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粥療法

藥粥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選擇適當的中藥,和米谷配伍,再加入一定的調味配料,同煮為粥,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食療方法

基本簡介

(二)藥粥療法的特點:1、“粥療”等於藥療加食療;2、“粥療”等於藥補加食補;3、藥粥療法體現了米藥協同作用的優越性;4、藥粥療法注重健脾胃,補益“後天”;5、“粥劑”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好劑型。

(三)藥粥的套用範圍:1、套用藥粥預防疾病;2、藥粥可作為急性病的輔助治療;3、藥粥用於病後及婦女產後的調理;4、藥粥療法是慢性病人自我調養的好方法;5、套用藥粥養生延年。

部分粥譜

補氣藥粥類:

補虛正氣粥

粥方組成:炙黃芪30-60g,人參3-5g(或黨參15-30g),白糖少許,粳米2-3兩。

功效主治:補正氣,療虛損,健脾胃,抗衰老。適用於勞倦內傷,五臟虛衰,年老體弱,久病羸瘦,心慌氣短,體虛自汗,慢性泄瀉,脾虛久痢,食欲不振,氣虛浮腫等一切氣衰血虛之證明。

煮製方法:先將黃芪、人參(或黨參)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入砂鍋煎沸,後改用小火煎成濃汁,取汁後,再加入冷水如上法煎二汁,去渣,將一、二煎藥液合併,分兩份於每日早晚同粳米加入適量煮粥。粥成後,入白糖少許,稍煮即可。人參亦可製成參粉,調入黃芪粥中煎煮服食。

粥義解說:黃芪、人參是廣大民眾非常熟知的兩味中藥,它們都具有很好的補益強壯作用。

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是以有“耆”之稱,因此又叫它黃耆(音QI齊)。中醫認為,黃芪的補益作用很強,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把它列為“上品之藥”。《別錄》載“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日華子本草》:“黃耆助氣壯筯骨,長肉補血”。《本草備要》還說:“益元氣,壯脾胃。”凡是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氣虛血脫,婦女崩帶等一切氣衰血虛之證,套用黃芪均較理想。據近代藥理分析,黃芪除含用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質外,還含有多種胺基酸。實驗證明,黃芪有著明顯的強壯作用,它對正常心臟有良好的加強收縮效果,對疲勞而陷於衰竭的心臟,其強心之力更加明顯。黃芪又具有持續的利尿功能,在消除尿蛋白方面有一定的療效。當代老中醫岳美中,古粥今用,頗具新意,他在清`陸定圃“黃芪粥”治療水腫病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醫療經驗,重新組合,另制一複方黃芪粥,(見{參考資料})用於慢性腎炎後期的治療,收效頗著。

人參是比較珍貴的補氣藥,歷代醫家說它能“大補氣”,《本經》稱“主補五臟,明目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藥性論》也說:“主五臟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瘦弱”。用於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症,均可收到良好的補益強壯的效果。古人單以人參同米煮服治療虛損之症的人參粥方也很多。現代臨床研究證實,人參對人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力,調節人體膽固醇的代謝,能抑制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生。此外,還能加強心臟的收縮能力,興奮人的神經系統功能,刺激造血器官等。由於人參價格昂貴,且貨源較缺,可用功效相等面價格便宜得多的黨參代替。

用黃芪、人參同粳米煮粥,更加增加了兩者的補氣強壯作用,對一切虛弱病症均較適宜。粳米本身具有補脾胃,養氣血的功用,同煮為粥,不僅起到協同作用,還有助於參、芪在腸胃的消化吸收。宋《聖濟總錄`卷一百八十九`食治門》就有如下記載:“治諸痢疾,水泄霍亂,並泄血後,困頓不識人,宜補虛正氣粥飲方。黃芪細剉二兩,人參一兩,米二合,右三味,剉二味如麻豆大,以水三升,同煎取二升,去渣下米煮粥服”。

注意事項:補虛正氣粥是用於一切虛性病症的。可作早晚餐空腹食用。在服粥期間,最好不食蘿蔔、茶葉。凡屬熱症,實熱者忌服。用量根據各人情況,3-5天為一療程,間隔2-3天后再服。

參考資料:《食鑒本草》“治翻胃吐酸及病後脾弱。用人參末薑汁各五錢,粟米一合煮粥,空心食。”

《飲食辯錄`卷二》“人參粥,主一切脾肺氣虛之症》。”

岳美中醫案集》“慢性腎炎後期的黃芪粥治療。乃本著陸以湉《冷廬醫話》中所載黃芪粥加味成一方:生黃芪金橘餅二枚,糯米30克,赤小豆15克,鳮內金(為細末)9克,金橘餅二枚,糯米30克。先以水60毫升,煮黃芪20分鐘,撈去渣,次入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鐘,再次入鳮內金,糯米,煮熟成粥。作一日量,分二次服之,腎盂腎炎殘存的浮腫療效較高,消除尿蛋白亦有效。此方在腎陽虛腎氣衰弱的情況下使用最為適宜。腎陰虛,脈細數,舌質紅絳者,不宜用。”此方引自《聖濟總錄》。

健胃藥粥類:

山楂粥:

粥方組成:山楂30-40克,或鮮山楂60克,粳米2兩,沙糖10克。

功效主治:健脾胃,消食積,散瘀血。適用於食積停滯,肉積不消,腹痛,便瀉,婦女產後瘀血痛,惡露不盡,月經過期不通,痛經,小兒乳食不消,以及高血壓,冠心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絞痛,高血脂症。

煮製方法:先用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沙糖煮粥。

粥義解說:山楂,別名映山紅果,棠球,赤棗子、海紅,又因為它是野鼠山猴愛吃的山果,所以又叫鼠楂,猴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產於北方者稱北山楂,南方產的叫南山楂。北方山楂果實大,皮色紅,果肉厚,味酸甜,每多切片曬乾入藥,主要供健胃消食化積之用;南山楂果實較小,色紅,質堅,味酸澀,多原粒入藥,常常供收斂止瀉之用。

注意事項:山楂粥酸甜,可作上下午點心服用,不宜空腹食,以7-10天為一療程,慢性脾胃虛弱的病人不宜選用,引自《粥譜》。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