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漏

蓮花漏,宋代計時器的一種。 宋仁宗朝有燕肅造蓮花漏,在很多州使用。 蓮花漏頒行後,受到各方面的稱讚。

簡介

蓮花漏宋代計時器的一種。宋仁宗朝有燕肅造蓮花漏,在很多州使用。蓮花漏就是浮漏,用兩個放水壺,一個受水壺,再用兩根叫“渴烏”的細管,利用虹吸原理,把放水壺中的水,逐步放到受水壺中,使受水壺中水平面高度保持恆定。相等時間內受水壺的水流速度恆定,據以測定時間。

在鐘錶出現以前,主要用刻漏計時,遠在周朝我國已會製造這種儀器,以後各代都有製造並不斷改進。燕肅精通天文曆法,他深感當時計算時間的儀器不夠準確,而且結構複雜,使用起來也不方便,急待製作新的刻漏,於是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的計時器。仁宗在聖八年(1030年),燕肅經過反覆研究,終於製造出新的蓮花刻漏。燕肅發明的蓮花漏較舊刻漏有很大改進,它由上、下兩個水池盛水,上池漏於下池,再由銅鳥均勻地注入石壺,石壺上有蓮葉蓋,一支箭首刻著蓮花的浮箭,插入蓮葉蓋中心。箭為木製,由於水的浮力,便能穿過蓮心沿直徑上升,箭上有刻度,從刻度就可以看出是什麼時刻和什麼節氣了。根據全年每日晝夜的長短微有差異,又把24節氣製成長短刻度不同的48支浮箭,每一個節氣晝夜各更換一支。這種刻漏製作簡單,計時準確,設計精巧,便於推廣。經過試驗之後,宋仁宗於景祐三年(1036年)頒行全國使用。

蓮花漏頒行後,受到各方面的稱讚。朝官夏竦稱其“秒忽無差”,各地“皆立石載其法”。大文學家蘇軾在《徐州蓮花漏銘並序》中說:“故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燕公肅,以創物之智聞於天下,作蓮花漏,世服其精。凡公所臨必為之,今州郡往往而在,雖然巧者,莫敢損益。”燕肅每到一處作官,就把蓮花漏的製造方法以碑刻的形式進行介紹、傳播,並製成樣品加以推廣,這種熱心傳播科學技術的精神,值得欽佩。

現狀

蓮花漏實物已不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