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易

更改;變換

拼音

huí yì

解釋

1.更改;變換。《晉書·周玘傳》:“帝聞而秘之,召 玘 為鎮東司馬;未行,復改授建武將軍, 南郡 太守。 玘 既南行,至 蕪湖 ,又下令曰:‘ 玘 奕世忠烈,義誠顯著,孤所欽喜。今以為軍諮祭酒,將軍如故,進爵為公,祿秩僚屬一同開國之例。’ 玘 忿於回易,又知其謀泄,遂憂憤發背而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麴並酒》:“初冷下者,酘亦冷;初煖下者,酘亦煖。不得回易,冷熱相雜。”
2.迴響,振盪。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宮室》:“既陰岑而影響,亦叫嘯而回易。”
3.交易;貿易。《隋書·食貨志》:“先是京官及諸州並給公廨錢,回易生利,以給公用。”《舊唐書·德宗紀上》:“己卯,詔王公卿士不得與民爭利,諸節度觀察使於 揚州 置回易邸,並罷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