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退庵

蕭退庵

蕭退庵名蛻,字中孚,以退庵名世,別號很多,江蘇常熟人。 蕭退庵另一個叫人稱道的地方是,他主張書貴自然,以造作為書家大忌。 退庵博通經史,兼精國小、訓詁,尤工書法。

基本信息

簡介

蕭退庵(1876~1958),原名嶙,一名蛻,字盅孚,一署退庵、蛻庵,與蛻公、退公、皋松老人。常熟人。1931年後定居葑門內闊家頭巷圓通寺內。比鄰僧舍,地在南園。故又取號南園老人。早歲寓滬,執教於城東女學和愛國女學,復兼行醫。先後參加南社和同盟會,以文字鼓吹革命。其性高傲撥俗,不好交遊,對權貴和勢利場中人不屑一顧。敵偽時,汪精衛大開壽筵,遍邀當代作家賦詩題字,偽省長李士群向他求取筆墨,許以重金。他婉言謝絕,並對人言:“汪同我過去均為南社社友,應知我野性難馴,不善逢迎”。解放後,經人民政府聘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於1958年5月謝世於任上。

藝術風格

蕭退庵名蛻,字中孚,以退庵名世,別號很多,江蘇常熟人。真草隸篆行五體皆工,尤以篆書名揚大江南北。自許甚高,以為篆書成就在前輩名家吳昌碩等人之上。初學鄧石如,以後“上窺周、秦、漢代金石遺文,能融大小二篆為一”,篆字基本是用圓筆,筆法較簡單,結構也少變化。他對篆書,有自己獨到的體會:
“篆書貴圓轉自如,貴柔中有剛,貴結構緊湊。必須寫得方,寫得扁,方是好手;吳大微寫得是方了,可是不夠圓轉,不夠流麗;楊沂孫呢,又嫌圓而無骨,結構鬆弛;吳昌碩則剛有餘而柔不足,尤其他那種縮項聳肩的樣子實在太怪了”
蕭退庵自己的篆書確實克服了這些人的不足。他化傳統的長篆為方篆,但方之後尚能保持圓勁的用筆與體勢,結字特好,正是所謂疏可走馬、密不容針。
蕭退庵另一個叫人稱道的地方是,他主張書貴自然,以造作為書家大忌。這一精神明顯地體現在他的行草書中。

人物生平

退庵博通經史,兼精國小、訓詁,尤工書法。其書名,不僅遍及大江南北,而且遠及日本、朝鮮。篆刻名家趙古泥(1873~1933)曾為之鐫“虞山第一書家”印章,實當之無愧。其書四體皆工,而篆字更精,俊挺敦厚、圓渾蒼勁,落筆不凡,神采可愛。又通書理,曾說:“書法雖小道,要具三要素:一曰書學,二曰書道,三曰書法。學為本,法為末,道為用,闕其一,則非正法也。”又主張多讀書,多看碑,多看貼,多識字,多認得晉唐以下和清初及中葉之書法,才能得書法門戶。他生平最友善者兩人,一為李叔同,一為印光法師。李是海上友好,印是姑蘇之朋輩,因此他經常往返蘇滬,討論書道,交流書法。退庵一生鬻書,其學生眾多,要推鄧散木、沙曼翁最有成就。散木在上海卓有書名,篆刻和詩文都佳;曼翁於籀篆各體俱精,頗得師法,也工篆刻。而曾為虎丘“試劍石”題字的越溪和尚,龍池庵雨豐和尚,吳縣東山顯慶寺聞達和尚亦為其佛門弟子,均工書法。他又善醫道,曾從無錫名醫張聿青習醫,與丁福保、吳子深為同窗,為人治病,屢見成效。貧者求醫,常分文不取,並施以藥,頗得口牌。晚年多病,且子孫先亡,故形影只,常在茶館獨自小坐,奈求墨者不多,生活顯得困難拮据,幸政府及時了解情況,才安排至省文史館工作。其著作有《書讀百法》、《國小百句》、《文學探源》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