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江蘇省常熟市虞山]

虞山[江蘇省常熟市虞山]

虞山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常熟,橫臥於常熟城西北,北瀕長江,南臨尚湖,因商周之際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後葬於此而得名。虞山東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譽。虞山與古城、山南尚湖融為一體,構成獨特的景觀特色,自然山水秀雅,人文景觀豐富,歷為江南旅遊勝地。虞山景區分虞山公園及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大組成部分,虞山公園在山腳的東部,北門大街上,以古城牆為界,為常熟市亮山工程的一部分。虞山之北的半山之處,有石屋澗,相傳姜尚(即姜太公)曾隱居於此。

基本信息

簡介

虞山虞山
虞山山體由西北向東南展布,峰巒連綿起伏,海拔263米,南北寬約3公里,東西長約7公里,山腳一圈約20公里。虞山位於常熟古城區的西北部,半入古城,古名烏目山、海隅山、海巫山。因狀如臥牛,又稱臥牛山,為什麼又叫虞山,就和讓國先賢仲雍有關,仲雍又叫虞仲是三千多年前商末古公亶父的兒子
虞山東南蜿蜒入城,有吳文化始祖先賢仲雍墓,古吳國第一代國君周章墓,開啟東南文化之祖、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的言子墓,還有辛峰亭、虞山門、梁昭明太子蕭統讀書台,山北、山巔有興福寺、維摩山莊、古劍閣、藏海寺等名勝及明未民族英雄瞿式耜墓,還有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墓,明代抗倭名臣王扶墓,明未清初一代文宗錢謙益,名妓柳如是墓,清代大畫家、開創“虞山畫派”的王石谷墓,清同治、光緒兩朝帝師、支持維新變法的翁同龢墓,清未民初慕名文學家曾樸墓等。虞山與古城、山南尚湖融為一體,構成獨特的景觀特色,自然山水秀雅,人文景觀豐富,歷為江南旅遊勝地。虞山和尚湖組成虞山景區,面積4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為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的景區之一,同時被列為江蘇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由辛峰、維摩、興福、劍門、小石洞、尚湖6個景區組成。

歷史

據史料記載,三千多年前在渭水流域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岐山一帶有一個非常強盛的周姓部落,首領是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爺爺,他有三個兒子,老大叫泰伯,老二叫仲雍,老三叫季歷,季歷有個兒子叫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古公亶父覺得昌很有才氣,所以對昌十分寵愛,常對人說:“繼我業者昌也。”因此古公亶父很想把王位傳給姬昌,泰伯和仲雍理解父親的心意。兄弟兩以到南方採藥為父親治病為由,離開了部落,讓父親能順理成章地傳位給周文王。兄弟倆來到了史書上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水鄉。接受了當地斷髮紋身的習俗,也把黃河流域相對先進的農耕技術和文化帶了過來,受到當地人們的擁戴,建立了“勾吳”小國,泰伯為王,泰伯死後葬在無錫。因泰伯無後代,由仲雍接位。仲雍死後就葬在這山上。百姓為了紀念虞仲,就把此山改稱為虞山。在1989年3月經國家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風景

國家森林公園

虞山國家森林公園虞山國家森林公園
主要為虞山山上的部分,可以選擇從興福寺旁索道上山,也可從言子墓、興福寺、虞山南路等處登山,沿途有維摩山莊、丹桂園、劍門、藏海寺等景點,秋天是最佳的觀山季節。
在劍門沿線可以遠眺到山下尚湖的全貌。常熟歷代名人墓葬成群,多集中在虞山之上,這些都是虞山文化精華體現。其中,東麓有常熟最古的墓葬,商代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之墓。此墓北有“南方夫子”言子之墓,南側為吳國第一代國君周章陵墓。虞山鵓鴿峰麓,還有戊戌變法的積極贊助者翁同龢之墓;另有王石谷墓、黃公望墓。拂水岩下,有抗倭獻身,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墓,還有官至禮部尚書的清初著名詩人錢牧齋墓及女才子“河東君”柳如是墓。興福寺頭山門附近,則是四高僧墓。此外,劍門西面山頂“牛窩潭”,還有“明文忠”瞿公瞿式耜墓。虞山城門:位於虞山東嶺,始建於西晉太康四年(283年)。於元至正十六年改以磚砌,並順山築城,這軍事設施構成了古城常熟獨特的城市風貌。1993年維修虞山門,在舊址沿城垣牆基走向,按明清形制重建城門、城牆。城牆長112米、高7米、上寬5.4米,為雙面城磚築砌,設有箭垛、馬道。虞山城門上還建有重檐式城樓一座,城門洞寬5.5米,橫跨虞山上山路,其上“虞山門”三字為晚清著名政治家,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龢墨跡。登上城樓,極目環顧,青山綠水,一覽無遺。

