藨草

藨草

藨草 挺拔直立,色澤光雅潔淨,主要用於水面綠化或岸邊、池旁點綴,較為美觀,也可盆栽庭院擺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觀賞用。全草入藥,主治食積氣滯,呃逆飽脹等症;稈可代替細麻繩包紮東西。蓮座狀葉叢欖綠色。葉面有橫向銀灰色條斑,葉背有白粉,緣有小鋸齒,複穗狀花序從葉叢中伸出,小花序扁平。抗寒耐濕,為濕生植物。喜生於潮濕多水之地,常於溝邊塘邊、山谷溪畔或沼澤地,成片出現藨草占優勢的群落。《新華本草綱要》:具有健胃的功效。用於食積氣滯、呃逆飽脹。孕婦及體虛者勿用。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藨草藨草

藥名:藨草

別名:野荸藹、光棍子、光棍草

漢語拼音:biao cao

拉丁學名:Scirpus triqueter L.

類 別: 多年生水生挺水植物

歸經:脾;胃;膀胱經

性 味:甘、澀,平。

歸經:脾;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開胃消食;清熱利濕。主飲食積滯;胃納不佳;呃逆飽脹;熱淋;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藨草藨草

注意:孕婦及體虛無積滯者慎服。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11卷)。

科屬分類:莎草科;藨草屬

生態環境:生於河邊、溪塘邊、沼澤地及低洼潮濕處。

採制:夏、秋兩季採收。洗淨,曬乾即可。

生長習性:多年生挺水草本,莖桿散生,高20至100厘米,三棱形。喜水濕,怕乾旱,耐陰,地下部分可耐-15℃低溫。

藨草挺拔直立,色澤光雅潔淨,主要用於水面綠化或岸邊、池旁點綴,較為美觀,也可盆栽庭院擺放或沉入小水景中作觀賞用。全草入藥,主治食積氣滯,呃逆飽脹等症;稈可代替細麻繩包紮東西。

優勢:耐寒性強,可在北方大部分地區使用。根系發達,對重金屬等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是近年來興起的人工濕地的重要植物材料。

形態特徵

藨草藨草

多年生水生挺水草本植物,具長的匍匐根狀莖。稈散生,粗壯,高20-100cm,三棱形,基部具2-3個葉鞘,鞘膜質,最上一個鞘頂具葉片。葉片扁平,長1.3-5.5cm,寬1.5-2mm。苞片1枚,為稈的延長,三棱形,長1.5-7cm,惻枝聚傘形花序假惻生,有1-8個輻射枝,輻射枝三棱形,棱上粗糙,長達5cm,每輻射枝頂有1-8個簇生的小穗;小穗卵形或長圓形,長6-12mm,3-7mm,密生多數花,鱗片長圓形、橢圓形或寬卵形,長3-4mm,膜質,黃棕色;下位剛毛3-5條,與小堅果略等長,有倒刺;雄蕊3;花柱短,柱頭2。小堅果倒卵形,平凸狀,長2-3mm,成熟時褐色,具光澤。花果期6-9月。

蓮座狀葉叢欖綠色。葉面有橫向銀灰色條斑,葉背有白粉,緣有小鋸齒,複穗狀花序從葉叢中伸出,小花序扁平。稈散生,三棱形,聚傘形花序假側生,有1~8個輻射枝,輻射枝三棱形,頂有1~8個簇生的小穗。

生境分布

藨草藨草

生態環境:生於河邊、溪塘邊、沼澤地及低洼潮濕處。成片出現藨草草占優勢的群落。

資源分布:除廣東、海南外,中國各地區均有分布;俄羅斯、歐洲和印度、朝鮮、日本等國也有。

培育繁殖

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3-4月份在室內播種,用盆裝入培養土並整平壓實,後將催好芽的種子撒播在上面,然後

