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海藨草

佛海藨草

佛海藨草,莎草科藨草屬植物,散生,根狀莖短,無匍匐根狀莖,具長的鬚根。稈高60-120厘米。產於雲南(佛海縣);水生,多生長在池塘中,海拔為1550米左右。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種中文名:佛海藨草
種拉丁名:ScirpusfohaiensisTangetWang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藨草屬
屬拉丁名:Scirpus
國內分布:產於雲南(佛海縣)。
海拔:1550
命名來源:[Fl.Reip.Pop.Sin.11:222.pl.10:6-10.1961]
中國植物志:11:023

形態特徵

散生,根狀莖短,無匍匐根狀莖,具長的鬚根。稈高60-120厘米,直徑達8毫米,圓柱狀,平滑,基部具3-4個葉鞘,鞘褐色或綠黃色,上端開口斜截形,頂端急尖或鈍圓或有時具剛毛狀短尖,無明顯的葉片。苞片1枚,為稈的延長,常折向下方,圓柱狀,頂端漸尖,長2.5-5厘米;小穗極多,無柄,密集成頭狀,卵形或長圓形,長4-5毫米,寬約3毫米,深褐色,具多數花;鱗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急尖或鈍,膜質,長2-2.5毫米,淡棕色,具深褐色條紋,背面具一條中肋,稍延伸出頂端,具緣毛;下位剛毛5-6條,等長或稍長於小堅果,上生倒刺;雄蕊3,花葯線形,藥隔突出;花柱長,柱頭2。小堅果寬倒卵形或倒卵形,平凸狀,長約1.2毫米,成熟時黑色,具光澤。花果期3-6月。

莎草科·藨草屬植物

藨草屬(Scirpus L.),莎草科,約200種,廣布於全世界,喜生於濕地上或沼澤中,中國約有40種,全國幾產之,其中藨草、水蔥可編席、造紙、水毛花稈可編織蒲包。簇生或散生草本;莖三棱形或圓柱形,有葉或只具葉鞘;小穗多花,排成聚傘花序或側生的頭狀花序;鱗片多數,覆瓦狀排列於小穗軸的周圍,最下1-2枚空虛;下位剛毛具存或缺;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2-3;堅果三棱形或扁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