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三七

藤三七

藤三七,是落葵科落葵屬多年生蔓生植物。又稱洋落葵,屬於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原產於巴西,在中國很多地區均有種植,尤其在南方地區種植較多。其栽培容易,病蟲害發生少且營養高、口味好,含有豐富的Va和Vc,具有滋補、壯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是一種天然的綠色保健兼藥用食品,值得大力推廣、種植及食用。

基本信息

概述

藤三七藤三七
藤三七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藤三七多年生宿根稍帶木質的纏繞藤本,光滑無毛。一年的新梢可長達4-5m以上,植株基部簇生肉質根莖,常隆起裸露地面,根莖及其分枝具頂芽和螺鏇狀著生的側芽,芽具肉質鱗片。老莖灰褐色,皮孔外突,幼莖帶紅紫色,具縱線棱,腋生大小不等的肉質珠芽,形狀不一,單個或成簇,具頂芽和側芽,芽具肉質鱗片,可長枝著葉,形成花序或單花。葉互生,具柄;葉片肉質,心形、寬卵形至卵圓形,長4-8(-12)cm,寬4-9(-15)cm,先端凸尖,稍圓形或微凹,基部心形、楔形或圓形,全緣,平滑而帶紫紅,間見葉面扭曲而呈波狀,主脈在下面微凹,上面稍凸。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單一或疏生2-4個分枝,花序軸長10-30(-50)cm,花數十朵至200餘朵;花梗長2-4mm,基都有一披針形、先端銳尖的苞葉;花基合生呈杯狀的苞片2,其上有與其互動對生的寬卵形或橢圓形小苞片2枚,較花被片短;花被片卵形或橢圓形,長約3mm,寬約2mm,白色;雄蕊比花被長,花絲基部寬而略聯合,在蕾中時外折;子房近球形,上位,花柱上部3裂,柱頭乳頭狀。花芳香,開後變黑褐色,久不脫落。花雖兩性,但通常不孕。果未見。花期6、7月起可開放半年。

藥品簡述

藤三七藤三七
藥名:藤三七
漢語拼音:tengsanqi
英文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Anrederacordfolia(Tenore)vanSteen.[BoussingaultiacordifoniaTenore;B.gracilisMiersf.pesudo-baselloidesHauman;B.gracilisMiersvar.pseudo-baselloidesBai-ley]
拉丁文名:BulbilusAnrederae。
功效分類:補益藥。
科屬分類:落葵科
別名:藤子三七、小年藥、土三七。
性味:微苦;性溫。
歸經:入肝、腎經
功能:補腎強腰;散瘀消腫。
主治:腰膝痹痛;病後體弱;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用雞或瘦肉燉服。外用:適量,搗敷。
生態環境:
資源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原產美洲熱帶地區。
藥材基源:為落葵科植物落葵薯藤上的乾燥瘤塊狀珠芽。
採收儲藏:在珠芽形成後採摘,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用藥禁忌

中藥化學成分

藤三七藤三七

藤三七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胡蘿蔔素等,尤以胡蘿蔔素含量較高,每100克成長葉片含蛋白質1.85克、脂肪0.17克、總酸0.10克、粗纖維0.41克、乾物質5.2克、還原糖0.44克、維生素C6.9毫克、胺基酸總量1.64克、1.05毫克、158.87毫克、0.56毫克。藤三七具有滋補、壯腰健膝、消腫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種新型保健蔬菜。