藨草藨草

灑上一層細紗或土復蓋種子,再將播好種的盆浸入水中。保持室溫20-25℃,20天左右即可發芽生根。無性繁殖在清明節前後,把越冬苗從田或盆中挖出,把土抖掉,用枝剪或快刀將地下莖切成若干塊叢,每叢8-12個莖芽,進行栽種。露地栽培,選擇水景區適合的位置,在地面上挖穴栽植,株行距30cm左右,如肥沃地(池),當年即可旺盛生長連成片。盆栽,選用無泄漏地水盆,每盆栽8株左右,保持25℃左右溫度及淺水(1-3cm)15天左右即可發芽。在生長發育季節時,應及時清除田中、盆中雜草,初期水淺,中期深水,後期淺水,以促使地下莖越冬芽地形成,提高來年的繁殖係數。生長期內需施1-2次追肥,冬季要清除枯葉。病蟲害防治,病害為葉斑病,用多菌靈1000倍葉噴霧於葉面均可。蟲害用敵百蟲、敵殺死等1000-1500倍液噴殺均可起到殺蟲的效果。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藨草藨草

功能主治:開胃消食;清熱利濕。主飲食積滯;胃納不佳;呃逆飽脹;熱淋;小便不利

需要注意:孕婦及體虛無積滯者慎服。

園林價值

適於盆栽觀賞。

飼用價值

適口性劣等,幼期馬、牛、豬、羊樂食。藨草質地柔軟,產量高。可利用期為6~8月,供青飼。粗老之後纖維多,飼用價值降低。由於生長在水濕地或淺水中,造成收穫和放牧的困難,故未被廣泛套用。全株除刈割飼用外,是造紙和編織(編席、編帽子、編坐墊)的原料。

詩歌

藨草文 / 水寫蒼茫

藨草藨草

像草中的流浪漢,遊蕩

落腳於草原的小溪邊、沼澤地

光光的一根桿,叫你做光棍草



可是呵,你也有心情

卻忙著藏進草原的土裡

那很長的匍匐根狀莖



自己再無情的寄託?

就將生命去織席、編草鞋

奉獻是這樣的美感



其實,還有更高的選擇,能治病,還能造紙

我用這個詩篇,寫在你前仆的身上

留給你的夥伴……

2008年11月12日

中藥材·版本一

【別名】野荸薺、光棍草、光棍子

【來源】莎草科藨草Scirpus trigueter 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除廣東外,各省區均有。

【性味】甘、澀,平。

【功能主治】開胃。主治食積氣滯,呃逆飽脹。

【用法用量】0.5~2兩。

【注意】孕婦及體虛無積滯者勿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材·版本二

【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志》11卷)。

【拼音名】Pāo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Common Bulrush

【別名】野荸藹、光棍子、光棍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莎草植物藨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irpus triqueter (L.)Palla[Scirpus tripueter L.]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原形態】藨草,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匍匐根莖細長。稈散生,三棱形,較粗壯,近基部有2-3個葉鞘,先端葉鞘有葉片。葉片扁平,長1-5cm,寬1.5-2mm。苞片1,為稈的延長,三棱形、長1.5-6cm。矛傘花花序假側生,有1-8個簇生小穗;小穗卵形或長圓形,長3-4mm,膜質,黃棕色,具1脈,邊緣疏生緣毛,先端微凹或圓形;下位剛毛3-5條,有倒刺,與小堅果近等長;雄蕊3,花葯線形;花柱短,柱頭2,細長。小堅果卵形,長2-3mm,平凸狀,熟時黑褐色,平滑,具光澤。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河邊、溪塘邊、沼澤地及低洼潮濕處。

資源分布:除廣東、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歸經】脾;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開胃消食;清熱利濕。主飲食積滯;胃納不佳;呃逆飽脹;熱淋;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注意】孕婦及體虛無積滯者慎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具有健胃的功效。用於食積氣滯、呃逆飽脹。孕婦及體虛者勿用。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金草

芨芨草

書帶草

飯包草

小蓬草

野甘草

藍蓮花

野菜

莎草科·藨草屬植物

藨草屬(Scirpus L.),莎草科,約200種,廣布於全世界,喜生於濕地上或沼澤中,中國約有40種,全國幾產之,其中藨草、水蔥可編席、造紙、水毛花稈可編織蒲包。簇生或散生草本;莖三棱形或圓柱形,有葉或只具葉鞘;小穗多花,排成聚傘花序或側生的頭狀花序;鱗片多數,覆瓦狀排列於小穗軸的周圍,最下1-2枚空虛;下位剛毛具存或缺;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2-3;堅果三棱形或扁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