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布三芒草

藏布三芒草

藏布三芒草,是禾本科植物,多年生叢生禾草,稈高15一30厘米,小穗柄長2-5毫米,分布於中國西藏的朗縣、墨竹工卡、拉薩、乃東、察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藏布三芒草藏布三芒草
種中文名:藏布三芒草

拉丁名:Aristida tsangpoensis L. Liou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三芒草

屬拉丁名:Aristida

形態特徵

多年生叢生禾草,稈高15一30cm,下部密集多數分枝。葉鞘革職,邊緣具纖毛;口部有長柔毛;葉舌密生纖毛;葉片長3一6cm,上部葉短,長約1cm,大多內卷,邊緣微粗糙,上面脈上密生細毛,頂端漸失或彎。圓很花序狹窄,黃綠色;小穗直立,貼向德軸;小穗柄長2-5mm,邊緣微粗糙;穎具1脈成脊,頂端漸尖或成長1-2mm短芒,第一穎長7-10mm,第二穎長9-12mm;外稃長7一9lmm,有深色斑紋;芒柱稍扭轉,長約2mm,主芒10一12mm,細而開展,側芒長7-10mm細彎;基盤長約0.7mm(圖3)。

地理分布

分布於我國西藏朗縣墨竹工卡拉薩乃東察隅

生態特徵

藏布三芒草為叢生性草本,再生性強,雨季放牧利用後,能在三個月內恢復原有生物量;返青期較遲,一般在6月下旬,枯黃較早,常在9月下旬停止生長。藏布三芒草分布於海拔700-4000m,氣候溫和、日照強烈的溫性草原和溫性灌叢草原上,年平均氣溫6-8.5C,降水量300-450mm。藏布三芒草行營養繁殖種子繁殖。根系較發達,耐旱,耐貧瘠,耐踐踏和牲畜的反覆啃食;在溫性草原上常成為群落的優勢種,蓋度達10-15%,高度為10-30cm,伴生種主要有牡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滇須芒草(Andropogonyunnaensis)、小草(Microchloaindica)、多花草沙蠶(TriPogonwardii)、勁直黃芪(Astraglusstrictus)、纖桿蒿(Artemisiademissa)、拉薩狗娃花(Heteropappusgouldii)、緣毛紫圓苑(Astersouliei)、小葉瓶爾小草(Ophioglossumnudicaule)等。

飼用價值

藏布三芒草質地較柔軟,無氣味,為各種家畜所喜食,尤其是喜食,常作為四季放牧地,也適於北割曬制乾草作牲畜冬春的補餵飼料。就化學成分而言,藏布三芒草含有較豐富的粗蛋白質和無氮浸出物,而粗纖維含量也較高,鈣與磷的比例適當(在1-2:1之間)。根據體外消化試驗資料,它的有機消化率是較高的,但代謝能較低,大體與小麥秸相近。 它是溫性草原最主要的飼草資源,對放牧家畜的生長及肥育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藏布三芒草在防止水土流失,維持草地生態平衡方面也有積極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