辛峰夕照

辛峰地處東嶺,高約80米,建有重檐六角磚亭,始築於宋代,若夕陽西下餘暉映於尚湖之上,蔚成奇觀,成為虞山十八景之冠“辛峰夕照”。辛峰東麓依山而建為仲雍,言子兩墓;南麓為昭明讀書台;北麓虞山公園。園依山垣而建,引溪為池,以湖心亭和九曲橋為主景,清雅幽靜。有捲雲石,高3米,刻有晚清張鴻(字隱南,《續孽海花》作者)題詞:“刳神胎,出靈氛,一舒一卷,為天下雲”。另有沁雪石為元代遺物。辛峰西側宋代建有維摩山莊,粉牆黛瓦,構築規整,有聯曰:“大觀江海合,傑構宋梁余”,後院有口石井,是宋代遺存;東側望海樓是觀看日出的最佳之處。

小石洞

虞山西鵓鴿峰北有小石洞,深3米,洞頂古樹橫臥而長,洞內泉溢成池,稱洌泉,又名露珠泉;壁鐫“天下名泉”。洞口紫藤盤根錯節,綠蔭覆蓋洞頂,為明代所種。由洞而東有秦坡澗(亦稱東澗),水自兩峰間飛下,長約百米,雖為茂林掩映,然聲如鼓鳴,澗流曲折,異景紛呈,蔚然奇觀。小石洞東南麓為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常熟畫派創始人黃公望之墓。

照山湖

照山湖又名尚湖,位於山之南,面積12平方公里,相傳姜尚在此垂釣因名,亦稱西湖、照山湖。湖中堆築洲島6座,其中荷香島上,新建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典雅。尚湖之內所植樹木有130餘種,22萬餘株;棲禽23種以上,為常熟著名勝景,在四月會有牡丹花會。

石屋澗

虞山之北的半山之處,有石屋澗,相傳姜尚(即姜太公)曾隱居於此;澗西是舜過泉,相傳舜飲用此水而名,水質清洌,以叫化雞而名聞遐邇的王四酒家曾用泉水釀製桂花白酒。兩邊巨石嶙峋,岩石之上有明清以來題刻10餘處。北麓山坳則為江南名寺興福寺所在。在虞山拂水岩頂有石崖高8米,如刀劈為二,中寬2米有餘,頂端有危石相疊於縫間,稱之劍門。沿山徑而下,險絕驚心,因名霸王鞭;峭壁之間有明清題刻多處。劍門北為拂水岩,南風吹至,深谷澗水倒卷而起,水珠凌空飄灑。此處原辟有一塊良田,歲歲豐收,稱為“常熟田”,常熟地名亦因此而得。

周邊

虞山虞山
辛峰地處東嶺,高約80米,建有重檐六角磚亭,始築於宋代,若夕陽西下,餘暉映於尚湖之上,蔚成奇觀,成為虞山十八景之冠“夕照”。辛峰東麓依山而建為仲雍,言子兩墓;南麓為昭明讀書台;北麓是虞山公園。園依山垣而建,引溪為池,以湖心亭和九曲橋為主景,清雅幽靜。有捲雲石,高3米,刻有晚清張鴻(字隱南,《續孽海花》作者)題詞:“刳神胎,出靈氛,一舒一卷,為天下雲”。另有沁雪石為元代遺物。辛峰西側宋代建有維摩山莊,粉牆黛瓦,構築規整,有聯曰:“大觀江海合,傑構宋梁余”,後院有口石井,是宋代遺存;東側望海樓是觀看日出的最佳之處。虞山之北的半山之處,有石屋澗,相傳姜尚(即姜大公)曾隱居於此;澗西是舜過泉,相傳舜飲用此水而名,水質清洌,以叫化雞而名聞暇邇的王四酒家曾用泉水釀製桂花白酒。兩邊巨石嶙峋,岩石之上有明清以來題刻10餘處。北麓山拗則為江南名寺興福寺所在。在虞山拂水岩頂有石崖高8米,如刀劈為二,中寬2米有餘,頂端有危石相疊於縫間,稱之劍門。沿山徑而下,險絕驚心,因名霸王鞭;峭壁之間有明清題刻多處。劍門北為拂水岩,南風吹至,深谷澗水倒卷而起,水珠凌空飄灑。此處原辟有一塊良田,歲歲豐收,稱為“常熟田”,常熟地名亦因此而得。虞山西鵓鴿峰北有小石洞,深3米,洞頂古樹橫臥而長,洞內泉溢成池,稱洌泉,又名露珠泉;壁鐫“天下名泉”。洞口紫藤盤根錯節,綠蔭覆蓋洞頂,為明代所種。由洞而東有秦坡澗(亦稱東澗),水自兩峰間飛下,長約百米,雖為茂林掩映,然聲如鼓鳴,澗流曲折,異景紛呈,蔚然奇觀。小石洞東南麓為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常熟畫派創始人黃公望之墓。尚湖位於山之南,面積12平方公里,相傳姜尚在此垂釣因名,亦稱西湖、照山湖。湖中堆築洲島6座,其中荷香島上,新建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典雅。尚湖之內所植樹木有130餘種,22萬餘株;棲禽23種以上,為常熟著名勝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