選方

治跌打扭傷:藤三七、魚子蘭、土牛膝、馬菌香。搗敷患部。

健康食譜

藤三七藤三七嫩梢
果實部分、葉子、嫩芽都可以吃。
功能:微苦、性溫、滋補強壯、散淤止痛、除風祛濕、降低血脂、血壓、補血活血。富嗮含量居全國之首,具有抗癌防老等特別功效。尤其適應運動員、風濕、傷殘患者、中老年人食用,可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方一
材料:藤三七100g、枸杞20g、嫩薑30g、麻油、米酒、鹽、味素各適量。做法:
1、藤三七去梗洗淨,枸杞略洗、嫩薑切細絲。
2、麻油入鍋中火燒熱,爆香嫩薑絲、枸杞,加入藤三七及酒、鹽,蓋鍋燜30秒味素拌勻起鍋。打一顆蛋,需打散,加入拌勻,會使整個口感滑嫩順口。
藤三七藤三七葉片
方二
麻油爆腰花
材料:腰子1個、姜2塊、藤三七葉2兩、枸杞半匙。
調味料:麻油2大匙、米酒4兩、鹽少許糖少許、澱粉1匙。
做法:
1、藤三七葉放入滾水中略燙一下,撈出後放入冷水中泡涼備用。
2、姜切薄片,腰子片開切去內部血管部分,表面切花刀再改刀切成斜片,放入容器中加入1匙乾澱粉,起油鍋將油燒熱,放入腰花過油10秒後撈出瀝乾。
3、原鍋油倒掉,放入麻油爆香薑片,再加入米酒、鹽、糖略炒一下。
4、再將泡軟的枸杞、藤三七葉、腰花一同倒入鍋中,以少許澱粉水芶芡炒勻即可。
方三
煎蛋
材料:新鮮雞蛋3個,藤三七3兩(150g),麻油2大匙
調味料:味素,鹽
做法:
1、藤三七洗淨切碎備用。
2、將新鮮雞蛋打入碗中,伴入少量的水,再將切碎的藤三七放入均勻攪拌。
3、起鍋入麻油,將前述混合之蛋液放入鍋中,煎至兩面金黃色為止。
另為了去掉草腥味,放麻油、姜、米酒。先將藤三七七用熱水燙,可除去特有的苦澀味。藤三七久炒會變色不綠。

生藥材鑑定

藤三七蒜茸藤三七
性狀鑑別
珠芽呈瘤狀,少數圓柱形,直徑0.5-3cm,表面灰棕色.具突起。質堅實而脆,易碎裂。斷面灰黃色或灰白色,略呈粉性。氣微,味微苦。
顯微鑑別
珠芽橫切面表皮細胞壁微木化。皮層細胞類多角形,散有草酸鈣簇晶;內皮層明顯。中柱散有多數大形粘液細胞。維管束外韌型,多數,呈數層環狀排列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及澱粉粒。
粉末特徵:粉末棕褐色。
1、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壁稍厚,微木化。
2、粘液細胞類圓形或類長圓形。
3、螺紋導管直徑39-60μm。
4、草酸鈣簇晶直徑18-50μm。
5、澱粉粒極多,單粒圓形或長圓形,直徑13-18μm,臍點點狀、條狀,有的層紋隱約可見。

栽培要點

藤三七藤三七

藤三七在春、秋、冬三季都可以栽培,保護地露地均可以種植,以春、秋兩季栽培長勢最好。藤三七是蔓生蔬菜,以採摘嫩梢和葉片食用。以採摘葉片為主的,最好採用搭架或吊蔓栽培的方法,也可採用地爬栽培的方法,藤三七莖節上易生根,爬地栽培有利於植株吸收土壤的養份,莖葉生長迅速,採收也較方便。但不足的是爬地栽培前期由於植株著地,葉片上容易附著沙土及其它污物,影響葉片的品質,在後期不能中耕,不利於補充有機肥,需要通過整枝、修剪等措施來加強田間管理。以採摘嫩梢為主的,應採取搭架栽培的方法,當苗高30—40cm時及時搭架使其攀援,同時進行修剪,促使側芽快速萌發。
繁殖方法
藤三七繁殖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莖蔓扦插法和珠芽繁殖法(於成長植株的葉腋摘取珠芽或莖基部的珠芽團,如用珠芽團則需剝離成單個珠芽,直接種於本圃,或利用育苗盆育苗,約3周左右,即成苗),生產中主要採取莖蔓扦插法,這裡主要介紹莖蔓扦插的方法:
1、苗床準備:在溫室內準備好苗床,苗床的長度為5—6m,寬度為1.2—1.5m,營養土的配方採用2/3的食用菌下料和1/3的園田土,攪拌均勻,加入適量乾雞糞,撒在苗床上,用耙子耙細整平,營養土厚度一般為10cm左右最為適宜。
2、扦插:剪取1年以上生的藤三七莖蔓枝條,枝長15cm左右,要有2—3個節位,以保證發芽率。順著葉片的生長方向插入土中4—5cm深,保持適當的間隔,便於髮根生長,一次澆透水,不需要補澆第二遍水。最好用竹片在苗床的兩側插出拱棚,要用力插深些使竹片牢固,用塑膠布扣棚,周邊用土封嚴有利於藤三七的成活。
3、苗期管理:扦插後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在1—7天內,白天的溫度應控制在25—30℃,夜間也不能低於10℃,7天后白天溫度應保持22—25℃,夜間控制在6—8℃;扦插後的3天內應適當遮光,第4天后再逐漸撤去遮陽物,以利於植物正常的成活。7天后再進行適當的通風煉苗,為以後的定植作好準備。
定植

