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同慶

蔣同慶(1908年6月-1988年6月20日),男,江蘇省漣水人,漢族。1933年3月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農學部養蠶教研室攻讀家蠶遺傳育種,前後達五年之久,1938年3月回國後,先後在江蘇教育學院、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45年至1952年在昆明雲南大學任教授兼蠶絲科主任,樂山中央技藝專科學校任教授兼蠶絲科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調至西南農學院任教授兼養蠶教研室主任、家蠶遺傳育種室主任。

蔣同慶,男,江蘇省漣水人,漢族,生於1908年6月,卒於1988年6月20日,早年畢業於江蘇勞農學院,1933年3月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農學部養蠶教研室攻讀家蠶遺傳育種,前後達五年之久,1938年3月回國後,先後在江蘇教育學院、中山大學、四川大學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45年至1952年在昆明雲南大學任教授兼蠶絲科主任,樂山中央技藝專科學校任教授兼蠶絲科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調至西南農學院任教授兼養蠶教研室主任、家蠶遺傳育種室主任。曾任重慶市第七、八屆政協委員、中國蠶學會理事,重慶市蠶學會理事長、四川省蠶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遺傳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雷射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及重慶市科技顧問團顧問。1980年日本神榮株式會社邀請四川省農業廳,組織赴日本蠶桑考察團,蔣同慶教授赴日考察,曾參觀日本九州大學東京大學東京農工大學京都大學信州大學、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等地。1983年5月由中國遺傳學會籌備,在上海召開有中、日、美、英、西德、法、瑞士、瑞典、荷蘭、義大利、比利時、智利、哥倫比亞等13個國家參加的國際致突變、致癌、致畸型交流會,蔣同慶教授為特邀代表參加了會議。1985年8月中國遺傳學會在昆明召開國際學術會議性質的中、日動物染色體討論會,蔣同慶教授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會議,在會上並發了論文。在教學上系統地講授“普通遺傳學”、“基礎遺傳學”、“蠶體遺傳學”,為研究生開設“家蠶遺傳發生學及家蠶套用遺傳學”、“生物顯微技術”等課程。撰寫著作有:《蠶體遺傳學》、《蠶的遺傳與育種》、《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副主編)、《養蠶學(蠶的生態及飼養技術)》。譯著有:《形質與環境》、《家蠶遺傳學》、《蠶絲化學及副產物利用》、《基礎遺傳學》、《家蠶遺傳學》、《昆蟲的成長與發育》、《養蠶學》等著作。發表論文:“家蠶紅色卵與白色卵之遺傳學的研究”、“家蠶橙色卵與白色卵之遺傳學的研究”、“家蠶人工引變黑縞斑點四個新系統的起源和破片染色體遺失”、“從遺傳侵蝕談到家蠶基因庫與我國家蠶品種保育問題”、“家蠶第五白卵(W-5)在限性卵色遺傳上的套用”等59篇。在科學研究工作五十多年,對細胞遺傳、分子遺傳、基因工程等學科理論與實踐有較深造詣。五十年代與西南蠶絲公司共同研商建立西南區家蠶選種站,培育出華十鎮×瀛文本統一品系,為穩定西南區蠶業生產、發展蠶業科學、遺傳選種的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蠶的形質遺傳研究方面,收集保存了大量的家蠶品種資源,建立家蠶形質的基因庫,為家蠶遺傳育種和研究工作提供寶貴的遺傳材料。蔣同慶教授在長期的教學科學研究中業績顯著,先後由重慶市政府、重慶市教育局、重慶市科協、重慶市蠶桑學會、四川省政府、四川省科協、四川省蠶桑學會、農牧漁業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農學會、西南農業大學頒發給獎狀、榮譽證書。蔣同慶教授逝世後編輯出版了《蔣同慶教授業績》一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