命蘇占臣為蘭英區區長李耀為區委書記,率領魏開弟、朱堯賢等10多名幹部到蘭英區開展工作。他們白天訪問民眾,了解敵我情況,夜間輪流站崗放哨,守衛區政府。在這些日日夜夜裡,不斷傳來土匪要再次圍攻區政府的訊息,蘇占臣的母親幾次到區政府的路上含淚攔阻蘇占臣,叫他夜間不要在區政府住宿,免遭土匪暗算。他總是勸說安慰母親,把她送回家中後,他又回到了戰鬥的崗位。7月1日凌晨,匪首王月秋、王允忠、李炳發率匪眾300餘人,步槍200餘支,機槍五、六挺,突然偷襲蘭英區政府。蘇占臣、李耀立即組織抵抗。在激戰中,區幹部魏開弟、朱堯賢、田金平等當場犧牲。由於當時區人民政府武裝力量薄弱,寡不敵眾,蘇占臣、李耀、王兆藩、吳蘭英、何世元、趙聯群等彈盡被抓捕。土匪把蘇占臣、李耀綁在區政府操場的籃球架上,把吳蘭英、王兆藩槍殺,以此威逼他倆投降。土匪李炳發用機槍指著問他們:“跟不跟我們走?跟我們走就留你們一條命。不跟,就和他們一樣立即讓你們死在這裡。”面對土匪的瘋狂,蘇占臣、李耀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痛斥土匪:“你們慘無人道,喪盡天良,這筆血債,人民一定會向你們討還。”氣急敗壞的匪首下令先向李耀開槍,李耀在罵土匪和呼口號中英勇就義,為保衛新生的紅色政權獻出了年僅21歲的生命。土匪殺害了李耀,滿以為可以嚇倒蘇占臣了,緊接著又逼問蘇占臣。蘇占臣憤怒地罵道:你們休想玷污我的歷史,有種你把槍打準點!惱羞成怒的土匪用機關槍掃射了蘇占臣的頭部。蘇占臣壯烈犧牲,時年2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