藤三七藤三七
1、育苗定植
種植藤三七宜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施足腐熟有機肥,畝施2000—3000千克,以1.7米包溝起畦,株行距17厘米×20厘米,畝植5000—5500株。適當密植有利於提高前期產量,定植後應澆足定根水。
2、以莖蔓、珠芽或塊莖直接種植
在春、秋、冬三季,莖蔓扦插成活率高,珠芽或塊莖繁殖的成活率更高,因此可在成株中剪取有氣生根的分生節、珠芽或塊莖,按種植規格直接種植於大田。在炎熱的夏季,莖蔓扦插成活率低,可以珠芽或塊莖直接種植,但珠芽或塊莖直接種植的苗期較長。
田間管理
1、水分管理:藤三七長勢強,葉片肉厚,生長期間水分蒸發量大,雖然藤三七比較耐乾旱,但是為了獲得高產優質的產品,需要吸收較多的水分,特別是在高溫季節,應及時澆水,宜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在多雨季節,則應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積水,以免根系受害。
2、肥料管理:藤三七除了栽培時施足底肥外,生長要求有充足的氮肥和適量的磷鉀肥供應。一般每採摘一兩次後要穴施一次腐熟細碎的農家肥,每畝用量在300—500公斤,也可追施經過高溫消毒的膨化雞糞每畝200k左右,還要隨時拔除雜草和中耕鬆土,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3、植株調整(整枝、摘心與除花序):藤三七分枝性強,莖蔓交疊,生長繁茂,在生產中需通過整枝、修剪、摘心等措施來控制植株的生長和發育。具體採取何種措施應根據植株生長勢、栽培方式、定植密度、氣候條件等而定。採用爬地栽培的,在蔓長30—40cm時摘除植株生長點,可促發粗壯的新梢、增大增厚葉片、促進葉腋新梢的萌發。以後隨著莖蔓的伸長再摘除其生長點。入秋後地上部的老莖蔓剪除,用有機肥拌土進行培肥培土,以利於植株復壯。採用搭架栽培的,秋季植會出現花序,要及時摘除這些嫩梢,以控制花序的發生。整枝、摘心及除花序可促使葉片肥厚柔嫩、新梢粗壯,達到提高產量和品質的目的。
蟲害防治
藤三七的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蚜蟲等,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可用0.36%百草一號水劑1000倍液或0.6%清源保水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用5%“菊”牌天然除蟲菊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藤三七的病害主要是蛇眼病。蛇眼病在整個生長期均常見,以夏季最多,主要危害葉片,被害葉片初期呈紫紅色水漬狀小圓點,稍凹陷,以後逐漸擴大,中央褪成灰白色至黃褐色,邊緣稍深,為紫褐色,分界明晰。蛇眼病嚴重時病斑密布,有的穿孔,不僅影響產量,也影響產品品質,以至失去食用價值。在防治上,可通過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密植,夏季露地栽培的宜用遮陽網覆蓋,及時噴水增大田間濕度,減少氮肥的施用,多施有機肥;同時在發病初期可用斑即脫等藥劑防治。
適時採收
藤三七一次種植,多年收穫,通常以採收嫩梢或成長葉片為產品。嫩梢產品通常在莖蔓伸長到一定程度時摘取(嫩梢長12—15cm);葉片產品則是採摘厚大、成熟、無病蟲的葉片。適時採收能促進葉片增大、增厚,是提高產量與品質的有效途徑,同時也便於田間管理。一般藤三七定植後30多天即可隨時採收。2個月後進入盛產期,平均每株每月可採摘葉片300—400個,採收期約6個月。大面積栽培時清晨採摘為好,較耐貯運。鮮葉片採收後用保鮮膜包裹,存於5℃的溫度下,能保存7—10天。藤三七如果栽培管理得當,四季均可採收,每畝年產量可達3000—4000kg。

中草藥第三季

中藥材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套用。讓我們一起完善中草藥的詞條,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這中國的瑰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